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502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
 伊宁三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教案

主备老师 :钟永彦

时   间 :2008年 9月 

集体备课参与者:苗桂琳、李云、王红慧、赵绒菊、贺文剑、孙瑶瑶、谷青、宗磊

课题

雨   巷      戴望舒

设计

思想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这节课要做一些尝试: 1、设计并营造情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并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

2、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阅读、感受 和讨论。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统一的精神活动。文学的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古诗与现代诗有许多相通的东西,其中的继承和超越需要仔细了解和分析。  3、作者和作品一带而过。练习册资料很全,不必再强调。

4、淡化时代背景:我认为诗歌的学习不必强调背景。背景知识很强的诗歌,不会流传很久。好的诗歌一般都是表达人类普遍的情感。

学情

分析 1、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2、有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

3、可能采取的学习策略

教学

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3   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重点难点分析 1.体会“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2.  “象与情合”、 “情由境生”。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分 析 1、通过听老师配乐诵读及观看配画配乐名家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再运用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感受诗歌的节奏,体味其音乐美及诗歌浓郁的感情。

3、通过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的意象,通过独特的感悟,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课前

准备 1、对学生的预习要求:熟读课文 ,并阅读同步练习册的“课前导航”部分。

2、教具教学准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







程 一 、设计情境  (1分钟)

音画背景导入(播放网络歌曲《丁香花》)。

二、 对诗歌经典的解释及鉴赏诗歌的三个环节。  (1分钟)

三、 营造情境

1、老师配乐示范朗诵全诗。(多媒体展示《雨巷》配乐朗诵)  (3分钟)

2、播放影音文件(电视散文<<雨巷>>) (4分钟)

四、进入情境   (6分钟)

1、学生自由诵读,把握《雨巷》的感情基调,老师指导。

2、学生个性诵读。(配乐)

五、象由情合,情由境生  (15—17分钟)

1、幻灯片展示:“意象”的含义并举出实例,以助理解)

2、引导学生分析意象。

(幻灯片展示雨巷、 油纸伞、丁香花及丁香姑娘的图 片。)

 3、对题目的探究

六、原因探究:作者为什么如此忧伤?  ( 3分钟)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答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诗无达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七、总结对<<雨巷>>美的探究  (3分钟)

1、意象 2、象征主义 3、富于音音韵美。

学生再次朗诵这首美丽而又忧伤的《雨巷》。

八、拓展阅读<<烦扰>> (2分钟)

九、(播放影音文件)在江涛的歌声《雨巷》中下课。

板书

设计



作业

布置 1、注意积累古诗中常见意象的名句。

2、用诗人的气质写一首诗。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雨巷(人教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湘夫人(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斜塔上的实验(苏教版七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