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作文指导
阅读:7128
标签:
作文指导
九年级作文指导
苏教版九年级作文指导
苏教版九年级上各单元作文教学案
第一单元
[精神导引]
人和自然当然有一个关系,因为有了人类以后,就发生了人和自然的关系,那么在人和自然的关系的相互关系上,以谁为本的问题,也就是说以谁为中心,谁是最重要的。从我来看,以人为本,但是的确有一部分人士认为以大自然为本,或者用别的说法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这两个观点怎么样?究竟哪一种更对,我觉得以人为本更对,以人为本并不是反对保护环境,也不反对保护生态,问题是谁放在优先的地位?如果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跟人们的利益完全一致的时候,那么二者没有任何的矛盾,但是有时候会发生点矛盾,比如说我们修建水库,修水库的时候,就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因为修水库要淹没掉一些地,要破坏一点生态,但是修水库有它的效益,有防洪的效益,有发电的效益,有防汛的效益等等,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了,我是赞成以人为本,如果赞成以人为本,就有对人的利益大小的估算的问题,如果人的好处大于坏处的话,我就赞成修,如果是坏处大于好处的话,那我就不赞成修,因为不是水库修的都一定好处大于坏处,所以以人为本是这样的观点。
但是我的确看到某些环境学家,可以说,说的尖锐一点,盲目的反对修建一切水库,这样的观点我认为毫无道理,他的出发点就是以大自然为本,或者以环境为本,这就是我觉得需要争论的真正问题所在。
(《何祚庥聊敬畏自然之辩:以自然为本有些伪善》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各抒己见]
何祚庥是中科院院士、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但他不仅是一位纯搞学术研究的自然科学家,他更是一名有理性的有责任感和科学家。他在这里讲述了他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本单元的文章,不知你听了之后,是否有了新的感悟?——
生甲: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自然怀抱中的婴儿。人类吃的穿的用的,无一不来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母亲,做着无私的奉献,任凭人类无限度的索取。可人类又是如何对待自然这伟大的母亲呢?把母亲的血管——江河,弄脏了,弄臭了;把母亲的头发——植被,拔得光秃秃;把母亲的身体——矿脉,炸得千疮百孔;把母亲的胸膛——大海,污染了。 PH
生乙:这母亲似的自然在喘息着,她有时难免要发怒。她不发怒教训不孝的儿女们使他们醒悟,总有一天母亲会养活不了越来越多的儿女。所以自然这母亲发脾气了,洪涝、干旱、海啸、海平面上升、沙漠化扩大、气候异常等等都是自然这母亲在警告她的儿女们。可人类这做儿女的,什么时候才会醒悟过来而善待他们伟大的自然母亲呢?
生丙:距离现在两千多年的时候,我国有一个哲人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天就是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要自然和人类融为一体,人类善待自然,自然赐于人类的所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才能使人类万代永世得于生息不灭。
生丁:我们要懂得自然的伟大和古代哲人的智慧,这样我们才能承前启后。善待自然,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我们才会懂得节俭,不可无限度地向自然索取。
[延伸探究]
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若从历史的时空上去看这个问题,我们还会发现更多——
生甲:在过去 100年的时间里,有100万人死于地震,另100万人因飓风和龙卷风致死,还有900万人因水灾而丧生。除此之外,还有好几百万人由于饥荒和疾病而亡。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多么脆弱!
生乙:我上大学要填报环保专业。因为,我比谁都懂得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报复是残酷的,更是惨痛的。我不愿再有人因为环境而倒下,我不愿清溪村的历史重演,我将用我的一生来保护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
生丙:人类与自然是密切相关的!之所以有人类,正是由于有自然!
大家不妨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一件事可以离开自然的!我们吃穿住行!都是和自然相关的!我们既然从自然中获得了好多好处,那我们是不是有必要给自然一点好处呢?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提高,人们对自然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全世界各国都有一些人士呼吁:要保护大自然!可是,这种认识还没有深入到普遍的人们群众中去,大家还是不断的污染环境,毁坏大自然!我作为一中学生,更有必要从小事做起!爱护大自然!所以,我呼吁所有的中学生们!用我们的力量与影响来告诫人们保护大自然!!!!!!
生丁:现实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那种碧海云天,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越来越成为人间的"世外桃源"。沙尘暴使空气不再清新,洁净。你也应该会常在媒体中了解到:很多生物已经濒临灭绝,甚至在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我们过去改变自己家园所带来的眼前利益又有多少?我们失去的已是多大的代价?火山现象与人类自然环境的关系内容
链接
(一)火山现象与人类自然环境的关系
灾害
益处
①火山口塌陷:周围的植物村庄一齐塌陷入地下。
②火山灰的降落:周围的植物村庄覆盖一层火山灰,空气中到处飘落着火山灰,使人不能呼吸。
③致命气体的释放:人呼吸到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使人中毒死亡。
④海啸和泥石流: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或泥石流冲毁村庄、桥梁、公路、卷走人畜等。
①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岛屿和延伸的陆地,提供给人类生存的空间。
②火山喷发的高温气体(氢、氧、氮、硫、氯和碳)这些元素化合后成了水、氮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气。水汇集到海洋成为宝贵水资源,氮和氢成为空气重要成份,二氧化碳成为地球植物生存的气体。
③火山岩火山灰中的氮、磷、钾等提供给植物生长的各种养分。
④火山活动提供地热能源、发电、取暖、农牧鱼、产品加工。
⑤火山岩成为很好的石材和各种金属矿产(金、银、铜、铁、钻石……)
⑥火山温泉成为美丽动人的游览胜地。
(二)相关新闻
1.监察部和环保总局于2006年2月20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公布施行。《暂行规定》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处分方面的专门规章,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惩处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促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全文阅读
2.新华网北京2月14日电 国务院近日发布《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决定》深刻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未来5-15年环保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进行了规划和部署,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确定了七项重点任务: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三)相关诗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梅尧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
百川入海: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主要是从人与大自然的整体关系出发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亦即司马迁所倡导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治学主旨。我们国家现在提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的。因此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是人与自然的互相阅读,在阅读中我们会找到更为合适的关系定位。
写作
[教材原题]
请你和同学们合作写一组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编成一个集子。写作以前,可以去查找资料、作调查,搜集关于这种风物的神话传说以及前人有关诗词等。
参考题目(题目也可自拟):
1.朋友,请随我来游
2.家乡人的骄傲——介绍
3.如梦似幻的
4. (地名)的美味
(地名)的(季节、气候或时段)[春雨、秋晨、冬雪]
要求:
1.文体不限。
2.运用想像或联想,把搜集来的传说、诗词运用进去。
3.可以全面介绍,也可只介绍某个风景点功某种特产。
4.介绍家乡风物要明白清楚,并考虑不同对象,语言富有变化。
[指点迷津]
在写作时,可这样去考虑:
从表达方式上看,可以说明介绍,也可以写景抒情,还可以叙述家乡的神话传说。
从内容上看,可以写过去、现实,也可写未来。
从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去看,本次作文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合作。同学们之间应该有一个默契的配合,每人侧重一个方面去写家乡的风景或风物,这样合起来就合成了“家乡风物大全”;若还配以我们自己拍摄的照片,那将更加赏心悦目。
[名家经典]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长春的《人与大山之间的互相阅读》。
[范文解读]
朋友,请随我来游娄底
朋友,如果你厌倦了大城市的嘈杂喧闹,渴望有一个安静的小城来容纳你寂寞的心;如果你看腻了名山圣水,渴望追求一种安静、恬淡的情感。那么朋友,请随我来游娄底。
娄底是一个年轻的城市,近几年,它在飞速地变化着:一条条大道修了起来,一幢幢现代化的房子也拔地而起,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全冒了出来。最近新修的湘中大道更是气势恢宏,在宽近百米的大道周围,有接近完工的市政府办公大楼,圆顶白墙,在清晨迷蒙的雾气中,它就仿佛天国仙境的琼楼玉宇一般,而在傍晚柔和的余晖中,它又是那么的威武雄壮、气宇昂扬。另外,还有环境优美的花园式住宅区,大方气派的生态区等等。晚上出来,可以欣赏到那金碧辉煌的灯光,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一闪一闪,音乐喷泉时起时落。如果是在夏日,凉风习习,微风带来馥郁的花香,叫人十分惬意。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大城市里多着呢!有什么稀奇?”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再带你去欣赏欣赏娄底的山山水水,尝尝郊游的滋味吧!
