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1012
标签:
教师随笔
布衣观人生
布衣观人生(二) --人之初 yjby(上海)
“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这是古代一位老师教给后人的知识。
其实,人之初,性未必善。当婴孩从母体出生,眼还没睁开,就哇啦哇啦地哭,心中何尝有一点善意?世上又有哪个痛哭的人心底存有善念?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要啼哭,是理所应当,因为他(她)从不见一丝光明的母体出来,初见天地,初见那每秒奔驰三十万公里的太阳光,其不舒适当是难以形容的。就是我们见惯了太阳光线的成人,若在黑暗处呆得久了,猛一见光亮,也都无法忍受,何况那初出娘胎的婴儿?
所以说,一个人一出生,就会对陌生的世界存有本能的反感,而且毫不掩饰地流露出来,其方式就是不停地啼哭。
人之初,心未必善。
但是,人之初,心必定是真诚的。人们所谓的“心直口快”的人,心再直也没有初生儿直,口再快也没有初生儿快。就这个意义上讲,人之初,是一个人最讲实事求是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最肯尽心的时候。
一个人出生后,渐懂人事世事,成为“能知天下事”的孩童。孩童对生活的态度,除了本能的尽心而为,还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善善恶恶,这就从尽心上升到尽情,有了感倩用事的本领。
幼儿感情用事,也是非同小可的,有时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来,“狼来了”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孩子为了取乐,两次哄骗大人“狼来了”,这是说话不算数的典型。所以,这个故事一直属于启蒙教育读物中的反面教材。
我们中国人,自古讲究信用,从“言必信,行必果”,一直到“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道理。然而这种大道理学得多了,有时也会误事,如反“四人帮”的华英雄就曾倡导过“两个凡是”,从形式上看,不是讲信用吗?实践证明是不对的。实践教育我们:事事“说话算数”是不对的。人说话和写文章一样,常会出错。文章错了还能改,话说错了为什么不能改呢?明明说错了话,还一定要“算数”,那肯定做不好事,也做不好人。相反,做错事,说错话,知错就改正,那才是真心英雄,金不换。
所以,那个两次骗人“狼来了”的孩子,虽然两次说话都不算数,也并非没有日后成为圣贤的可能。可惜的是,第三次他说的是真话,偏偏人们都不相信,感情用事地以为他又在说谎,结果羊和孩子都被狼吃了。浪子回头都金不换呢,为什么不允许孩子回头呢?
标签:
教师随笔
布衣观人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看得到自己的心吗
下一篇:
《游褒禅山记》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