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导学案设计
阅读:1242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想北平》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师寄语:今夜,寂寞的月柯间,定又归栖,一巢游子的心。

教学目标:

了解本文的对比手法

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书写自己主观感情的写法

体验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整体感知

一、文学常识

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        ,字         ,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话剧:             、            《春华秋实》 等。曾因创作优秀话剧          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不堪受辱投湖自尽。

二、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廿七岁(    )  粘合(     )  辜负(     )  赐给(    ) 空旷(     )喘气(     )  僻静(     )   蜻蜓(     )  翩翩(    )   菜圃(     ) 

三、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粘        便             刹                   落         

 

四、解释下列词语

辜负:

粘合:

静寂:

翩翩:

九牛一毛:

枝枝节节:

五、辨析近义词

(1)便宜:

 廉价:

①这样太     他了,不能让他这么自在。

②书柜上摆满了       的书籍

(2)俊伟:

 峻伟:

①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       。

②       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前。

(3)愧杀:

 惭愧:

①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着霜儿的玉李,还不       。

②所托之事,未能妥当安排,深感        。

文本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呢?

 

老舍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情感?

他笔下的北平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是怎样写北平的特点的?

二、微观揣摩

1、像北平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来写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

[提示:舒乙用了五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人们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是老舍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老城。]

老舍在文章的四、五段将北平与巴黎、罗马等国外城市进行对比,北平也有高楼大厦、风景名胜,但作者为什么只拿北平的“动中有静”“环境布置的匀调”“生活接近自然”与它们相比?难道国外的城市不好吗?

3、文章最后,“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这段话有什么深层含义?

 

拓展延伸 

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有故乡的花草、树木,人物、事件,而故乡的花草、树木甚至一处墙角,一块砖瓦,都留存着我们的印记,留存着我们的激情、我们的欢笑、我们的怅惘。老舍以平民的身份写家乡北平,请同学们以“想家”或“想家乡”为话题写一段文字,畅谈你们家或家乡的那些让你牵挂的人、景、物。

资料链接

故乡的方向在风里 

    这个上午,我不知道为什么会首先想起风。于是,风便成了一个思维的引子,让我选择在这个有风的上午开始回想那个村庄。

    城市里有风声吗?没有。没有歪脖子树、草堆和池塘供它们存活下去,那些自由自在的风,那些随意变幻着脾气与面容的风,在乡村真实地活着。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回老家了。在我的感念里,老家成了几间破旧的房屋、院落和一个坟茔。我从床上起来,打开南向的窗户,阔大的北风滚滚而来,像旗帜和黄沙一样悬在城市的半空,只等着我从钢筋水泥的一块堡垒里伸出头来,与我面对面,告诉我一些风中的人的消息。

    我家乡的人生活在风里。

    关于村庄的记忆,如阳光投映到树叶上的影子,恍惚而不真实。村庄坐落在野地里,村前村后都是麦地,那些永远青葱的麦地,在记忆里青翠一片。那是什么样的季节?天灰蒙蒙的如黄土地,麦地上的风毫无阻碍地从村南刮到村北,沿村庄窄窄的土路,一次次宽阔地刮过。我走了很远回过头,还看见如水墨般剪影的村庄坐在风里。


展开全文阅读
    就在那一片绿意纵横的村庄,掩映在绿树中的瓦房,黄土墙围就的场地上,一条狗,几头猪,一群鸡,或躺着晒太阳,或蹦着撒欢儿。一根雪白的尼龙绳斜斜地跨过场院,荡在空中,几件布衫悠在绳上,飘着洗衣粉的清香。母亲坐在场院上,面前放着一个褐色的大塑料盆,她左手握着绿油油的白菜,右手执着青亮亮的菜刀,喳喳的声音和着风和鸡鸣。午后的阳光照在母亲的头顶上,风撩乱母亲稀疏灰白的头发……还可以听见有些声响的,比如鸟们的鸣叫、牲畜的嘶鸣抑或短哞,比如月光下静寂里的犬吠,凌晨薄霜里的行迹抑或其他一切灵性的声响。我说的没错,乡村的声响具有灵性,那种灵性接近泥土的禀性,不但真实、亲切,而且富有诗意。

    想起乡村,最喜欢的是在田野里。我坐在田埂上,闻着野苦蒿和青草的味道,人也成为田野的一部分。我满目都是翠绿:绿的麦田,绿的树,绿的草,绿的村庄和绿的河流。一股暖暖的泥土的气息和水的气息缓缓升起,让我有些醉,那些草的香,野花的香,浓浓的,像化不开一样。我坐在草上或躺在草上,我以为其他人看不见我,我就成了田野的一部分。事实上,草的秘密我—无所知。至于田野的秘密,我更是无从知晓,我只是个不事稼穑的过客。这是我熟悉的田野和村庄,但又是我倍感陌生的村庄。每次回到村庄,我感到自己无法带走什么,却又感到已带走了很多……我融入不了城市也进入不了乡村,的确是没有自己的家了,我的灵魂注定只能漂泊、漂泊!

    记不起是哪位美国诗人曾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诗句:“我相信黄色的花同我一起思考”。“你们都是田野里的狗尾巴草,在天天长大!”乡下的孩子就如草一样生长着。的确,无论我长多大,无论我离开家乡多远,我的思考又怎能超过一根狗尾巴草呢?一进夏天,一脚踏进田里,狗尾巴草到处都是,它们和那些葛巴草、牛筋草、灰灰菜、水萝卜棵等长在一起。它们伸着小尾巴似的毛绒绒的小脑袋,在风中东张西望,探头探脑,像在守望什么,等待什么,或是好奇地观察什么。秋后,狗尾巴草渐渐枯干了,那小小的狗尾巴里,装着一粒粒的草籽。它们在风中落入泥土!乡下的孩子知道,狗尾巴草并没有死去,它们只是累了,长长地睡一觉。就如风逐渐穿过人的身体,吹走了黑发留下白头,吹干了皮肤留下皱纹,最后吹松了血肉,留下一把老骨头。一个人就这样被风吹老了。这时候,风为人指明最终的去处。

    那里是我们永恒的亲近——泥土。

    乡村有我们永远的根,我们的精血来自于乡村,那个生长着家的乡村,那个用血泪养育着千千万万父母和儿女的乡村,犹如一帧永不褪色的风景,高高地挂在灵魂上空,沧桑着、美丽着,任凭风吹雨打,始终与乡村有关的人亲切对视。我们知道,回家的路是永远的方向。近乡情更怯。多少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怀着某种朝圣的心情来寻访故乡作为寄托,无论在回家的大道上是否有青草的气息。《诗经》里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别乡和回乡的情景,唐朝演绎得淋漓尽致的“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思乡佳句,被后人广为传诵。故乡是人的生命中不可释怀的衣胞之地。这方感情化了的土地,这被情感浸泡过的土地,让游子牵肠挂肚。

    回想来时的那片麦地,我仿佛被淹没在一阵阵不可名状的风声中。诗人海子把麦子说得那么完美无缺,把麦子说成粮食中的粮食,这是很应该令人感谢的。故乡是我们永远的麦地,使我们明白人生的成长历程,它是一种血液,让我们的生命得以诞生和延续。只有穿过故乡的麦地,我们才发现一切并不像感觉的那样黑。故乡使我们的血脉生生不息,同时,我们的牵挂也使它生生不息。许多时候,我们需要和故乡在一起,与它对话,就像面对年迈的母亲。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想北平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赤壁赋》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背影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