娄底素来有“美丽的森林城”之称,其原因就是这里山多水多。山,虽不及黄山的陡险,也没有桂林的秀气,但也十分有趣。山坡很缓,山峰圆圆的,一座山连着一座山,就像一个小小的摇篮,把娄底围在中间,又像妈妈的手臂环绕着孩子。山中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开着斑澜多姿的花,其中最惹人注目的当推杜鹃花,杜鹃花土名叫“映山红”。这不,你看那山,被杜鹃花映得红彤彤的,那红色的花朵儿,彼此挨得紧紧的,你推我挤,好不热闹,小山也像穿上了一条红色连衣裙似的,变得分外的可爱。
有山必有水,山是水之家,水是山之镜。石间细流淙淙,如丝如缕;林间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千万条涓涓细流,终于都汇聚在一起了,于是,这水便充满了灵秀之气。如果乘一叶小舟,划到河心去采菱,那会是怎样的一幅美妙图画啊!如果小船顺流而下,假使天气又非常好,干干净净的天空中不带一丝杂质,一路的山光水色都会紧围着你。水面偶尔会兴风作浪,偶尔又平滑得如一块玻璃,满河的绿色这时尽收眼底,深的、浅的、嫩的……突然前面又冒出一群大白鹅。我想,这时的你,是最能体会那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意境的人吧?
看完了山,游完了水,你又会问:“接下来该去哪?”别急,既然来了娄底,当然也不能让肚子受委屈。娄底所在的湖南,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娄底的特色,多少也掺和了一点儿这个。鱼美虾肥稻谷香,随便来到一户农家,热情的人们一定会殷勤地招待你。虽是普通的农家饭菜,但那喷香的米饭、鲜甜的鱼儿虾米,以及清爽可口的蔬菜汤,一定会让久品山珍海味的你胃口大开,并回味无穷。告别了好客的农家,你的假期也应该过完了吧?希望你在带回娄底送给你的礼物时,能留下你对娄底的一片喜爱之情。
朋友,和我神游了一番娄底,你是否已爱上了她?如果你渴望追求一份平凡的幸福,那么,朋友,请你到娄底来!
(作者为娄底八中周晓明)
评析
小作者娓娓道来,融景物和民俗风情于一体,富有诗情画意。文章内容丰富、具体,层次分明,读后还真有一种想去娄底去看一下的冲动。这就达到了写作本文的效果。
第二单元
[精神导引]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
(选自周国平《人生寓言》之《落难的王子》人教版七年级一册)
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说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厄运、挫折、困难等,品味着寓言中深刻的哲理,我们的灵魂得到一次又一次的荡涤与升华。这就是文学的无穷魅力。结合本单元的文章,不知你读了之后,是否会有新的感悟?
展开余文
[各抒己见]
生甲:这则寓言是从一个王子的悲惨人生经历得出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的结论,由此引伸,说明人世间没有不能忍受的苦难。从这个寓言中,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生乙:王子的话道出了一个真理,即应该如何对待苦难。这道理有三: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到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也会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姿态来承受,要在艰难困苦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努力走出困境。第三,从最低限度上说,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空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生丙:“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这是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当然不是说,为了坚强起来必须寻找厄运,而是说厄运落到谁的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厄运是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厄运可以使人坚强起来。生性非常脆弱的王子都能在落难中挺过来,还有什么人不能呢?
生丁:落难之后不一定能战胜脆弱,也有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的。要培养坚韧的意志,我们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练自己的意志。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需坚韧的意志,是可锻炼人的。还有遇到了难题,要静下心来攻克学习上的堡垒,又何尝不需要坚韧意志?
[延伸探究]
生甲:我国古代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说明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要知道,“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因此,我们要充分地做好与挫折或厄运打交道的准备。
生乙: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聪明才智与内在潜力。身处逆境可以更懂得成功的艰辛,更经得起失败的磨砺,他们将压力变为动力,在不懈的奋斗中创造人生价值,在辛勤的耕耘中获得丰收的硕果。
生丙:困境磨难犹如人生的老友,时时伴随。艰难和困惑就是生命本身,这是与生俱来的。否则人生岂不就简单了。我认为,磨难不可能被消灭,困境是永恒的,那唯一的作法就是坚强,再坚强。正如《丑小鸭》中的丑小鸭,它在困境和艰难中,迎接生存的磨难,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
生丁:完全耳聋的贝多芬,正是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了阔大雄奇堪与宇宙媲美的作品——《命运交响曲》;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在轮椅陪伴下在写作的圣坛上竖起了一面旗帜;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了运动神经细胞病的史蒂芬•霍金,凭着健全的大脑和全身仅能运动的两个手指头,驶进了神秘的宇宙;……他们身处逆境,但没有绝望,没有沉沦,始终不屈地奋斗,最终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链接
(一)用心聆听世界——张婧
在北京广渠门中学高二(2)班的教室中,永远有一双眼睛格外明亮,她紧紧盯着讲台上的老师,充满对知识的渴求。她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坚强不息地奋斗了十六年,她就是张婧。
张婧的双耳听力损失均达100分贝,在她4岁前,父母为她四处求医,但没有任何起色。在医生的指导下,她开始了听力语言训练的艰难康复之路。经过训练,借助于看口型,她才能和人们进行简单的交流。
中学的课程对张婧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但她并没有退缩,上课她认真盯着老师的嘴唇和黑板,下课她借同学的笔记,弥补她听不到的重点总结。经过了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她终于考上了山西省太原市重点中学进山中学,并且在2000年获得了第三届语文报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省级三等奖。
然而,命运又一次考验了这个不幸的孩子。在高一开学前夕,她和父母外出意外遭遇车祸,不仅使她失去了父亲,而且她和妈妈也都身受重伤。为了不再让妈妈担心,张婧让妈妈利用两人在医院躺着的时间训练她的听力,以便分散妈妈的注意力。她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和身体的疼痛,给妈妈讲述她看的有关克服逆境、勇敢面对人生的故事,陪着妈妈走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出院后,张婧走进了广渠门中学,成为了一名宏志班中的非宏志生,落下了一个学期功课的她制定了奋力直追的学习计划。她决心咬紧牙关,以更顽强的毅力去面对困难,面对生活。
(03199.com/ArticlesDetail.aspx?ArticlesID=179 43K 2006-2-16)
幸福的西绪弗斯
西绪弗斯被罚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顶,巨石就滚回山脚,他不
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听说他悲观沮丧到了极点。
可是,有一天,我遇见正在下山的西绪弗斯,却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脸无忧无虑的神情。我生平最怕见到大不幸的人,譬如说,身患绝症的人,或刚死了亲人的人,因为对他们的不幸,我既不能有所表示,怕犯忌。又不能无所表示,怕显得我没心没肺。所以,看见西绪弗斯迎面走来,尽管不是传说的那副凄苦模样,深知他的不幸身世的我仍
感到局促不安。
没想到西绪弗斯先开口了,他举起手,对我喊道:
“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
我望着他渐渐远逝的背影,不禁思忖: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绪弗斯(和我们整个人类)的幸福。
(二)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论天意》
交好运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令人敬佩,这是塞内加的名言。 ──培根《论厄运》
最好是通过别人的厄运而不是通过你自己的厄运来学得聪明。 ──《伊索寓言》
(三)古代相关诗文句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 《石壕吏》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选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战国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百川入海:人生在世,总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和不幸,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所以,不论谁想从苦难中获得启迪,该是不愁缺乏必要的机会和材料的。世态炎凉,好运不过尔尔。当你能够挺过厄运的折磨,幸运之神就会悄悄地降临。这是自然辩证法,是宇宙运动的伟大理性。
写作
[教材原题]
本单元四篇小说都出自文学大师之手。学习后,你一定有许多心得和体会,课后你一定会选读他们的其他作品,对作者的人生经历也有一定的了解。设想写这四篇小说的几位文学大师还健在,请你给你敬仰的一位大师写一封信,谈谈对他的作品、思想、生活经历、人生哲学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信中可以交流,可以讨论,也可以质疑争辩,内容不限,但应该着重抓住一两个方面真实而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表达手法不拘,但应该符合书信格式,注意说话得体。
[指点迷津]
本题写作是学会根据交际目的,运用书信体恰当得体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内容上要求比较宽泛,表现形式上也没有过多限制,同学们可以大胆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悟,推动课内外阅读和探究,在大师的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在人格提升过程中加速语文素养的提高。写作中应该抓住确有感悟的一两点,尽可能深入具体;在表现形式上,一要注意书信的格式,二要注意称呼语气、用词造句的得体性,交流讨论应该真挚坦率,探讨争辩应该有理有据,无论怎样都应该表现对大师的人格精神的崇敬之情。
[名家经典]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法国作家雨果先生的小说《悲惨世界》,俄国作家陀斯妥也夫斯基先生的《被污辱与被损害的》,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范文解读]
给莫泊桑的一封信
尊敬的莫泊桑先生:
您好!
