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148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程呼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网友来稿)
福建石狮三中 李岩生

      目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式、行为等都将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如果教师还是死守“师道尊严”,不转变观念,不能及时地完成角色的变迁,或许不久就面临着“换人”或“下岗”的危机了。

      不是有人唱:“不是我不明白,是社会变化太快”么?看看报纸,听听新闻,我们身边时刻都发生着新鲜事。如在有老师硬性规定:学生迟到了,要喊“报告”的时候,北京东城区提出“尊重”教育,允许迟到的学生不喊“报告”,而是悄悄地走进教室。学生有事进办公室可以坐下来,与老师平等交谈等。面对这样这种以往不可想象的变化,我认为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观念:

      首先是“树立服务的观念”。我们对教师自身的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乃范”,就是“师道尊严”。在认定了教师是授业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的同时,也确立了教师的尊严地位。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容易产生一种现象:学生求学,教师施教,求学者唯唯诺诺,施教者大恩大德,教师成了知识的化身,有着至高的尊严,学生普遍产生害怕教师的心理。有的老师甚至炫耀:看,我的学生多听话多怕我呀!平时教师往往只关照学生的学业成绩,热心于一部分学生,冷淡另一部分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应赋于全新的内涵——教育即服务育人,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不能厚此薄彼。是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学生,教师本应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车,共同前行。教师的一切言行都要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有了这种思想理念,教师就能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位学生,为每位学生 的成长服务,这样教师与学生才会平等相处,教师才不会以施恩者的心态凌驾学生之上,对学生学业和行为上的错误,才不至于轻则责骂,重则惩罚,这样教师就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合法合理的权利。可见,只有树立了这种全新的教育观,教师才能真正地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其次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呢?成绩优秀的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读重点,上名牌、是我们心目中的人才。为了培养这样的学生,不少老师加班加点,频繁考试,让“违纪”学生抄10遍练习题的有之,让学生背作文的有之。我们总是偏爱成绩好的尖子,对他们悉心关照,百般呵护,结果培养出的往往是畸形“人才”——他们因时常被“自豪”的“光环”笼罩着,往往是言行举止高高在上,而且对社会、对学校、对老师少有“感恩”的心!这样的学生很难合上时代需要的节拍。有个教育名家早就说过:成绩是教育的副产品。回头想想,我们读了那么多的书,对我们有用的到底有多少呢?有用的是学习方法,是人文意识,是一颗善良博爱的心。爱因斯坦说:所谓的知识,就是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忘掉以后,剩下的那部分。不是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么?有“用”就是“材”!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在社会的某个工作岗位上能发挥他的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就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有位校长对他的老师说:要善待优等生,他们可能成为科学家,为我们学校添光增彩。也要善待中等生,他们可能会做官,为我们学校批条子、剪彩。更要善待那些中下生,他们可能很会赚钱,将给我们学校捐资呢!话也许“实在”了些,却值得细心品味。

      比如一块砖,建在高楼大厦上和铺路面上的作用,应该是一样的发挥了“材”的作用,而我们往往只看中前者而忽视后者。这,很不公平!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人拜访他的母亲:“有杜鲁门总统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很自豪。”这位母亲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呢!”相反有位女孩得知自己舅舅是美国总统时对她妈妈说:舅舅是总统,你怎么没有告诉我呢?母亲平淡地说,这有什么好说呢?会当总统的人很多啊!

      是的,没有不成功的学生,却有太多不善于发现学生成功的老师。可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呐。只有树立全面的人才观,承认差异,才会放弃以学业成绩高低论好坏的理念,才会发现学生的特长,真正的做到善待每一位学生。只有把心放开,才能坚信人才多样化,坚信人人都能成才,才能成为发现“人才”的伯乐啊!

       再者是“树立‘爱即师魂’的观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面对一群有活力四射的学生,只有撒播爱的种子,才可喜获“感恩(父母、老师、社会、生命)”的回报。知识是冷冰冰的,唯有经过老师心灵的加温,才能使学生愉乐地接受。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不能把爱简单地理解为“打是亲,骂是爱”,甚至简单地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爱。因此教学中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多看学生的闪光点,多参与学生交流,多从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关照。正如马卡连柯说的:爱的本质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我们应尽量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不给学生打低分,任何情况下不羞辱学生。为此老师应该及时实现角色的变迁:

      一是实现由“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被师生互教互学所代替。教师不应该是单纯传授知识的人,应该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者。教,是为了不教。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变化递增快,教师想在几年时间里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早已多样化,有些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老师懂得多、懂得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是说,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方法的人么?

       因此,新课程呼唤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成为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形成的 引导者。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促进学生的“学”上,以实现“不教”为目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个积极地旁观者,直接参与学生学习,但参与却不是干涉。所谓旁观者清,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引导,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处理好课堂上“活”而“不乱”的关系。


展开全文阅读
      另外,教师应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潜移默化者。有人说:一个人在青少年求学时,没有遇上一个他心目中的好老师,那么他就是一个潜在的犯罪分子,如果他遇上心目中的好老师,那么他即使坏也坏不到哪里。我们应信任学生,赏识学生,要关心学生,呵护他们的心灵。 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园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是实现由“教书匠向科研型角色的转变”。在一度考成为老师的法宝,分,成为学生的命根的“传统教育”下,老师变成了只管教和考,学生只管学和分,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诱发出紧张的师生关系。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是“一根粉笔一张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 机械地执行课程计划,一是一,二是二,成了教材知识的传声筒,成了按部就班的“教书匠”,教师往往把课本里的答案当圣旨,忽视或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学生成为教师的复制品,谈不上什么创新和创造。

      有个笑话是这样说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个圆,问这圆像什么?幼儿园小朋友讲十多种,小学生讲出了十来种,中学生讲出了八九种,大学生讲出了两三种,社会上的人们一种也讲不出来。为什么?怕讲错了被人笑。教师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教学方法一成不变。新课程则认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才能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才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和改进,最终成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科研型的教师。

      三是实现由“传统教学思维向现代教学思维转变”。教师这种转变体现在: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单向信息输出向师生信息互动转变。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能提出许多让老师措所不及的问题来,作为教师不能独断专行,把学生的“奇思妙想”一棍子打死。应以发展的眼光、多元的思维来审视学生,鼓励他们“异想天开”。有个作家曾经说过,成功的人,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的人,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的人,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美的人。教学中多以发散的思维看来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尽可能地少一些纯科学性的、系统性的术语,多一些生活化的甚至是“不合常规”的语言,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和生活化。可谓“生活即语文”也!

      总之,社会在变,学生在变,我们的教学环也在变。教师与其被动地适应、被动的变化,不如积极主动地“学在先,变在先”,站在课程改革的波峰浪尖上,做高中课程改革“弄潮儿”!

      作者邮箱: ty6299@tom.com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汉字的起源(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高则诚与《琵琶记》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