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6837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苏武传(人教版高二必修)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过程、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苏武牧羊》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检查课前自主合作预习课文情况
(一)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作者及《汉书》.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二)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苏武出使背景.
秦末汉初.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由四人学习小组提出借助字典,通读课文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字词读音以及重难点的文言字词句,以练习的形式落实有关文言语言知识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 )监;
②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 (附:此课本注音"yún"错误)
⑧拥众数万,马畜( chù )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3.古今异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③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④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⑤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⑥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⑦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⑧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4.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展开全文阅读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四)检查特殊句子的翻译
题目即是上一题中的倒置句,判断句和被动句.
三,整体感知
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
1.学生各自标出课文结构层次,指出划分层次的依据.
2.小组进行讨论,归纳文意.
【参考答案】文章大致分为三部分,按时间顺序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两节,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四,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一2.3.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班固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艺术才华绝不逊于司马迁,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探究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问题探究
(一)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上,用什么写作方法
1.学生讨论: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参考答案】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2.学生讨论: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3.学生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
①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②学生分别总结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分组讨论,探究)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4.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5.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
6.教师小结: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二)学生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1. 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
2. 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3. 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前面的总结中已经谈及)
4.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环境及细节描写,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四,课后作业;
练习三 试结合课文和李陵作《答苏武书》,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苏武传(人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边城(人教版高二必修)
下一篇:
香玉(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