我是您的一位忠实读者,冒昧写信给您,是想与您交流一下对您作品的感想。
认识您是在学习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在文中,您塑造了于勒这样一个改邪归正的“花花公子”和菲利普这个贪慕虚荣的伪君子,以及虚伪贪婪的菲利普夫人等人物形象,通过一对亲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揭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
从您的作品中,我感到您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爱憎分明又富有同情心的人。您的作品,不少是对上流社会达官贵人们糜烂生活的讽刺,对当时社会道德风尚丑恶的无情揭露。我想这大概与您特殊的生活经历有关吧。您参加过普法战争,体验过战争的残酷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您曾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的为人有很深的了解。同时,您对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给予了深刻的同情。对追求虚荣和享乐的恶劣风气的憎恨,对世态炎凉的嘲讽,对劳苦大众的同情,自然而又鲜明地融人您的作品中。
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当菲利普夫妇发现于勒沉沦到如此境地时,不是帮他而是惊恐不安。从这一副丑恶嘴脸可以看出您对他们无比的蔑视和讽刺。然而对于于勒,从“满是皱痕”“衣服褴褛”“狼狈不堪”等词语中又可以看出您的同情。作品中似乎句句都没有涉及社会,却在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社会的冷漠。
从您的文章中,我还能看出您还是一个不失理性的人。您不会感情用事,您的眼光独到而全面。《项链》中,您讽刺了玛蒂尔德这样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人,但您并没有否定她为人的闪光点,您仍对她诚实的品格和奋斗的精神作了肯定。这样的人物更有真实感,更能拉近您与读者的距离,使您的作品更具有现实感,更具有人情味。
展开余文
此外,我发现您很善于用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这也是我喜欢您作品的原因之一。我没有耐心读长篇大论,相反,我更喜欢您的短篇。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一篇都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主人公形象。形形色色的人物在您的笔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我似乎立即就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只通过似乎不在意的几个细节描写,一个鲜活的人便跃然纸上。您不愧是文学大师,令我不得不折服。
以上是我读了您的作品而不自觉产生的一些想法。很高兴能与您交流,不知道您是否同意我的看法。
再次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的学生:朱翠婷
评析
怎样与大师进行精神对话?本文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本文不是像一般作文那样,简单地复述课文,罗列资料,而是力图穿透作品,把握作品中大师的思想人格,再由思想人格去整体认识作品的精神内涵,从而获得精神对话的空间。信中“您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爱憎分明又富有同情心的人”“还是一个不失理性的人”“很善于用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这几处关键句,既表达了对大师作品的独特感悟,也使全信有了动人的亮色。
[我的作文]
第三单元
[精神导引]
我是一个好思考问题的人,从小就爱沉思默想。在几十年的治学过程中,我笃信《论语》上的两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以为两者中,学是基础,基础不固,所思必空。黑格尔就说过:哲学是深思之学,于是许多人似乎以为搞哲学就可以不需要多读书、多学知识,单凭聪明就可以对什么问题说东道西,发一通议论,这只能导致一种“模糊空疏”的学风和文风。黑格尔的这番警示很值得我们今天的治学之人的注意。苟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苟子的话和黑格尔的话,一中一西,实可交相辉映。他们都告诉我们,治学之道,首先在“学”。“思而不学则殆”,殆者,危也,危在于空疏。
说“学”是治学的基础,按我个人的体会,似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打好最基本的人文功底,二是掌握学术研究所必需的基本资料。前者是指对文史知识的学习,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和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以至外文方面的训练。这些最基本的功底,主要是靠青少年时期所下的工夫来奠定的。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同样的亲身体验:中小学期间背诵的古典诗文,特别能铭记在心,终身难忘,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以后的研究和写作。
第二个层次的治学基础主要是指,学术研究中的创见必须以充实的资料为依据。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即第二手资料。一本学术专著或一篇学术论文,其水平如何,除了看它是否有创见外,还一定要看它引用的资料是否准确扎实,是否充分。古人说:“竭泽而渔”,用到治学上来就是,研究一个问题,一定要把与这个问题有关的资料全面地加以掌握。
为了让学术研究的成果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让我们掌握的相关资料尽可能全面些,我深感从事学术研究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面。研究一个问题,当然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做一些临时搜集资料的工作,但如果平日不注意知识积累,知识面不广,那就既难于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也不知道搜集资料该从何下手。一项学术研究的成果,无论是专著还是论文,都不可能把平日所积累的知识和掌握的资料全部塞进其中,但这些知识和资料是一本学术专著或一篇论文的“后盾”。我以为治学为文一定要重视“后盾”是否强固,没有“后盾”的学术研究不过是空中楼阁。
(节选自《治学心得》www.bbtpress.com/homepagebook/1473/02.htm 11K 2004-7-5 )
[各抒己见]
这篇文章作者讲述了自己在治学上的一点体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学术研究上,都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都要有严谨治学的精神。结合本单元的文章,不知你是否又有新的感悟?
