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670
标签:
教学论文
认清语文的灵魂
王良升
题记:新的《全日制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早已颁布实施,但是至今一些报刊上的言论在对语文本质的认识上,仍各执其见。致使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又模糊了对语文本质的认识,跌入了极端主义的泥潭,有的甚至回复到语文教学的老路。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对语文本质的认定相比原教学大纲,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飞跃性的进步。清醒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便是认识并抓住了语文的灵魂。
以前,我们的认识往往受到传统的局限,认为“文以载道”,载,工具也。于是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略了“文”所装载的“道”,这个“道”便是文化。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其工具性和文化性是密不可分的,任何偏废一方的做法,可以说都是片面的。
语文的工具性不难理解。我们人类离不开语言这个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重要作用就好比人体中的血浆和血细胞,也好比鱼塘中的水,是一个载体。不好好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是绝不会很好地掌握人类文化的。学习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的新《教学大纲》又明确提出了语文的文化属性,这并不是说就简单地否定了其工具性。“文以载道”说到底并不是让“道”取代文,就如血液中的血细胞可以运输养料,但养料并非就是血细胞一样。以前我们并非完全没有认识到语文的文化属性,只不过被过分强调的语文的工具性给掩盖了。以前就有过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和文学的理解,这里的文学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只不过理解得狭隘一些了。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文化内涵是绝不能用文学就能取而代之的。例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本身并非就是文学作品。这些非文学性的文章也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有的课文虽属文学作品,我们也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一些非文学性的文化。例如,我们在教学《荷塘月色》时,一方面,去引导学生揣摩其语言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另一方面,从写作意图角度,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朱自清其人,了解江南水乡。而我们学习江泽民同志的<<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在理清思路明白思想的同时,也可以理解语言的运用,特别是熟语的运用,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所以,过分狭隘地理解语文的文化属性是完不成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任务的。
然而,过宽理解是不是就行了呢?
当然,这样也不好。什么是文化?可以说每一学科都可以称作一种文化。过宽理解语文的文化属性,必然导致语文最终取代其他学科的内容。这样使我们的语教育就又回到了百年以前的私塾教育。
由些看来,对语文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应有一个适当的标准。广而不深不可,否则就会面面俱到而不“道”;深而不广也不可,否则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由于语文具有在中学阶段的基础性,这样就应在其工具性的指导下,在广泛的文化掌握和运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文化学习的深度;在深入学习和理解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它的广度,做到广而深。这样我们就不应再去死啃教材中有限的几篇课文了,而是要利用好课文这个凡例去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和写作,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思,以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新<<教学大纲>>提出强调听说训练,但迄今为止许多教师仍沿着过去的老路注重读写轻谈听说。这种做法是片面的,其实听说训练和读写训练是相互促进的,是同一的。听读同属于人脑对文化知识信息的输入,而说写又同属语言的表达。本来是很明白的道理,可是不知为何许多人仍始终抱着考试不考查听说而忽略它的观点不放。从听说和读写的同一关系来看,考查学生读写能力也是对其听说能力进行考查的一种形式,因此语文的<<教纲>>和<<考纲>>的灵魂也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它不象数.理.化.史.政等学科的<<教纲>>和<<考纲>>的一致性那么容易被看出罢了。
今年是新《大纲》全面推行的第一年,工作在第一线上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转变认识,认清语文的灵魂,共创我们语文教育事业的繁荣。
2000年11月10日
标签:
教学论文
认清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从寒秋开始
下一篇:
今天不回家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