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6087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人教版高一必修)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课 型 讲读课 第 几课 时 1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4.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  方法 1.学习和掌握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

主观评价。  

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3.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瞬间美,培养关注社会、洞察世相、了解历史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交流

教具学具 1.香港回归影音资料。2.多媒体课件

使   用  教  材  构  想     新课程第四单元的体裁是新闻和报告文学,我认为应该联系现实来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将知识性和情感价值态度观的培养并重,我们应该学习认识世界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师生合作交流。

设  计  意  图    在教学中着力于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又不脱离文本;注重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留下较大的空间,体现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自主寻找纳粹罪恶的史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同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的兴趣。

            太原第十五中学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补充设计★

一、导入:

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生答略)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报道既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人们是多么激动,而是选取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把末代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正是因为选材独特、意蕴深远,本篇报道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入选《通讯名作100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章艺术魅力。

二、回顾关于新闻的文体知识。

三、教师范读。

五、分析课文

1、 说说你如何理解标题?

①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

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

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

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

活用此题。

②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

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学生回答

(至少两位)

四、 学生自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 。

1、给下列生字注

音 颠 瞩 凝 督 荆 舰 

2、解释下列生词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

衬托。 

陈迹:过去的事情。 

瞩目:注目。

学生自由回答。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补充设计★

③“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之中统治的结束。

注意:

   做表格按照时间、地点、事件

来绘。

3、 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

4、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的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作用: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很强,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永不再来的意味。

2、将文中表示时间的

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

文章是从什么角度,按

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

下来的。

一位学生回答,其他纠

正。

明确:

场景一:下午4点30分,

    末任港督告别港督

府,降下港督旗帜;

场景二:下午6点15分

在添马舰 军营东面的广场 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场景三:子夜时分

    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中国国旗升起;                                         

场景四:零点40分

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

明确:

4、7、11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补充设计★

5、作者在叙述中语言显得沉着平静,没有直接的议论和抒情,但从这些我们又仿佛听到内心的激动和心跳,这是为什么呢?请找出这些隐藏作者感情的语句。


展开全文阅读
6、第5段写到“不列颠尼亚”号和紫荆花的细节有什么意义吗?

7、第8段和第11段的数字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有什么作用?

8、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是什么意思? 如课文中“最后”一次的

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

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

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手

来的耻辱被洗雪,中国人

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

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

了。

明确:皇家游轮“不列颠

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

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

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

的背景。“日落仪式”的

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

‘不列颠尼亚’号,一是

‘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

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

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

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

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从海上来”指当年不

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

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

民统治。“从海上去”指

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补充设计★

六、小结、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白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特写)                  一   傍晚降旗 

别了,不列颠尼亚        二   交接仪式 

                                三   子夜告别           感悟→情感

                                四   零点40分

教学后记

★补充设计★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别了,不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