生甲:学是基础,基础不固,所思必空。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生乙:“学”与“思”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孔子很重视“学”,反对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他曾这样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从他的话语中,我们领悟到:“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不可偏废,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生丙:现在有很多学生和研究学问的人,有一种不正之风:在学习上,不能独立思考,不动脑筋,照别人的抄袭;在治学上,窥测方向,闻风而动,言不由衷,千篇一律。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经说过,为文作诗都要讲一个“真”字。因此,治学还要做到“真”,就必须有独立思考的勇气。
生丁:在“学”与“思”的结合上,如果说“学”的方面强调“聚”,强调多读书、多搜集资料,多一些依据,那么,在“思”的方面我们就应该强调“问”,多问些为什么,少一些“依旁”;如果说在“学”的方面要多一点虚心的态度,那么,在“思”的方面我倒是提倡大胆一点,不仅对前人的东西要大胆一点问,而且对自己的东西也要勇于大胆地问。
[延伸探究]
生甲:在学习和治学中,要做到三个“善于”,即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尤其是要提出在科学上有意义的问题;善于提出好的学习方法去解决问题,因为只提出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所提问题就失去实际意义;还要善于作出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结论。
生乙:在治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做到“学者先要会疑”,要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之后,那么自己所学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所有的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也就是说,在治学过程中,不能随便盲从或迷信。
生丙:在治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具有发问的精神。大千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妙,它吸引着人类代代孜孜不倦地探求。小牛顿被落下来的苹果打中后心生疑问:苹果为什么往下落?瓦特见蒸汽顶开壶盖疑惑顿生:为什么蒸汽能顶开壶盖?……一个个问题帮助人类解开了自然的奥秘。可见,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部分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生丁:我们在治学中,切忌空想,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一天他依照《大学》的指示,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就是因为他只是光空想,没有在实际的学习中去探究的原因。
链接
(一)读书贵有疑
读书贵有疑。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疑能打破迷信。盲目地迷信书本,这是读书的一忌。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因此,要打破对书本的迷信,避免陷入盲目性,就要在读书时大胆见疑。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无可非议的。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读《禹贡》一书时,对书中“岷山导江”的说法提出了疑问。后来,他通过实地考察,终于作出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源的新结论,比史书上的传统说法进了一步。
疑能增进兴趣。读书如能以疑见读,其味无穷。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对读书始终兴趣十足,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总是带着疑问读书。
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这句话颇为深刻。大胆怀疑必然引出科学释疑。问题是在怀疑中提出的,又必然会在深入研究中解决,而问题的解决,便是获得真知灼见的开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之所以能在数学领域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优异成果,正是由于他对书本上现成的公式、定理和结论,能够大胆见疑、科学释疑。他攀登数学高峰的第一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读书贵有疑,可贵之处,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敢于大胆地探索和追求。但是,提倡读书有疑,并非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违背科学原理的胡猜乱疑。要疑得正确,疑得有长进,还要善于疑。否则,当疑时不疑,不当疑时又乱疑,那就非但得不到任何知识和长进,还会把思想引上邪路,这决不是我们应取的治学态度。
(211.137.43.201/edtt/4539/c34539/c3ywa539.htm 125K 2005-5-14)
(二)治学•读书—治学
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 ——佚名
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 ——歌德
在科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新的书;在文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老的书。古典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衰老。 ——布尔韦尔•利顿
一个人一旦立志,就要为自己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只有带着志向,带着目标,才是一条正确的路径。 ——杨仕省
人生价值,莫过于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的贡献给祖国和人类! ——张国伟
把书读活,求知创新。 ——顾夏声
人的一生能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沧海一粟。活到老,学到老;苟日新,日日新。
魏寿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知识积累互为因果。时至今日,积累的知识已包罗万象,但仍永无止境。科学家和工程师对某一目标做出有价值的贡献,一般须非常认真地追踪前人、他人在相关领域的成就,并研究其不足之处,才能够最有效地继续创新前进。 邵象华
(三)古代相关治学读书诗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 《观书有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 晏殊 《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柳永 《凤栖梧》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百川入海:人生如登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们常用境界来形容做某件事时达到的程度。佛教以物我两忘为入境,武学以心神合一为入境,而对于学习和治学,究竟以何为最高境界,还未有定论。“学无止境”这句话是自古以来为人们传诵的。
写作
[教材原题]
1.一些学校给学生写评语像例行公事,语言干瘪无味,如“该生爱党爱国,爱校如家。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纪。学习刻苦认真,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等。
你认为怎样的评语才是有价值的?你期待怎样的评语?你能为班上的某位同学写一份有价值也能让人眼睛一亮的评语吗?
[提示]
要注意突出人的个性,如“他对语言有很强的感悟能力”,“他总是能倾听同学的谈话”等等;要学会用形象化的语言去写评语,可以具体一些,比如“他思虑周密,曾指出教材上的疏漏”,每次晚自习结束,都是他关好教室的每一扇门窗“,虽然他的体育成绩没有明显提高,但是他的脸上始终有自信的笑容”,“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愿意与他坐在一起”等等。
2.苏联有位短跑冠军,曾在10多年时间里保持男子百米全国纪录。有记者问他保持常胜的诀窍,他说:“我没有跑过100米,我跑的是5个20米。在每个20米距离内都争取跑第一,这对我来说比较容易做到。”他的这番话说出的其实是一种生活道理。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你读过的文章中有没有类似的意思?如果有,拟一份讲话提纲,在班会或语文课上与同学们交流。
[提示]
这个故事说的是要善于“分解”,如果把一个大的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心理容易承受,也比较容易完成。如许多同学读过的《只有五条横街口的距离》,歌唱家夏里亚宾邀请朋友去六十条横街口以外的自己家做客,可是他却告诉他的朋友“只有五条横街口的距离”,一路走一路玩,结果很快就到了,因为实现小目标可以提高人的信心。善于学习的人,往往会用“分解任务”的方法。
3.德国有所大学准备在学校中心地带建造一座能容纳万名学生的大食堂。校长把设计任务交给了建筑系教授。一星期后,教授告诉校长完成了设计,那就是不造大食堂,把建造大食堂的经费通过银行贷给周边社区愿意经营小餐厅的居民。校长采纳了教授的“设计”,实践证明这是最合理的设计。
那么,教授的“设计”有哪些好处呢?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打开思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别人的看法,小组归纳并做好记录。
[提示]
寸土如金的地皮得以用来建造新的教学设施;
学校节约了一大笔建造食堂的经费;
消除了因施工给校园带来的混乱;
节省了雇用食堂管理人员的开支;
学生分散就餐,节约了时间;
食堂形成了竞争,注意特色,质量提高,价格走向合理;
增加了社会就业的机会……
[指点迷津]
1.第一步:了解同学,积累素材。可以从性格、为人、治学等方面去了解同学,素材越多越好,特别要发现该同学与众不同的优点。
第二步,归纳素材,考虑写法。给同学写评语有一条原则,那就是爱护和中肯。这就要求撰写者从爱护出发,肯定对方的长处,艺术地婉转地指出缺点;中肯很重要,评语要恰如其分,不可夸张,不可粉饰,要对同学的成长负责。可以从性格、为人、治学等方面将了解来的素材进行分类,还要进行筛选,选取那些典型有代表意义的事例,表现该同学的特点。至于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多用口语、短句,把概念性的套话转变为叙述具体的事例,改第三人称为第二人称,改刻板的评价为热情的赞美,改指出缺点为提出建议等,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的。
2.第一步,搜集论据,提炼论点。“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你读过的文章中有没有类似的道理?”这两个问题,一个要你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类似的故事,一个要你思考所读文章中类似的道理。
第二步,确定文体,考虑写法。“如果有,把你的看法写出来,在班会或语文课上与同学交流”,这句话告诉你文体是演讲稿,读者是班主任、语文老师和本班同学。演讲稿最大的特点是在以理服人的基础上以情感人。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演讲稿的特征。
3.苏轼的《题西林壁》是这样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移动视线从不同角度观察山姿,那么进入视野中的庐山形象也就有了差异。同样,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故事,也就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发现,西方评论人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从不同角度去解读文章,关键在于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自己的的观点来,并就这一观点进行论述。
[名家经典]
罗吉尔•冯•奥赫先生的《创造学思想录》,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弗兰西斯•培根先生的《培根论人生》,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
[范文解读]
学生评语集锦
1、学生特点:中等生、性格内向、不合群、成绩中下、很勤奋。 “孩子,你辛苦了!”我知道你一直很努力地去干第一件事。虽然还没有一个同学为你的成绩喝彩过,但老师却一直在关注你。对你说,课堂是乏味的,但你却总是挺直腰板。这真让老师感动。所以我要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但是,孩子,交换苹果,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交换思想,脑里却会拥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思想。可见交流与沟通是多么好的事,别把它想象得那么困难,它就像换苹果一样简单。试一试吧,到同学们中间去!你会学到许多许多,你会进步得令大家吃惊!
