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546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瞿秋白这一人物形象
2. 筛选文中信息,有效阅读
3. 培养学生探索真理,追求真我的精神
重难点:
分析瞿秋白的人物形象,领悟他的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前进的漫长岁月中,有那么一些人,是被人们所牢记,所赞颂,所喜爱的。大家先看几张图片,看看你是否了解这些人物
幻灯展示图片(毛泽东、爱因斯坦、乔丹、鲁迅、周星驰、瞿秋白)
二、瞿秋白简介
我们对瞿秋白的了解,可能仅仅是历史书中的那一段简短评价。
1、《中国近代现代史》: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会议,即“八七会议”。瞿秋白代表中央在会上作了《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的问题的报告》。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八七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2、瞿秋白(1899—1935),著名作家,文艺批评家和翻译家。又名霜,江苏常州人。1917年人北京俄文字修馆学习。1920年以《晨报》记者身份访问苏俄,向国内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的真实情况。1922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初回国,同年6月在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从此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曾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红军长征后,1935年2月突围转移途中不幸被俘,同年6月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遗著编有《瞿秋白文集》、《瞿秋白选集》等。
三、课文梳理
1、问:作者梁衡先后三次去过纪念馆,他对瞿秋白的初步印象如何?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他是一个谜、太博大深邃,名画
“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
2、勾画瞿秋白的人生航线:
(1)问:如果光倒流到1919年,瞿秋白20岁,马上要从俄文专修馆毕业了,在他面前有着怎样的人生选择?不同道路的前景如何?根据原文句子回答。
明确:他可以选择做一个纯粹的文人,可以成为一个教授、学者、作家、翻译家、画家、金石家、书法家…名利、地位会滚滚而来;但他选择做一个革命者,情急之下用自己的珠玉之身去救国救民,担负起天下兴亡,前途是坎坷未知。
(2)问:时间到了1935年,瞿秋白被捕,在他面前的又是怎样的生死抉择?
他是成为_____?还是成为_____?
明确:在成为懦弱的叛徒,还是成为英勇的战士间,他选择后者。
(3)问:在叛变革命与忠于自己的信仰之间,他选择了舍生取义。英雄和烈士们就义的场景我们已经看过太多,说说那是怎样的一种场景?而瞿秋白是怎么做的?(概括文中句子)
明确:大多数革命者高唱国际歌,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伟大,崇高,神圣。完美。
瞿秋白除了英勇就义之外还写了一篇《多余的话》,剖析自己的灵魂,献出自己的尸体。
(4)教师小结:回顾瞿秋白的一生,他从常州出发,觅渡到北京,他放弃自己的才华,选择了以天下为己任,成为一个革命家;在艰难的革命道路上,面对生的希望,他选择了舍生取义;原本他可以死得轰轰烈烈,但他又写了一篇《多余的话》,非要说自己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
幻灯展示:瞿秋白的人生航线
纯粹的文人
出发
臣服叛变
革命家
完美的句号
舍生取义
打破完美
四、难点剖析
关于《多余的话》是否多余——分析瞿秋白人物形象
1、在梁衡的眼中,瞿秋白是一个谜,是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他一生最大的谜团、最看不透的地方在哪里?是他的第几个选择呢?
明确:是第三个选择——打破他原本可以完美的人生结局。
展开全文阅读
2、“他偏偏在临死前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你觉得多余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五分钟,然后交流。
幻灯展示:课文中体到的《多余的话》部分内容
(1) 我们看他短短的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动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这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这又是一种惊人的平静。
(2)为了做人,他又将虚名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是从绅士家庭,从旧文人走向革命的,他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受着煎熬,在文学爱好与政治责任的抉择中受着煎熬。他说以后旧文人将再不会有了,他要将这个典型,这个痛苦的改造过程如实地录下,献给后人。
(3)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特别是一些地位越高的人越爱这样做,别人也帮他们这样做,所谓为尊者讳。而他却不肯。作为领袖,人们希望他内外都是彻底的鲜红,而他却固执地说: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在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一部分。
明确: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1)、在《多余的话》里,我想他最可贵的,首先是那纯属于革命家的殉道者的意志和求索的勇气,古人说,丈夫立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在他这里,何谓功名呢?是毁誉参半?还是永无定论?显然很难说清。但是,作为革命家,他的一生既是用于求索,也就可能用于失败。而他的失败的人生之所以仍然值得后人尊敬,就是因为,一个人生命中的精神底蕴连及他的人格品质,会比之功名更深刻更有力地给历史留下重重的印记。这正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最终的意义不是军事上政治上的,而是文化上的。
(2)、人生说到底,其最后的目的,是一个人的自我完成,很多人和瞿秋白其实是十分相象的。作为先驱者,他们的灵魂完整,至死都未改变自己孤高的学者品质和理想主义的革命家形象。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永远都不会是一张端严无趣的脸,不会是一个单向度的人,他们对于人类社会的最大创造首先是创造了他们个人的丰富的自身,其次才是我们。
(3)、我觉得不多余。具有独立人格、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重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历代都可以找到许多人。如魏晋时代的嵇康,不苟同于司马昭集团,一篇《与山巨源之绝交书》写得酣畅淋漓,最后招致杀身之祸,“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曲《广陵散》成为其千古悼音;明代的方孝儒,宁死不愿为篡位的明成祖写诏书,最后被诛十族,自己也惨遭腰斩;还有被明王朝视为异端的李贽,力排世人对孔教之迷信,倡言“童心说”,称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一生屡遭迫害而始终顽强不屈,最后在76岁高龄被朝廷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逮捕入狱,自刎身死;还有清代的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清失败后,以死来抗命清朝廷征召他赴博学鸿词和参修国史;近代,则有作为古文化煞尾者的王国维,因不忍心看到祖国被蹂躏列强的铁蹄下,身投昆明湖自尽。更有中国最硬脊梁的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笔为匕首,一生坚韧地与专制和反动做斗争。 在他们身上都显示了中国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境界。
3、瞿秋白看淡虚名,真诚地袒露自我,一般人都希望别人看见自己的优点,隐恶扬善。他追求真实,不愿做一个在别人眼里的完美,而愿意做一个多重色彩的人。他的身上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和独立人格的探索。所以他的《多余的话》并不多余。
5、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6、教师小结:文天祥曾经“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但这并没有玷污其“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瞿秋白在《多余的话》里表达了对政治的厌倦之后,仍然选择了舍生取义,不为临难苟免,不为身后清名所困扰。他对正义、真我、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追求,虽然没有的鼓舞激昂口号,却有持久的人性力量。它在现代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复兴中,对于修补凋敝的人文精神,丰富民族记忆,塑造兼容并蓄的民族性格,岂不弥足珍贵?
五.延展
1、斯人已逝,我想我们还有很多的话想对瞿秋白说,也许是敬佩,也许是惋惜,也许是别的什么,
请大家写下自己想对瞿秋白说的一句话。
学生思考三分钟,然后交流。
2、瞿秋白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其实还活着。有一守诗,是臧克家写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我想,它同样适用于我们对瞿秋白的景仰与钦佩。全体起立,齐读《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觅渡,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春联儿》教案
下一篇:
梁衡《特利尔的幽灵》全文阅读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