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1099
标签:
教师随笔
永远让人等待的戈多(等待戈多)
1953年,有一出十分怪诞的戏剧在巴黎的巴比伦剧场上演,欣赏者和反对者之间发生了
激烈的争吵,那场面虽然比不上一百多年前雨果的剧作《艾尔纳尼》引起的争论那样激烈,
却也在观众和评论家中间引起轰动。
这出剧就是用法语写作的爱尔兰人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出乎一般人预料的
是,《等待戈多》竟然赢得了挑剔而又猎奇的巴黎观众,连演了3 00多场。以至于人们在
街头、地铁、咖啡馆、办公室,到处都在谈论这出戏,甚至当人们打招呼时问:“你在干吗?”
有人竟然回答:“在等待戈多”。
剧作者萨缪尔·贝克特(1906 —199 0)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但后来定居法国巴黎;
他先是用英文写作,但后来改用法文写作;他的小说创作很是成功,但后来使他真正享誉世
界的却是荒诞派戏剧作品。1969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他的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
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等待戈多》不但是贝克特的代表作,而且也
是荒诞派戏剧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等待戈多》没有什么像样的剧情,舞台上只有一条路,一棵光秃秃的没有叶子的树,
一片荒原。主人公狄狄和戈戈就在荒野的这条路上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但到底谁是戈多,
跟他们相约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见面,连他们俩自己也闹不清楚。他们俩苦苦地等待着,为
了排解莫名其妙的等待所带来的烦躁心态,便前言不搭后语地谈着话,并有事没事地做出一
些无聊的动作,以此打发时间。戈多没有等来,却来了一个叫波佐的和一个叫幸运儿的人。
幸运儿屡次宣布戈多一定会来,但是直到第一幕的最后,主人公们还是没有见到戈多,只见
到一个孩子,自称是戈多的使者,他说戈多今天来不了了,但明天一定来。第二幕跟第一幕
几乎一样,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背景(只是树上又有了四五片叶子),同样的
人物,只是波佐瞎了,幸运儿聋了,同样是那个孩子来宣布,说戈多今天来不了了,但明天
一定来。
一般的西方评论认为,《等待戈多》的主题是“等待”。贝克特在剧中所揭示的世界是
荒诞的、残酷的、不可思议的。而在这个荒诞的、残酷的、不可思议的世界中,人的处境是
尴尬的,人的寻求和期待是无望的。戈多应是人们正在等待的某种希望,但这种希望老是不
来,或者说,老是答应要到明天才来……于是希望也渐渐变成了无望。
其实,对《等待戈多》的主题,一般的西方人都有他们个人切实的体会和领悟。据说,
有一次,《等待戈多》在一个监狱(或疯人院)中演出,囚徒们(疯子们)看得如醉如痴,
他们是不是在剧中看出了那种生不生,死不死,依稀有希望,朦胧又无望的人生前途呢?他
们是不是领悟到了“戈多今天来不了了,但明天一定来”这句话的永恒意义了呢?
标签:
教师随笔
永远让人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荒诞派戏剧特征及《等待戈多》
下一篇:
粗谈《等待戈多》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