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982
标签:
教学论文
初三语文期末测试
一、单选
1. 全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A、诚 测 神 骗 织 绿 B、睛 彩 架 愚 蠢 围
C、蜘 蛛 剪 美 网 花 D、愿 感 圈 副 伙 精
2. 选出注音无误的一组( )
A、要塞sài 迹象jì 罕见hān 摁倒èn
B、当真dāng 大厦shà 坠毁zuì 掰断bāi
C、歼灭jiān 是荷hè 迸裂bìng 处置chǔ
D、迄今qì 塞责sè 淳朴chún 敷衍yǎn
3. 对下面作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舒庆春 ②茅以升 ③吴伯箫 ④闻一多 ⑤杨朔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④ D、①/②③⑤/④
4.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杨白劳买回门神贴在门上,说明他不仅胆小,而且迷信。
B、“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这两句诗表达了周总理以普通劳
动者自居,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
C、按照表现形式,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白毛女》和《陈毅市长》都属于
正剧。
D、“(打量房间)齐先生就住这里?”一句话的潜台词是:齐先生住的地方太偏僻了。
5. 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
A、惋惜 懊恼 眉梢 轩敝
B、偷窍 淋漓 恭喜 侥幸
C、服辩 恳求 笔砚 不省人事
D、侍候 适篷 赚钱 喘息
6. 对下画线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大事渲染(作) 聊叙(闲谈)
B、偃旗息鼓(收藏) 缄默(封口)
C、油光可鉴(镜子,这里是当镜子照) 诘责(质问)
D、耐人寻味(经得起) 徇情(依照实情)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觉的文体,其特点是“形散神聚”;也
就是说,散文可以铺陈其事,无所不叙,无所不包,只是有一条线索贯串始
终,一个明确的主题把内容统领起来。我们学过的《春》、《白杨礼赞》、
《荔枝蜜》、《记一辆纺车》、《回忆我的母亲》、《背景》等,都是这样的
意境深邃的散文。
B、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
主张;论据是用以证明论点的道理和事实;论证则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
过程和方法。
C、从文学的角度看,诗、词、曲都是诗歌。由文人创作的有:古风、律诗、绝
句、民歌等。古代人写是的古体诗,现代人写的是现代诗。
D、字数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
相关、相反的意思的修辞方法,叫做对偶。排比则是由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
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句子成份排列起来组成的。
8. 找出对成语中加线的字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
A、救亡图存(谋求) 深居简出(简单)
B、举国上下(全) 礼尚往来(注重)
C、痛心疾首(使...痛) 不胜悲恸(超出)
D、三顾茅庐(拜访) 感激涕零(鼻涕)
9.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呻吟(yín) 号(hào)叫 翡(fěi)翠 踱进(duó)
B、揸(chá)开 腆着(tiān〕 间或(jiān〕 阻塞(sè)
C、附和(hè〕 拾掇(zhuì〕 赊帐(shē) 羼水(chān)
D、腌(zā) 兀自(wù〕 星宿(xiù) 溃退(kuì)
10. 句子、出处、作者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白居易
B、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吴伯萧
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叫人活泼不得。—
《孔乙己》—鲁迅
D、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吴敬梓
二、判断 二、判断
1. “六书”是指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 ×
2. “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和“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两句中“将”的用
法不同,前者是助词,后者是动词。
√ ×
3. 《岳阳楼记》一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
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藤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 ×
4. 《水浒传》的作者是吴敬梓大约是元末明初人。
√ ×
5. 戏剧的种类从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方面划分,有历史剧和现代剧;从人物所形成
展开全文阅读
的冲突的性质和意义方面划分,有悲剧、喜剧和正剧。
√ ×
6. 《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五言律诗,《望天门山》是七言律诗。
√ ×
7. 某单位拟在报上刊登一广告,其中有“欲了解详情,欢迎来人来函垂询”的句子。这
里的“垂询”与让人对自己的作品提出意见的“雅正”在语气上相近,两者同为表示尊
重对方的客气用语。
√ ×
8. 《孔乙己》是鲁迅的长篇小说《呐喊》中的代表作。
√ ×
9. 《孔乙己》一文揭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痛若,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
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
√ ×
10. 通讯和报告文学属于广义的新闻范畴。
√ ×
三、填空
1. 《回延安》是诗人贺敬之用民歌形式定居民的新诗,它成功地运用了陕北民歌
的形式。曲调纯朴、,节奏自由。
2. 唐代诗人王勃写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诗“,”
成为送别诗中的千古名句。王勃和杨炯、卢照邻、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3. “中流砥柱”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4. 其必曰“,”呼。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
6. 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例)史书。《曹刿论战》选自
其中,它叙述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胜强齐。
7. 鸡栖于树, 出自(篇名)。是我国最早的一
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
8. 分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两句话,然后填空。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里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
,其中 这个要素最重要。
9. (1)《沁园春·雪》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句诗中以春花喻冬景的名句是: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10. 《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少有大志的名子是:。
四、阅读
1.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戍渔阳900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
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
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
立,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
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
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得。”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
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夜篝火,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文中空白处依次应补上的句子是: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爱士卒, ③举大计亦死,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世家”是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人的传记。
B、《史记》作者司马光是我国汉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世家、书、
表、列传五 方面。
D、作者将陈胜这个农民领袖列入“世家”是对陈胜首先发难的功绩的充分肯定。
3、区别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
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亡:古义: 今义:
②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 今义:
③或以为死 或:古义: 今义:
4、对下列文言句子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等死,死国可乎?
译:与其坐着等死,去为国事而死难道不可以吗?
B、天下苦秦久矣。
译:天下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扶苏因为几次上书,在外当兵。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译:又偷偷地命令吴广的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里。
2.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①广故数言欲亡,忿
恚尉,令辱之,以激怒 其众。尉果笞广。②尉剑挺,广起,夺而
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③公等 遇雨,皆已失期,
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
即举大名 耳,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脉。”乃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
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25、下面各句朗读时根据语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故数言/欲亡。 B、尉/果笞广。
C、王侯/将宁有种乎! D、吴广/为都尉。
26、对陈胜、吴广“诈称公扶苏、项燕”目的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扶苏、项燕的实力的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B、利用扶苏、项燕的旗号来蒙蔽秦王朝。
C、利用扶苏、项燕的声望来广泛号召人民反秦。
D、利用扶苏、项燕的权力来壮大自己的势力。
27、对文中四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①句可以看出,吴广多次说想要逃走的目的是引起军官来现罚
士兵群众,从而激怒自己去杀军官。
B、从②句可以看出,官逼则民反,军官要杀吴广,大家已忍无可忍,
反而起来把军官杀了。
C、第③句是说,因为天雨,陈胜、吴广他们已延误了到达渔阳的期
限,根据军法,误期是要杀头的。
D、第④句是说,王侯将相天生没有胆略,难道
标签:
教学论文
初三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开门见山的表现手法
下一篇: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宁鸿彬)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