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165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提高中学生描写能力训练(高一)
写作指导
提 高 描 写 能 力 指 导
撰写人:林扬壮 2008、09、24
一、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写作不具体、如记流水账的现象,进行单项训练,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方式
讲述 练习 讨论
三、过程与方法
四、课时:1
﹙一﹚导入
展示1990年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34──36题。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34a)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34b)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34.在文中a、b两处应分别有表现小姑娘此时表情或动作的描述性文字,请填入题后的方格内。(4分)
要求:①符合两个小姑娘此时的心态及上下文所提供的情境;②语句通顺,上下连贯;
③不少于5个字,不超过15个字。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为这对小姑娘作肖像描写。(10分)
要求:①符合人物的年龄和性格;②显示出她们的同和异;③不少于100字。
36.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请你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不少于600字。(40分)
题目
我们今天只讲35题
展开全文阅读
(二)展示例子
例文一 肖 像 描 写
有这么一对孪生姐妹,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一一 —样高矮,一样胖瘦,一样的红苹果似的小脸,一样的亮晶晶的大眼睛。如果你只看一眼,会觉得她俩简直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但是,你要和她们多呆一会,你会发现区别她俩的地方。一个的头发似乎特别硬,头上的辫子总是扭着,而另一个的头发却似乎特别软,小辫子柔柔地垂在脑后;一个总爱撅着嘴,似乎老在生气,一个总是翘着嘴,似乎有着说不完的高兴事。难怪她俩的妈妈给她们起名字,一个叫“怨怨”,一个叫“乐乐”呢!
【简评】
肖像描写具体、生动,年龄、性格符合原文提供的依据,显示出相同的相貌和不同的个性。在写不同个性的时候能抓住人物的不同特征,并处处进行对比,以显示出孪生姐妹的差异。条理清楚,语言活泼,说明作者既有比较丰富的想象能力,又有一定的文字水平。
例文二 肖 像 描 写
这对小姑娘大概七八岁的样子,穿着一样的花裙子,头上扎着一个一样的蝴蝶结,两人个头一样高,粗一看,很难把他们这对孪生姐妹分开。但你细细分辨,又会发觉她们有不同。一个胖胖的脸上带着娇气,一双眼睛看人时总不爱正视别人,宛然一个高傲而又娇贵的小公主。另一个就不同,同样一张小胖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带笑的眼睛看着别人时,充满着善意。不难看出,这笑容中又隐隐地透露出一种坚毅,是一种幼稚中初露的坚毅。
【简评】
肖像描写要为性格描写写服务,要与两个人议论相吻合。本文是根据这一写作目的进行两姐妹的肖像描写的。
既是孪生姐妹,相貌基本相同。于是作者从心灵的窗户——睛睛入手。一个“看人时总不爱正视别人”,显其“高傲而娇贵”,为她发表武断的议论埋下了伏笔。另一个“带笑的眼睛看着别人时,充满着善意”,有一种“坚毅”,这种坚毅为她在受到挫折时,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判别事物作了铺垫。
总之,文章虽短,可立意明确,表达较为成功。
(三)当堂练习(约8分钟时间)
在党的十七大记者招待会上,年仅12岁的小记者季家希向教育部长周济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我知道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了减轻我们的小书包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为什么我们的书包还是那么重呢?第二,现在同学们总说睡眠的时间太少了,每天一大早,天还不亮的时候就上学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多睡一会儿呢?”