2、学生特点:心灵手巧,语数成绩优秀,善写作,对男同学有偏见。 你有一双灵巧的手,绘画、雕刻、制作,令同学羡慕,令老师赞赏。习作时,你挥笔几张纸,文句之优美,动作迅速,令老师欣慰。演算时,你思维敏捷,心细神聚,演算迅速,答案准确。对你老师充满希望。对待女同学你亲如姐妹,小天使般的笑容能融化许多小矛盾。老师多么希望你的笑容能像灿烂的阳光一样无私,能宽容地冲善意调皮的男同学笑一笑, 那一定会胜过划清界线和生气的指责,你说是吗?
3、一个工作负责,顾全大局,先后担任副班长、体育委员、劳动委员,后被推荐为本班优秀学生干部的学生。 你以自己坚实的步伐,赢得了老师的器重,同学的尊敬。在任何一个不是很好干的职位上,你均干得很出色,真不容易,谢谢你对本班卓有成效的工作。更令我高兴的是,学习成绩你也有了很大进步,只愿你一如既往地工作,持续踏实地进步,和睦与同学相处,愉快充实地生活。
4、你,优秀的成绩,逼真的绘画、标准的朗读,无不让人佩服,那敏捷的思维更是让人羡慕。所有这一切,都是你用汗水换来的。特别是你面对荣誉不骄傲,难怪你在同学的心中威信那么高。我为有你这样学生感到自豪!你是班中的一名优秀干部,更应该敢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使我们班成为勤奋好学、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5、对于一个成绩一直为班级“尾巴”的学生。 读书不仅需要用功,还要用心。努力听好每一节课,做好每次预习,及时复习,这么坚持一天并不难,然而,千百次地做好简单的事,就能成就一番不简单的学业。沉住气,坚持就是胜利,会有那么一天的。你说是吗?
6、在班上,老师和同学很少听到你的笑声,每次考试你常落队,因而你常与同学不合群,独自一人呆呆地望着窗外。老师想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同学们和我都很想你加入班集体中来,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不知你可否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知识海域,那么,你的海域无疑是十分宽广的。在汲取课外知识方面,你付出了极大的热情,但在课内知识的巩固上,你是否同样毫不松懈呢?如果你能合理地安排时间,课内外知识相辅相成,老师相信,你会很出色的!
评析
这些评语多用口语、短句,把概念性的套话转变为叙述具体的事例,改第三人称为第二人称,改刻板的评价为热情的赞美,改指出缺点为提出建议等,避免了抽象概括、缺乏情感、面目可憎的议论语言,很好地表现各个同学的个性特点。可想而知,这样的评语,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成功来自勤奋
成功,说来容易,做到却很难。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而毁于嬉。”事实 一再证明,任何人做任何事都离不开勤奋,勤奋是成功之舟。
勤能补拙。传说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 每次只读50个字,读一篇小文章也要五六遍才能读熟。为了克服缺点,他不懒不怠,勤学苦 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便与日俱增,后来,他不但克服了自己反应迟钝的缺点,而且成了博学之士。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 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天资的欠缺没有使他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 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后来,梅兰芳的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华罗庚教授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 分辛劳一分才。”即使天资再差,只要勤奋,就一定能成功。
勤出成果。明代历史学家谈迁,29岁时开始著作《国榷》。因为家里穷,买不起参考书,只 好四处求人,借书来抄。一次,为了看点儿资料,带着干粮,冒雨走了100多里路。他奋斗了27年,六易其稿,终于写成了《国榷》这部500万字的重要史书。这时他已56岁了。不幸 的是,这部书稿被小偷偷走。谈迁伤心得大哭一场。不少人以为,他从此一蹶不振,谁知第二天他又重新开始写作。冬去春来,周而复始,花了10年光阴,终于再次把书写成了。这时 他已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了。从谈迁的事迹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勤奋,就可以为自己所作的一切画上圆满的句号。
勤奋是成功的阶梯,成功是勤奋的结果,只要我们勤奋学习,勤奋探索,勤奋实践,什么事情都一定会成功!
评析
“成功来自勤奋”是本文的论点。在论证过程中,作者首先解题,然后运用实例说明了勤奋是成功的阶梯,告诉人们,只要勤奋,什么事情都会成功。论点鲜明、 论据有力、论证合理,具有一定的论辨能力。
第四单元
[精神导引]
《西沙渔人》一堂语文教学课将要进入尾声:“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接着交流讨论,从“十四五岁”、“入门考试”、“够资格”等词语中进一步惊叹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是从小炼成的。
“老师我想提个问题。”一个细细的声音从一个胆小而总不发言的女同学张慧慧嘴里吐出来。“十四五岁就相约去钓鲨鱼,是不是太鲁莽了,而且鲨鱼凶暴异常,一出水面,如一柄利斧不能劈进它的头盖骨,他们不是白白地送命啦。”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甚至争辩得面红耳赤。
“够资格称为西沙渔人的就是看他敢不敢钓鲨鱼,有没有勇气去对待危险。”“冒险的人不一定是英雄。”“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捕捉鲨鱼吗?”“能不能让有经验的海猎手带他们去钓鲨鱼,减少青少年钓鲨鱼的危险,慢慢地学会了真本领再相约去钓鲨鱼,不是更好吗?”“鲨鱼也是国家保护动物,为什么要劈死它们呢?”……
争辩的内容既有对课文理解的不同感受,也有对词句的不同理解。七嘴八舌的发言、不同思维的碰撞,使课堂显得有些乱,我却由衷地高兴。
[各抒己见]
品读着这段有点“乱”的教学实录,是否想起了自己类似的经历?有什么感受或想法吗?请听几位同学的见解吧——
生甲:我认为这位老师之所以感到高兴,是因为学生们他们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且言之有理。
生乙:我觉得老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发展其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人格。
生丙: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我们的创新精神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发展。
[延伸探究]
生甲:这个单元的三篇文学作品,描写的都是“常见”的事物和人物,作者都有独到的发现。
生乙:郭沫若说:“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事实上,高明的作家总能从“常见”的事物中发现它的美;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写出“常见”事物未被人发现或“被人忘却”的美。这是因为高明的作家具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白鹭》《百合花》《一个深夜的记忆》这三篇作品的作者,都以自己的独特眼光,从“常见”事物或人物身上发现了美。
生丙:阅读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心随灵魂升华的过程。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人,那么阅读一部文学作品的感受也当是百花齐放的。因此,我们读文学作品必须“读出作者,读出自己”,这里的“读出自己”即是“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要有自己的个性体验,这一点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丁: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我们能在读书的过程中读出自己,发现自己在书中的影子。我们只有养成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才能学会发现“常见”事物和人物的独特的美。
链接
每个人都希望有他自己的个性:希望成为别人成不了的人,希望干出别人干不了的事。
-----查 宁
每个人都是自己个性的工程师。 -----布尔曼
各人的生性里都有一种一旦公开说出来,就必然会招致反感的东西。 -----歌 德
我思故我在。 -----笛卡儿
百川入海:“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娒雷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有着不同的体验,也就有着不同的感悟。阅读文学作品也是一样。我们要学会在阅读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感受。
写作
[教材原题]
1. 我们与父母、同学、老师生活在一起,他们身上的“美”本来应有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感受,可是他们的“美”在有的同学那里却常常“被忘却”。因此,在他们的作文中,写父母,往往只有生活上对自己的照顾;写同学,只有刻苦学习;写老师只剩下带病工作之类。你能分析出这样“老生常谈”的原因吗?不妨写一篇体会文章与同学交流。
