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885  
标签:教学论文
互动、实效、艺术——我心目中的好语文课(网友来稿)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城关初中 虞天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看课也是这样。一堂课仿佛一面多棱镜,因观赏者的不同呈现出千姿百态。看课的角度固然带有不确定性,但好课总是好课,似乎不需要很多理由。而分析这些课,确实存在着共性元素,这些元素应该成为我们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标准。在我心中,一堂好课,应该是“师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互动、实效且具有艺术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自我,释放本真、实话实说。

      一、好的语文课应讲究“互动”。

      《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一节好课,不再是教师亦步亦趋地上演“教案剧”,而是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平等对话。让学生感悟到讲错了,没有关系;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不认同教师,不受批评;成功时,有人祝福;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总之,一节好课,是由师生、生生之间真诚互动演绎生成的精彩华章。

      有位教师讲授《伤仲永》时,先写出状纸,让学生为方仲永伸冤。教师让学生自由组成六人调查组,其他人作为调查对象(包括老师)。同时成立另外六人小组,收集古今中外先天好而后天不努力、才能枯竭的例子。按照法律审判程序审判,各成员按分工到各自位置,其他同学做观众。律师、受害人围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阐述。

      听完这节参赛的优质课(没有学生参与),我感觉第一个环节没有真正互动,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第二个环节内容虽设计到位,环节细腻。但没有调查过程,只看到了学生生硬的模仿。在审判程序老师流利展演,恰似法庭审判,但给人不真实感。本节课教师安排貌似新颖、独到,每个环节周密细致,科学,语言幽默,学生貌似动起来了。但试问,状纸学生会写吗?状告的内容如何把握,会不会在调查中让学生形成相反的观点,法庭调查对法官都不是容易的事,何况学生。再说学生说话能力、辩论水平很难达到审判的高度。因此,学语文,应该让学生学的快乐、高兴,不是演戏。

      这节课如这样上:第一个环节改为让学生看有解说的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欣赏怎么写状纸,然后让学生讨论、仿写。第二个环节教师在课前搜集、分析评价仲永和他父亲的有关资料,制作在课件上,让学生在互动中感悟。第三个环节改为围绕“天赋与后天教育”为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让学生尽量互动(有意挑逗学生争论),得出天赋与后天教育的辩证关系。这样,这节课既真实可信,又使学生乐于参与,进入“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孙双金语)的状态。这是多好的课堂境界呀!

      有位特级教师执教的《一夜的工作》一课,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生:因为虽然他贵为总理,但是他用的东西……

      师:(急切地做一个叫停手势),我听你刚才好像说了一个“贵为总理”,“贵” ……

      生:(立即举手)“贵”好像不好,虽然他是一个国家的总理,但他像普通人一样———身为总理……

      可见,一节好课,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频频出错又在错误中改正,在跌倒处爬起的课,是学生互动时在体验中逐步成长的课。因为“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

      二、好的语文课应讲究“实效”

      上一节课,无论怎样的方式、方法,最终的检验尺度是学生的质量,教师的一切归结要一个果,这个果就是教学的实效性,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得到了什么?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学语文,关键还要抓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实效型的课可能没有华丽的词藻,也可能没有音乐的伴随,很少有美景的欣赏。但它注重分析词句的含义,精分细析文章的结构,让学生读通,不放过任何一处对学生有价值的知识点。通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文章很长,一位老师毫不犹豫地用15分钟让学生默读文章,花10分钟概括文章结构、层次。这样大手笔让学生阅读概括,我想大部分老师一定把这个环节安排在课外,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读通何谈理解概括。这位老师为讲求实效舍得在这方面花时间,学生一定能有所收获。

      曾听过这样一节课,课题是《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老师导入后让学生速度、齐读、指读、默读、分组读熟悉课文(各个环节穿插),然后让学生理解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并掌握划分方法、分析哪些是详写、概写,并分析语言准确、简明的特点,借助课文内容分析、归纳消息的快、新、真、短的特点。报纸延伸两则(均老师手抄),最后布置写消息稿的作业。

      这节课从导入到作业每个环节都是新闻重要的知识点,但这么多知识摆在面前让学生眼花缭乱!这节课学生如能全部学到,必然会学到分析问题的方法,能锻炼语文能力。但学生真的学到了吗?不难看出,知识点太多也没有实效。

      三、好的语文课应讲究“艺术”

      大家知道,现在的语文课,已越来越好看,越来越热闹了。遗憾的是有些老师仅在形式上下功夫,在技巧上做文章,课堂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有“声光电”配合。学生仿佛看西洋镜,新奇、兴奋,注意力全被“声光电”带走了,本该放在课文本身的精力被耗散了。何谈实效?下面的课例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有这样一节《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一幅色彩柔和、秀美的有丰富语文知识的山水图,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很自然激发了学生渴求语文知识的兴趣。教师很快出示展演环节“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每个小组相继掀开语文知识的盖头,教师在学生展演时点拨出许多的语文知识。幽默的佳语、富有哲理的广告、隽美的歌词曲、浓浓的祝福让听者受益匪浅。一串串悦耳的轻柔的配乐朗读:您是一把伞,为我遮风避雨,您是春风,为我吹散心头的愁云……老师自然的把学生带入第二个环节“语不惊人誓不休”,让学生仿写3分钟,学生的仿写如诗如画、语言整齐。一节课很快进入尾声“心有灵犀一点通”学生阐述所得时妙语连珠、体会深刻。


展开全文阅读
      这节课极富有艺术性,学生如诗人、如散文大师在倾泻作品,情感、语言得到了洗礼,音乐让人陶醉,教师巧导妙引,这实在是一节有语文味的好课。这节课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活动留给学生,把个性交给学生。这节课的每个环节如缕缕春风。但语文知识浩如烟海,学生活动时间非常有限,一节示范课学生要准备那么多的内容,如果每天这样,学生没法做,老师也无法做。我觉得这最多是由学生演练老师设计的表演艺术课,学生的手脚没有真正放开,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很难得到发展。少数演练的学生在课外得到了一些能力提高,大部分学生只能做不动脑筋的“看客”。

      总之,要把好课的本质特征定位在互动、实效、艺术上,在互动的平台上,让实效和艺术有机结合,实效需要艺术的点缀,设计艺术要建立在实效的基础上。只有把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实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使课堂真正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尽显心灵相约、精神交流的亮丽和芬芳。

      作者邮箱: yu7832426
标签:教学论文 互动、实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下一篇:“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高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