请你就小记者所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展开想象,描写一个具体画面,揭示小记者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不少于50字)
(四)学生发言,读自己的短文。老师和同学一起评论。
(发言不少于四人)
(五)展示预先准备的有缺点的例子,师生一起评点。
【示例一】现在,我们迫于未来(竞争)压力,学校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灌输给我们更多的知识,每天晚上的作业量多,早上到学校早,我们睡眠的时间很少,常常有同学上课打瞌睡,有时甚至骑车都打瞌睡,出现交通事故。
第一个例子是典型的以议论和叙事代替描写,文字没有画面感;
【示例二】迅速穿好衣服,刷过牙,洗好脸,飞奔去车库,摸着空空的肚子,也只好无奈骑上车,以火箭的速度,穿越在黑乎乎的天色下,接着微弱的路灯光,驶向学校。
第二个例子描写的主体不明确,所描写的画面似乎是生活的实录。
描写的基础是观察,是对生活周遭环境和感受进行主观具体的形容描述,它的目的是使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并使文章更生动。缺少对人物的察言观色和周遭环境变化的敏感,怎么会有生动的描写文字呢?只会实录生活或者发一些简单的议论也就不足为怪了。在这方面,作家刘亮程的经历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他的最高学历是小学,他在创作初期的全部生活就是他生活的村子,是什么让他写出了通俗且深刻的文字呢?他在谈个人创作感受时这样说:
“对一个作家来说,最高等的教育是生存对他的教育。你们跟着导师教授学,我跟着一群牲畜学。你们所有的人学一种课本,我一个人学一种课本。对一个生存的体验者和思考者来说,只有偏远落后的思想,没有偏远落后的生活。生活在什么地方都是中心。最前沿的生活肯定是最贴近我们肌肤心灵的生活,无论在何处。”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出生,让我在一根木头旁呆二十年,我同样会知道世间的一切道理;这里的每一件事情都蕴含了全部。”
(六)展示预先准备的好例子,师生一起评点。
【示例三】 当太阳还隐没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灰暗的街道上却早已响起清越的铃声。在路灯的影映下,树枝投下长长的树影。学生们的脸上漾着朦胧睡意,他们揉着惺忪的眼,打着呵欠,继续着迈往学校的步伐。太阳仍不知躲在哪个角落,只有启明星依旧明亮。
【示例四】微冷的教室里,同学们穿着棉衣捧着书机械地读着,头顶上是一盏盏惨白的白日灯,窗外的天还没有亮意,黑漆漆的,仿佛同学们现在是在上晚读课。在老师看不见的书后面,是一双双似闭非闭,似睡非睡的眼睛,同学们都还未从睡梦中完全醒来,个个呵欠连连。
【示例五】睡梦中,一声“叮铃铃……”的铃声打破了周遭的静谧,我从香甜的梦中惊醒,望向窗户,漆黑寂静的夜空中星宝宝正围着月亮妈妈安静地睡着,我的上下眼皮不自觉地又粘在了一起。“还得背书”突然一惊,我像弹簧一样弹坐了起来。对面,微弱的灯光,一盏接一盏,越来越多……
(七)归纳特点
1、善于调动感觉器官来描写,有视觉的:“在路灯的影映下,树枝投下长长的树影”,有听觉的:“一声‘叮铃铃……’的铃声打破了周遭的静滥”。
2、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漆黑寂静的夜空中星宝宝正围着月亮妈妈安静地睡着”,“太阳仍不知躲在哪个角落”;比喻,“我像弹簧一样弹坐了起来”。
3、生动和贴切的用词,“学生们的脸上漾着股脆睡意中的‘漾”’,“头顶上是一盏盏惨白的白日灯中的‘惨白”’使用很是形象。
4、恰当的细节描写,“一双双似闭非闭,似睡非睡的眼睛,微弱的灯光,一盏接一盏”。
5、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太阳仍不知躲在哪个角落,只有启明星依旧明亮”。“我像弹簧一样弹生了起来”。
(八)综合运用举例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浙浙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和“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笔下的“冷雨”可以“听、看、嗅、舔”那是诉诸听、视、嗅、味等感觉写雨。“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浙浙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和“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句,“空蒙而迷幻”可以诉诸视觉,“薄荷的香味”可以诉诸嗅觉,“料峭”“淋漓”“潮湿”固然是诉诸触觉的描写,但运用叠字“料料峭峭”“浙浙沥沥”“天潮潮地湿湿”便同时录下了风声雨声的声响了。同样的,用“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造成细碎的声音,也极富听觉的刺激力。像这样感觉交通,一语兼摄,既写实境,又描声态,给读者感官以丰富而鲜明的印象。
感受文学经典,调动个人情感体验,为我们未来可能的描写张本不仅可以看作一个很好的阅读经验,还可以作为重要的个人素材积累。
(九)描写的具体方法介绍
1.动作描写可细致分解
例: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写老孙头被选中的马摔了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老孙头起来,跑到柴垛子边,担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就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
展开余文
2.语言描写可插入动作神态