2. 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这样的人物或事物,起初你觉得他们不怎么样,也没有多少好感,后来感情、认识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有,请把这变化的过程写出来。
3. 下面是鲁藜写的一首诗《泥土》,读后写一篇简短的评论或读后感。注意: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做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指点迷津]
第一题:第一步,读懂题意,确定文体。这是一则供料作文,可以写成读后感式的思想评论;第二步,拟下标题,考虑写法。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步骤是“引述材料”(含分析材料)——“得出感想”——“联系实际,论证感想的正确性”——“得出结论”;第三步,搜索论据,提炼分观点。
第二题:第一步,读懂题意,确定文体。这个题目是要求你写记叙文。第二步,选取题材,考虑写法。拿中学生来说,要从主观上选择自己熟悉的、有意义的、中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来写。“起初你觉得他们不怎么样,也没有多少好感”与“后来感情、认识”反差要大,越大表达效果越好。第三,文章最后要艺术地指出“变化”的原因,这个原因才是你真正要表达的写作意图,即全文的中心思想。
第三题:写成评论——
第一步,阅读材料,把握内容和形式的特点。第二步,梳理材料特点,确定评论形式。 第三步,确定评论重点,安排好结构和段内层次。评论的段内层次讲究“叙”、“析”和“评”。“叙”,即叙引材料;“析”,即分析材料;“评”,即评价材料。可以这样来安排:(一)“叙”、“析”、“评”,(二)“评”、“叙”、“析”,(三)“叙”、“评”等。
写成读后感——
第一步,阅读材料,提炼思想。《泥土》是一首现代抒情诗。”。“珍珠”,因为它光泽诱人,价值昂贵,所以“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珍珠”,讽刺那些自认为高贵的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泥土”,赞美那些具有“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的自我献身精神的人。诗歌借这两个意象无情地鞭挞了在民族危亡、国难日蹙时刻,竟置民族、阶级利益于不顾的市侩主义者和自私、高傲的个人主义者;歌颂那些“把自己当作泥土”,投身到火热的现实斗争中去的人,让众人“踩成一条道路”这样一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生态度。
第二步,确立感点,考虑写法。感点可以是材料的中心,可以是材料的段意,可以是对材料中一句话的理解。但中心思想是文章的主要意思,读后感一般以中心思想为感点。
[名家经典]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王国维的评论《人间词话》等。
[范文解读]
叫声姐姐好温馨
孙晓莉
军训的时候霞就在我身边,好象旅行似的,袋子里面装着半包零食,胖乎乎的,笑起来眼睛弯弯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早晨她都要嘀嘀咕咕地重复一句话:“起这么早,真要命!”看她象个养尊处优的小公主我心里很不喜欢她。
一次,教官问,谁在“站军姿”时拭了汗,霞不假思索地指了指我,差点儿没把我气晕过去。当时我就暗暗下决心,决不轻饶这个笑眯眯的小东西。
想不到,军训中我病倒了,发高烧,浑身酸痛象散了架,一个人躺在宿舍里。②此时,多想有人来望望我,给我倒杯水,可是,一听到操场上的口令声,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咣当”一声,宿舍门被人推开了,有人“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说:“正好,中途休息,我来……看看你,想……喝水吗?”不容我答腔,一杯热开水已端到我床前:“喏。我走啦,马上点名。”说实话,我好感动,想不到,一个大大咧咧的人还有这细心,就因为这,我彻底原谅了她。
和霞同处一室,时间长了,知道了霞的一些“习性”,爱睡懒觉,做事丢三落四,遇到难事愁眉苦脸。“我的英语练习不见了,大家帮我找一下,拜托拜托啦!”于是,宿舍成员全体出动,但结果总是让人啼笑皆非——失踪的东西不是在她的枕边,就是在他的床头柜上,甚至就在她自己的手里。我提议,霞应该把重要的东西都挂在脖子上,大家会心而笑,可她却说,“你们才是我最重要的啊!”
霞比我小两个月,但在做人上比我成熟。霞学习认真,成绩是优秀的。军训中对我的“不义之举”,她觉得是理所当然。这是一种可贵的个性!正因如此,大家选她当了班长。
放寒假的前天晚上,霞突然爬上我的上床,笑嘻嘻的对我说:“姐,假期里别只顾玩,也要想念我啊!”我顿时“哽咽不能语”,心里油然而生一股暖流,眼眶发潮,眼前模糊成一片……
评析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人物,起初觉得他(或“她”)不怎么样,也没有多少好感,后来感情、认识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表现的就是这种“变化”。小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几件小事,刻画了一位主张主义、乐于助人、为人随和、与人为善、学习认真的可爱的胖墩女同学,表现了“我”感情、认识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和原因,歌颂了同窗深情。
[我的作文]
第五单元
[精神导引]
《晋书陶潜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各抒己见]
品读着“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心灵似乎又一次受到了震撼,我们的思绪能不放飞吗?不信,请听——
生甲:“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陶渊明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乙:古时文人,大多向往乡野气息浓重的田园生活。他们理想中的田园生活,不外是如此: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圃中有鹤,鹤报有客,客不俗;客至有酒,酒欲不却;酒行有醉,醉欲不归。你看,曲径、假山、古松、疏竹、飞鹤、幽室,都有了,恍若一处人间仙境。
[延伸探究]
生甲:中国文人一直深受老庄超脱出世思想的浸润。当他们的人生道路(往往是仕途)遭遇挫折时,他们便委身于自然山水,从中寻找精神寄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既然我不能在生活的潮头“争先鼓勇”,那就把我的心放在和谐纯美的山水中,静静地疗伤、静静地抚慰。一次次不朽的失眠,创造了一篇篇光彩四溢的华章。儒家所推崇的“大同”思想对中国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名垂千古之作《桃花源记》里,陶渊明幻想、臆造了一个环境优美,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个个享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太平世界。
生乙:古代文人的理想大都是: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或才子佳人、风花雪月之类。但几千年来,老庄的道家思想与孔孟的儒家思想,几乎是中国文人的两条精神支柱。时而消极遁世,时而积极入世;有人主张清静无为,有人渴望大有作为。这种积极入世渴望一展抱负的思想同样体现在山水作品中,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同样是遭受贬谪,范仲淹抒发的却是“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生丙:司马迁注意到雇农陈胜的“鸿鹄之志”,柳宗元倾听蒋氏的诉说,“闻而愈悲”,范仲淹在写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后却说出了另一番话,欧阳修的“乐”寓意深长,陶渊明的桃花源是他的社会理想,吴均在给朋友的信中描绘自然美景,流露出远离名利场的愿望……古人写文章,往往就是这样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
链接
(一)古人的精神追求
陶渊明:梦想世外桃源,流露出对安定、平等社会的向往。
吴 均:神往自然,他的避世思想,和陶渊明一样,是因为感受到现实社会的丑恶。
柳宗元:一向关注民间疾苦,他写《捕蛇者说》是对朝廷横征暴敛的强烈控诉。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追求。
欧阳修:“与民同乐”,表达了期望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
(二)古人的立志名言
夫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郑板桥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子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孟 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 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 白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刘 过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冯梦龙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 勃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 子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苏 轼
