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511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案(人教版高一)
执教者——兴仁民族中学教师    张欣欣

教学内容        

1、了解诗人以及朦胧诗特点。

2、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意象——橡树和木绵的象征意义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诗人是怎么样借橡树和木绵两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的。

2、课外延伸——和其他传统的爱情诗歌对比一下,体会诗人呼唤的人的平等和尊严。

教学难点

艺术拓展——本诗凸显的朦胧诗的特点。

课前准备:课件。课前打出“主幻灯片1”并播放音乐“梁祝”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简介作者、朦胧诗

1、简介作者

(超链接出副幻灯①——“走进舒婷”)

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新诗潮”最早的一位诗人。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198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双桅wéi船》。

2、她还是中国当代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超链接出主幻灯2——“朦胧诗人舒婷”)

3、引出"朦胧诗"概念:

(超链接出副幻灯②——“朦胧诗”)

“朦胧诗”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 舒婷、江河、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

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

朦胧诗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构成了胧诗的思想核心。

(超链接返回主幻灯2——“朦胧诗人舒婷”)

3、《致橡树》是诗人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是她的爱情宣言。

(点击进入主幻灯3——“致橡树”)

二.导入

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超链接到“音像—致橡树》)

1、 播放配乐朗诵音像资料。

2、 爱情,一个古老而幽美的话题。什么是爱情?

(点出主幻灯4——“什么是爱情?”)

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凄苦就不用说了,那风流小杜“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调侃,看起来好像有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但爱情面前,旧时的女人何尝不是男人的附庸呢?

为此,舒婷很不满意,便化作一株木绵发表了自己的爱情演说——

三.导读诗文

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

(超链接出附幻灯③——“木棉的自白1”)

(一)、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

1、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2、请同学讨论归结:诗人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

教师分析、明确:

a、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

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坚决予以否定。

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

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 “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bìhù),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板书)的爱情。

c、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

——“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d、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像  攀援的凌霄花      极力攀附

木棉的自白                      像  痴情的鸟  儿      只知依附

——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            像  泉 源、险 峰      

日 光、春 雨      一味奉献

                                                               


展开全文阅读
都是“世俗的爱情”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2、她说:爱应该是这样的。

(点击进入附幻灯④——“木棉的自白2”)

⑴全班女同学齐读至“听懂我们的言语”。

⑵这一部分,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A、 首先,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作为树的形象”,奠定了爱情的基础:既不是“攀援”,也不是只“衬托”,而是“独立、平等”。(板书)

“站”——尽显独立的精神。

还要  相知相恋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根、叶”的意象——是情感上相知相恋的外化,是美好的憧憬。

这几句铺排出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互依存;息息相通、相知相恋的(板书)。

B、 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男子汉——男生齐读片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赞刚阳之美,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女性——女生齐读片断: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C、 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片断: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女

仿佛永远分离,                男

却又终身相依。"               女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爱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

D、 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板书设计

紧密结合、相亲相爱

爱的基础      独立平等        心心相印

息息相通、相互依存

——她说:爱应该是这样的                    男 子 汉    伟岸挺拔、坚强有力

爱的双方

女    性    青春秀美、充满生机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                               一种默契、一种真诚

这 才 是 伟 大 的 爱 情 !

四.艺术绽放

(超链接出主幻灯⑤——“艺术绽放”)

1、意象的创设——表达朦胧主题

象征,构建了橡树和木绵这对爱情的男女;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而且有了比喻,诗意般的物化了抽象的爱情——表意朦胧。

而“蒹葭苍苍/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是一种朦胧的意境了。

在诗中,千百年来那种男欢女爱的程式描写不见了,女性对男性的温存依附关系也被彻底否定,代之以平等、独立、相互尊重的新型爱情关系。诗人通过“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相知相恋,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的爱情观。——对人的价值的重新确认。

2、艺术构思——先破后立

A.上部分,首先以六个否定的比喻批驳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表达自己否定的观点,这是“破”。我们可以找出表否定的词语来——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此、也不此、甚至、甚至。

B.下部分,描绘理想的爱情,表述自己的爱情观,这是“立”。

“破”与“立”的标准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3、音乐上的特点——从感情抒发来看

第一层,是升调。

六排句,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仿佛吐尽千百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昂扬、激奋、向上的。

第二层,是平缓的。

诗人以女性的温情、细腻地抒发梦想,像小溪潺潺水流,如木绵摇曳风清。

五.课外拓展——人的价值取向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

普希金也说:“生命曾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学生计论——你们说呢?

可能出现以下观点:

1、现实中许多东西不可得兼。

2、客观现实存在不平等。

教师:观念是个人的,只要你认为值得那么做,该怎么做?决定我们的价值取向了。

二〇〇八年九月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致橡树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讲普通话是我们的骄傲(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