例: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几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
3.写外貌可融入细节,体现个性
例:看看《祝福》中祥林嫂几次出场外貌的变化:“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手脚都壮大,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口角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第二次,是死了“男人”的祥林嫂初到鲁镇时的肖像细节。“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只是两颊上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是第三次,是祥林嫂“新夫死爱子亡”后再到鲁镇的肖像细节。这两组肖像细节的变化,揭示了人物命运的变迁。
4.景物描写可层次清晰、角度多样
例: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沈从文《边城》)
5.景物描写可借助丰富的修辞
例:(雾霭)像轻纱,像烟岚,像云彩;挂在树上,绕在屋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丛中。一会儿像奔涌的海潮,一会儿像白鸥在翻飞。霞烟阵阵,浮去飘来,一切的一切,变得朦朦胧胧的了。顷刻间,这乳白色的轻霭,化成小小的水滴。洒在路面上,洒在树丛中,洒在人头脸上。轻轻的,腻腻的,有点潮湿。人们吸进这带有野菊花药香味儿的气息,觉得有点微醺。(仇智杰《雾纱赋》)
(十)课堂练习
1991年全国高考小作文题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他举例说,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
圆是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的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
要求;①不要再把圆想象成满月进行描写。②以一个圆的想象物作为描写重点,不要以陪衬物作为描写重点。③写成一个画面或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要写成故事。④想象合理,形象具体生动。⑤语言确切、连贯,条理清楚。
例文一: 落 日
好圆的一轮落日啊!广阔的田野无边无际,就在那天地交接的地方,在地平线上,悬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闭合的曲线,没有一丝儿缺损,只有造物主那神奇的圆规才能勾划出这完美的曲线。它不再放射刺眼的光芒,而是红彤彤的。那红色很浓、很深,似乎还有点沉甸甸的。它静静地悬挂在那里,离我们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那田野就更显得广袤、深远了。此情此景,会令人想起一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圆圆的落日呵……
【简评】
艺术的生命在于想象。
面对落日,作者从两方面下笔;一为落日本身,一为把它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写。
落日外形:“闭合的曲线,没有一丝缺损”,极为准确。颜色:红彤彤,给人感受。沉甸甸的,有通感之妙。
从联系上看:落日与我;落日与田野,构成了三点一线,三面一立体的意境深远的落日图。
例文二: 磨 盘
世界上圆的东西不计其数。太阳和地球,满月和天空都是圆的。磨面的磨盘也许是世界上最不起眼的圆了。
磨盘是由石头制成,正中央有一个碗口大的洞,米粒就是从这里放进去的。磨盘架在一个大石碾子上面,与磨盘相连的还有一根粗大的木棍。
人们推着磨盘上的木棍,向磨盘的洞中撒一把米。磨盘。缓慢地转了起来。一圈,二圈,三圈,“米粒”终于被碾成粉末、从磨盘的边缘挤了出来。一天到晚,磨盘总是完成一个动作。但它从未有任何不满。一心一意地为人们提供着面粉。
【简评】
本文把“圆”想象为“磨盘”。写成了说明文。
全文用说明性文字较准确地完成了对“磨盘”的结构、功用、操作过程的说明,篇末点出“磨盘”品德;任劳任怨。此为“文眼”。
例文三: 岁 月 的 轨 迹
随着一声巨大的轰响,一棵参天大树倒下,寒暑秋冬留下的只有那一轮一轮岁月的轨迹。从此,繁密的树叶不能够再迎风轻歌,美丽的百灵不再落上枝头,只有一个矮矮的树墩和那一圈一圈的年轮。那是多少个不规则的圆,记载着多少年的风雨冰霜。它化进了人生的坎坷,也化进了生活的快乐,也化进了老树的生命岁月。在静静的草丛中,青虫的呢喃中,老树静静地躺着。时而有彩蝶飞舞嬉戏,时而有蜜蜂忙忙碌碌,唯有那老树静静地在绿色的怀抱中。那一圈圈不现则的圆却显露了惊人的魅力,因为在树的根部又生发了新绿的枝条,老树又要画出它美丽的圆,最奇伟的生命。
【简评】
本短文以抒情见长,也极富哲理。描写为抒情服务,特色显明。
树叶轻歌、百灵落树句,是为了衬托“年轮”已失去过去的美好;青虫呢喃、彩蝶嬉戏、蜜蜂忙碌,是为了反衬出“年轮”年老后的孤独、寂寥。
直抒胸臆,哲理性强。
三个“化进”排句,把树人格化了。结尾,突发奇思,写老树树老而人心不老(还发新技),也喻人老而人心不老,妙极。
本教案主要参考严大伟《石蕴玉而山晖 水怀珠而川媚——学生描写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和对策》(2008/9《语文月刊》)和高考范文评点。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提高中学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上邪》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