百川入海:每个时代都会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文人,这些人走上仕途后仍然关注人民疾苦,了解社会问题,研究历代兴亡,试图从中找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司马迁并不因为陈胜出身底层而忽略他的远大抱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对天命的怀疑。柳宗元一向关注民间疾苦,他写《捕蛇者说》是对朝廷横征暴敛的强烈控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追求。欧阳修的“与民同乐”,表达了期望人民安居乐业饿理想。陶渊明梦想世外桃源,流露出对安定、平等社会的向往。吴均神往自然,他的避世思想,和陶渊明一样,是因为感受到现实社会的丑恶。我们也应该根据时代的需要,树立我们的人生理想。
写作
[教材原题]
1.本单元课文所涉及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古人的喜怒哀乐却通过他们的文章流传到今天,令我们产生无尽的遐想:你可能会听到陈胜在大泽乡发出的慷慨呼号,可能会想像出蒋氏冒死捕蛇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也许能想像出醉翁亭上畅饮而乐的欧阳修在吟哦,也许能探究出范仲淹在抒发人生理想时的内心世界;当武陵渔夫走进桃花源时,他的眼神是什么样的?……从本单元课文中选择材料,展开联想和想像,写一篇故事。
提示:可以联系一篇文章的内容,也可以联系几篇文章的内容,
2.以“从 说开去”或“小议 ”为题 (可从下列的语句小选一句,填在横线上,把题目完整:“燕雀安知鸿鹊之志”“不足为外人道也”“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先天下之忧而忧”“醉翁之意不在酒”),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有理有据,并注意借事论理。
[指点迷津]
第1题,可以写场面,也可以写过程。重要的是展开联想,可以用追问法展开联想。“陈胜辍耕之垄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陈胜筹划起义时所用的计谋,也有很大的想像空间。蒋氏捕蛇时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欧阳修是看到什么景象才感到“乐”的?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楼,怎么会写出《岳阳楼记》的?古仁人的心总在想些什么?桃源人见到武陵渔人“乃大惊”,武陵渔人见到桃源人,难道不吃惊吗?……可以先口头简要地说一说,再下笔作文。
第2题,可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议论,也可引申课外联系社会生活进行发挥。但写作必须有理有据,注意在概述事实事例的过程中夹叙夹议,就事论理。议论口子要小,中心要明确,不枝不蔓。
[名家经典]
鲁迅先生的《鲁迅杂文全集》,茅盾先生的《大泽乡》,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等。
[范文解读]
小议诚信
最近,在我订阅的《岭南少年报》中,有几期是关于诚信的,其中有一个这样的霍测试:有一十少年走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走到一个渡口时,他已经拥有金钱、美貌、荣誉,地位,诚信、才华、机敏、聪明等八个背囊。这时候,船就要沉了,必须把一个背囊扔到河里去。如果你是这位少年,会把什么扔了。根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同学把金钱扔了,也有同学把美貔扔了,而大部分同学认为,诚信最重要,无论何时都不能扔掉。当然,我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花鸟和黑鸟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住在同一棵树上。有一天,它们收集了许多果子。花鸟要出去办事,便对黑鸟说:“朋友,我要出去一下,果子就劳烦你看守了。”狡猾的黑鸟趁花鸟不在,吃了一半果子。等花鸟回来,它还撒谎说是一只狐狸把果子给吃了。憨厚的花鸟没怀疑黑鸟,还安慰了它。不久,真的有一只狐狸来了。花鸟为了救黑鸟,故意引开狐狸,可是,由于它吃的食物少,飞了几分钟就因体力不支掉了下来,成为狐狸的美餐。黑鸟这才明自自己犯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痛不敢生地喊道:“花鸟,你快回来呀?我再也不骗你了?”可是,花鸟还能回来吗。
同样,在社会上,没有一个人的成功离得开诚信。商人有了诚信,才能在商场上有立足之地;老师有了诚信。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司机有了诚信,乘客才能放心……这一切的一切,不都说明了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吗。
失去了金钱、美貌,你能挺直腰走路;失去了诚信,你却永远抬不起头做人?
评析
小作者从故事引入,叙议结合,分析透彻,观点明确,还有联系实践,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我的作文]
第六单元
[精神导引]
在人们眼中的世界有三元色:黄绿蓝。黄色的代表人,绿色的代表植物,蓝色的代表地球上的水源。少了谁就构不成一副绚丽多彩的画图。
在地球家园里,他们曾经也有过争执。
当人类为了“扩张”自己的王国时,树木无声地倒下,小鸟找不到回家的路……蓝色开始抱怨:春天没有了绿叶在清风中的欢声笑语,夏天没有了绿荫在烈日下的窃窃私语,秋天没有了落叶在流水里的诗意景语,冬天没有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呢喃软语,那我的生命多么黯淡……于是,蓝色与日消瘦,终于,在黄色肆无忌惮地扩张中,蓝色的河床渐渐干涸,绿色再也寻它不见。
黄色感到空气不再那么湿润,他的喉咙开始干涩,他的步履变得沉重,他的生活开始失去生气,他的视线越来越模糊,黄色感到迷茫了……
寻找绿色,呼唤蓝色,他决定放弃自己的领地,重新认识自己最亲密的伙伴们。黄色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为绿色开辟了一块又一块领地,他放下了继续征伐的工具,取而代之的是关心和爱护。奇迹发生了,沉睡的蓝色醒了,悲泣的绿色笑了,黄色发现自己放弃的领地不是变小了,而是更为广阔了,他从没有觉得呼吸有这样顺畅,脚步有这么踏实,心情有这么愉悦。原来给予是一种快乐,独乐乐不如与人同乐啊,绿色低头看看自己脚下的一串串曲折而又延长的脚印,若有所思:在世界上,彼此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珍惜生命,尊重他人,自己才会美好,世界才将更美好……
人们眼里的三元色又恢复了和谐,绿色流淌在黄色与蓝色间,他们都非常惬意地各得其所,大家的眼里盈满了晶莹的泪光……
[各抒己见]
品读着这样内涵丰厚的故事,好比沐浴了一次最爽的精神之旅,我们的思绪能不放飞吗?不信,请听——
生甲:绿色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颜色,也是组成世界的重要的一部分。没有了绿色,“步履变得沉重”、“生活开始失去生气”。这个童话告诉我们:人类与绿色息息相关,离开了绿色的环境,人类就没法生存。
生乙:绿色对人类是一种柔和舒适的色彩。绿色植物组成的世界,对人类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会产生一种良好的刺激,使疲劳得到缓解,紧张情绪得到改善。
生丙:绿色催人向上,是明天的颜色;绿色蕴涵诗意,是温柔的象征;绿色蕴涵诗意,是温柔的象征;绿色代表柔和,绿色代表青春,绿色代表着朝气,绿色代表生命力;绿色代表健康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
[延伸探究]
生甲:“绿”以自己的状态呈现于人们面前,以自己的功能作用于人类,人们对“绿”也有种种感情态度。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写“绿”,而且都把绿当做美好的事物加以表现,都对绿寄托了美好的感情,四篇课文都透露出作者对“绿”的喜爱。
生乙:《绿》和《囚绿记》都是直接倾吐自己对绿的喜爱之情,都想从“绿”中吸取精神力量。朱自清透露出来的感情,是“绿”所显示出的青春精神而引发的,对“绿”是种怜爱之情,“绿”所表现出的“美”是柔美,女性美,态度上,护之惟恐不及。
生丙:《囚绿记》表述的是对绿的渴望之情,作者认为亲近“绿”就是亲近自然界,以绿为友,希望能与“绿”更贴近些、以致产生囚“绿”、伤害“绿”的事。陆蠡爱“绿”有些过失,后来回忆起这段事,很有些自责,道出的是对”绿”的生命意志和力量的崇敬。他是以“绿”为友——值得崇敬的朋友。
生丁:《环球城市风行绿墙》的写作,是缘于作者对中国传统的砖墙无助于绿化、浪费土地资源和绿墙的种种好处的认识。作者的感情是鲜明的,因为写的是说明文——一种科普小品,感情是比较平实的。
生戊:《一双手》是透过人物的手的描写看他的精神追求,从他的劳动成果——创造绿色宝库来看一位工人的爱绿之情。爱绿之情隐含在对人物事迹的叙述之中。
链接
(一)有关“绿”的词
幽绿 青绿 绿荫 绿茸茸 绿莹莹 绿油油 碧绿 草绿 葱绿 翠绿 黛绿 豆绿墨绿 嫩绿 青绿 深绿 浅绿 石绿 水绿 铜绿 油绿 绿意盎然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万古长青
(一)有关“绿”的诗句
日出山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 牧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李 白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崖。 ——欧阳修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 愈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张 宁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 甫.
