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248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对比手法

2、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主观感情的写法

3、体验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一颗由甜蜜、温馨和苦涩凝结而成的珍宝,它就是乡情。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棵遍身疤痕的老槐树,一声熟悉的吆喝,一阵红枣米粥的香气,都能引发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人在江湖,身在旅途,身体和心灵的归宿却永远指向生你养你的那片故土。乡土情结是人类普遍的情感,老舍的《想北平》,就是对乡情最好的诠释。

二、作家简介

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话剧:《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 等。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不堪受辱投湖自尽。

三、课前预习

1、老舍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情感?

2、他笔下的北平具有怎样的特点?

3、作者是怎样写北平的特点的?

四、解读课文

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呢? 

明确:“可是,我真爱北平”

2、老舍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①“说不出”在二、三两段中4次出现,有何作用?

明确: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当然这说不出的爱还有他的原因。“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所以,他决定写“我的北平”。

②作者笔下“我的北平”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第二段);“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第三段)  

③反复说“说不出”却说了很多,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

明确:想说而说不出的爱。

作者是怎样来形容这种“爱”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爱我的母亲……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老舍用对母亲的爱(老舍的孝母之心在文坛中也是传为佳话的)来形容对北平的爱。他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不放心母亲的健康而欲落泪。对母亲说不出的爱就在这笑、泪之中,作者用这一类比恰当地表达出了他对北平那不同寻常又那么深刻的“说也说不出”的爱。

2、他笔下的北平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既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布局合理、人为之中显出自然,贴近自然。

3、作者是怎样写北平的特点的?

①对比手法。作者将北平和欧洲四大历史的都城进行比较,突出北平的好处。

第四、五段作者将北平和巴黎进行比较,巴黎太热闹,而北平动中有静;巴黎的布置比起北平来还差点,突出北平宁静、布置匀调的特点。

第六段将美国的橘子——北京的玉李进行对比,表明作者对北平的平民生活的眷恋,也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在里面

第七段: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北平接近自然

②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和画面,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感情。

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去写北京的物产,写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样的叙述与描写表明了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如果老舍是个观光客,即使再喜欢北京,也不可能有如此细致入微的体验,当然更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③细节描写

如:“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果子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运来……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

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

4.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讨论)

想北平是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现北京,老舍觉得很为难:“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写什么呢?他又不愿只“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京的种种好处。如果知识机械地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味道了,因此,老舍决定写“我的北平”,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把对北平的爱上升为对母亲的爱的地步,并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特点,他和北平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融为一体的关系。这就超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京是什么样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京的爱,他不是在“写”北平,而是在“想”北平。

北京是大都市,却保持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快乐而安适,还有好多自己生产的花、菜、水果,使人更接近自然,因此北京虽是有钱人的天堂,但“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照样可以在北平享受清福。

五、师生探究:

1、像北平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来写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过渡到人,通过作者的了解来理解作者倾注在文本中的情感) 

提示:舒乙用了五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人们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是老舍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老城。 


展开全文阅读
明确: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小中见大”。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如果他只是北京的匆匆过客,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了。老舍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作者用一些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的热烈情怀。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舍是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可归结到他的“平民意识”上。

2、第四段中“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也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

篮里。”表现了北平生活环境的宁静快乐舒适。

3、如何理解“虽然,那里也有空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明确:摸着老城墙能让人感觉到踏实安全。只有在踏实安静的环境中,人才能享受到那份宁静快乐,实现无欲无求。

4、老舍在文章的四、五段将北平与巴黎、罗马等国外城市进行

对比,北平也有高楼大厦、风景名胜,但作者为什么只拿北平的“动中有静”“环境布置的匀调”“生活接近自然”与它们相比?难道国外的城市不好吗?

明确:与国外城市相比的这些方面都是作者所亲身经历的事物与生活。老舍的生活是贫寒的。所以他是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来看待北平的,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这实际上是他的“平民意识”

5、文章最后,“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这段话有什么深层含义?

明确:直接抒发对北平的想念之情。本文写于1936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危急,北平危急。作者当时不在北平。但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忧心如焚,对家乡的思念比平时更为强烈,结尾一句,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①作者爱北平,想北平,但“想”北平“想”到“要落泪”,这是因“爱”而生的什么情感?乡愁。

②触发“乡愁”的原因有很多,飘零在外的游子失意时会有,得意时也会有。“乡愁”的内涵很丰富,老舍的“乡愁”有没有特别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品味其具体内涵。

明确:文中相关“落泪”的语句: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老舍的“乡愁”不是由于自我的失意或得意,而是发自内心的对北平的关心和爱护,是典型的“舍予”之“爱”,是真爱,是大爱。

6、语言特点:幽默诙谐,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鲜明生动。

①用词口语化。如“差点事儿”,“挤得慌”,“带霜的玉李儿”,“还不愧杀”口语化的词通俗易懂,显示了老舍作为语言大师举重若轻的功力。

②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朴素中蕴含典雅。 

“面向着积水潭……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几句话,描绘了环境氛围,自然景物,又写了乐在其中的人,景语、情语融为一体,富有生活气息,具有诗情画意,言浅而旨远,令人回味无穷。 

③善用对比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有故乡的花草、树木,人物、事件,而故乡的花草、树木甚至一处墙角,一块砖瓦,都留存着我们的印记,留存着我们的激情、我们的欢笑、我们的怅惘。老舍以平民的身份写家乡北平,请同学们以“想家”或“想家乡”为话题畅谈你们家或家乡的那些让你牵挂的人、景、物。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想北平(苏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苏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赤壁赋(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