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070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
吴忠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王正有

●课文分析:课改实验区教材高中语文的课文容量加大,尤其是文言文部分加大了比重,出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散文之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内容丰富,有一定难度的作品。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加上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基础,学生层次等,完成这个任务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学生课前预习,归纳预习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共同解决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北宋画家文与可,曾以筼筜谷仰斜之竹为题材,作画赠与苏轼。本文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庄谐相衬,情深意切,体现了作者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特点之优秀散文。 

●赏析重点: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感受美文的语言特点。

   2、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厚情意。

   3、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时间:两课时,(根据课堂进展自然分为两课时,这里不做明确规定)

●课堂教学:第一步 首先检查预习情况,然后让同学们把自己预习中的问题写在纸条上由小组长收起来,每组选四个代表,把本组问题进行集中归纳,取掉重复性问题(看哪个组效率高,速度快,其他同学默读课文)。

第二步 把较集中和突出的问题再次进行归纳,在黑板上把问题归为两大类:一类属词句疏通问题,一类属课文分析问题(包括写作特点)。

第三步 归纳解决问题

一、词句疏通问题:

(一)预设问题

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遗:wèi赠送)

2、以为口实 (口实:话柄) 

3、投诸地而骂 (诸 之于,兼词)

4、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 (与 许可,同意)

5、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译文略)

6、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

译文:与可很厌烦,把丝绢抛在地上骂道为:“我要拿这些丝绢去做袜子!”

7、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译文:我认为其中包含着深邃的道理,难道不是吗? 

8、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译文:(人们)平时觉得自己很明白,但事到临头却突然变得糊涂起来,难道只是画竹是如此吗?

(二)三位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三段课文,解决文意问题,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学习讨论,老师引导等方式解决问题。)

二、课文分析(用提问的方式):

1、本文以叙事为主还是以抒情为主?

(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视。)

明确:本文侧重于阐发“胸有成竹”、“心手相应”的创作思想,追述与文与可的深厚友谊,以抒情为主,兼叙事说理。)

2、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明确:文体是杂文,是一篇有回忆,有议论,深情缅怀亡友的文章。

3、文章主旨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文章的主旨主要是叙述两人的深挚友谊以及睹物思人的悲痛,通过日常趣事来表现两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借用典故表达两人的深厚情谊,流露了苏轼对文与可的深切怀念。

4、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说明了文与可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分组讨)

明确:记叙了文与可的三件事情,一是把求画者之缣素扔地并说拿去做袜;二是写两人以二百五十匹绢和万尺长竹开玩笑,并忆“筼筜谷偃竹图”之由来;三是追述文在洋州时苏以“筼筜谷”诗引得喷饭满案。说明了他的高尚风雅,请苏轼代画,说明了他是一个憨然坦率的人,赠诗从侧面说明了他为官清廉、不贪图奢侈享乐的品格。)

三、写作特点赏析

1、运用典故是本文的写作特色之一

(学生看课下注解,弄清典故具体讲的是什么内容,归纳有哪些典故?明确:庖丁解牛 轮扁斫轮 “渭川千亩竹”



2、文章在写法上纵横恣肆,却文理自然。

(不拘泥于时间顺序,信笔写来,形散神不散,文章分三段,从阐述绘画主张,到忆二人交情,到说明写作缘由,始终以画竹及二人情意为中心点。)

3、文章表达方式自由、灵活、语言凝练、生动。

(文虽具悼念性质,却不陷于哀情,有意叙二人交往、调笑趣事,如“袜材”“喷饭满案”等,语言明快、活泼、幽默。)

四、教学反思

通过预习、找问题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同学们在课堂上热烈地进行交流讨论,试图找到最正确答案的动机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们的认真思考和主动交流下,问题迎刃而解。同学们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了大量的问题,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以极大的热情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中,体会到了一种收获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课堂教学不一定要追求完美的过程,要完成预定的任务。重在教给学生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主动去学习,爱学习,这才是一堂好课。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老师往往觉得学生大了,不善发言,不如多讲讲,其实高中学生要真正调动起来,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视野都要宽的多,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老师要放开手脚,课堂必然会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的收益也最大。从案例中看似课堂容量不大,其实学生的大量活动不能一一记录,教无写法,同一个问题每位教师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文与可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译文及教学简案
下一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