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王 瀛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张 宁
绿盖红妆锦绣乡,虚亭面面纳湖光。——许承祖
(三)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
绿色食品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正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四)爱护绿色校园,保护环境倡议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谁不渴望那郁郁葱葱的草地?谁不愿坐在草地上享受阳光?谁不希望在绿色的草坪上休闲的图书?现在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切,可是,大风偶尔吹起的是那白色的塑料袋,这是谁的错?
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是学校的主人,建设靠的是我们。在着迎评的攻坚阶段,我们的家更需要我们的爱,我们倡议全校师生“爱我校园,从我做起”的校园无垃圾行动。
让我们从点滴做起,爱护校园环境,自我约束,相互检查,明确自身在学校评估工作中的地位。学校无垃圾活动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五)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
1.使用布袋代替超市塑料袋
2.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3.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频繁淘汰服装
4.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5.倡步行,骑单车
…… 详情点击 http://www.epman.cn/book/100/
(六)2002年世界环境日《绿色宣言》倡议书
今天,此时此刻,我们将以虔诚的声音诵读一个词汇:绿色,她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希望,是我们世代延续的生机!
我们诵读,并将认真对待这个词汇所代表着的一切事物:她是曾经孕育了地球生命的海洋;她是曾经保护这生命得以成长的森林;她是曾经被这生命用最初的脚步行走的大地和用最初的智慧创造的艺术。她象征着我们最本质的财富。
她会让养育着数亿生命的耕地不会因为雨水和干旱而荒芜流失,她会保护蕴藏着现代文明的城市不再遭受野蛮风沙的侵袭,她会尽可能的保证我们健康的肌体渐渐远离病痛和伤害;她会让孩子们打开家门就能看到梦中的花园和草地。
在这个美丽的词汇之外,我们当然也懂得另外一些词汇的含义。我们知道,我们见到,厄尔尼诺、酸雨、污水、沙漠化……在一次次侵犯和报复中,提醒着我们所有的人。
因此,所有珍惜生命的人,所有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人,所有对我们生存的世界怀着热忱的人。作为你们其中的一员,今天,为了我们共同的原则和理想,请和我们一起郑重地发出呼吁:
我们呼吁,珍惜每一滴水,每一棵树,每一块草坪,每一片土地,这将成为我们的常识,成为我们最朴素的品质;
让我们彼此提醒,让我们时刻都记得,一缕油烟,一粒砂尘,一节废电池,在不知不觉间就能改变世界,伤害我们自己;
让我们彼此教育,学会善待那些与人类共同享有自然的生灵,学会善待孩子的想象,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懂得爱和珍惜!
百川入海:绿代表未知,代表生命力,代表广袤,代表奉献,代表着平衡与和谐,代表柔和,代表安逸,代表畅通,代表着不羁的心灵、孤独的寻觅,代表自由与快乐,代表永恒,代表青春,代表清新,绿代表着友善,绿代表着纯真,绿代表着幽静,绿代表大自然,绿代表着朝气,京剧脸谱里绿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在蒙古族文化中,绿象征着和平和未来,绿代表了蓬勃,代表生机,那是阳光喜悦的感觉……柔柔的春雨带给了我们浓浓的春意,在 “晓寒轻”、“春意闹”的绿春风里,我们的身心皆受到了来自自然的翠绿的晶莹欲滴的洗礼,对绿的感悟也给了我们一扇通向理想的天窗。让我们一起去爱绿、种绿、护绿、裳绿、写绿吧!
写作
[教材原题]
以“绿”为中心来拟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题目:
1.我心中的绿世界
2.绿——生命的色彩
2.我留连那片(点)绿色
——记(街心花园、生物角、校园一角,案头盆景、花草)
要求:
1.想像的,现实世界中的都可以写。
2.文体不限。
3.600字左有。
[指点迷津]
这是一个话题作文的命题,由于文体不限,写作就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我心中的绿世界”,可以写自己对绿世界的畅想,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绿世界;“绿—— 生命的色彩”,要写出绿和生命的关系以及绿对于牛命的意义。“我留连那片(点)绿”,可以主要写我对绿的喜爱,也可以着重对绿进行描写。可以写散文,也可以写记叙义。写记叙文,则要写清楚这片绿与自己的关系,说明为什么喜爱这片绿;写散文,则要对这片绿进行细致的描绘,并抒发自己对这片绿的喜爱。
[名家经典]
福克纳的诗集《绿枝》,朱自清的散文《春》,宗璞的游记《西湖的绿》等。
[范文解读]
绿——生命的色彩
我被这满山的绿色征服了。
我踏着清晨朦胧的雾气走上崎岖的山路,空气就像过过滤似的,沁人心脾。那是什么在冲我眨眼?是星星,还是露珠?我不由得停住脚步。啊,那是带着泥土芳香的青草,它们绿得那样新鲜,那样柔嫩,仿佛经过了无数次雨水的冲刷,才绿得这样逼人眼目。每一株小草上仿佛都闪烁着一个新的生命,使人想起刚刚降生的婴儿;每一株小草上又好跳跃着一个绿色的奇异的音符,汇成一支欢快的舞曲。你看,它们一个个挺挺地立着,连叶尖都倔强地向上挑起。它们一簇簇、一蓬蓬地拥挤着,喧闹着,一路向山顶冲去。
雾气渐渐地散去,群山好似花苞的花蕊,正慢慢地绽开。远近景物的轮廓也渐渐地清晰了。远远地向山上望去,在众多的绿色丛中,有几片奇特的翠色欲滴的绿在向人招手。
近了,更近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大片翠绿的灌木,叶片虽小,但油光发亮,生机盎然。这翠绿是如此的旺盛,密密层层,连成一片。它使人想起夏日里沿堤的茂密的垂柳,又让人记起经过精心琢磨的翡翠,浓郁、光滑而又不失生气。此时,太阳已从晨雾中醒来,为这一片翠绿镀上了一层金色。
新奇的绿鼓舞我不断向上攀登,忽忽隐约听到潺潺的水声,渐渐地,水声变为淙淙的,又变为哗哗的,一挂小小的瀑布呈现在眼前。然而更吸引我的,是瀑布下深深的潭水。那水的绿色深不可测,似乎凝聚了世间一切的绿,绿得浓重,绿得深沉,如果不仔细看,我会觉得那绿仿佛没有流动,只软软地铺着,静静地漾着,似一块温润的碧玉,像一叶舒展的浮萍;然而,当你看看那飞泻的潭布,那盘流于石缝间的清溪,就能觉察出这浓绿是怎样地向下倾斜了。
阳光洒满山谷,我一口气登上了山腰。清爽的山风吹落额上的汗滴,也掀起绿的海洋里连绵起伏的波涛。我的枧野里充满了苍茫而深远的绿色。这幅画似曾相识,那是浩翰的大海,那是蔚蓝的天空。
大自然需要绿色装点,人的生活需要绿色充实。因为绿是生命的颜色,希望的光彩!
评析
文章写得极有层次,沿着晕登路上所见,由小草的绿,写到灌木的绿,再写到潭水的绿,直到登上山顶如长空、大海般浩瀚苍茫的绿色,一幅苍翠欲滴,层林尽染的写意水墨画展现在我们面前。生动的比喻、拟人、通感、夸张,有声有色的烘托、点缀,又在我们跟前呈现出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从对于绿色如此强烈的感受里,我们被小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深情打动了。
标签:
作文指导
九年级作文指导
苏教版九年级作文指导
苏教版九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星星变奏曲》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下一篇:
常见多音字归类大全(学生练习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