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56
标签:
教学论文
160分钟能学懂一篇课文吗?(网友来稿)
四川省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付勇
许多年轻教师走上讲台时,惟恐没有把每一个知识点给学生讲解到位,没有把预先的教学设计完成,总觉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而在争夺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上又似乎无法与其他教师抗衡,于是什么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活动都是蜻蜓点水、草草收场,更多的是填鸭式的教师主体式教学。
这是笔者当教师时的困惑,同样是下学校听课过程中的深深感触。笔者曾在一堂语文课上看到,一位年轻教师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预习一篇4000多字的自读课文,按常规来说,以成人的速度,每分钟能阅读、理解500字左右,那么,该课文应至少在8-10分钟才能预习完成,换言之,这堂课里学生自主学习的既定目标是没有达成的,教师带领学生“走马观花”也就再所难免。
其实课堂教学时间紧迫这一现象,只是在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在大部分语文教师中都可能或多或少的存在。以许多高中学校的课时设置为例,每学期的教学时间为18-20周,扣除法定假日、复习考试评讲、运动会、学生综合实践、作文教学等时间外,实际进行课文教学的时间只有不到15周,按每周7节课计算,每学期共100节课左右,也就是教师要在100节课上完成24篇课文的教学,即4堂课160分钟内要完成1篇课文从自主预习、情境创设、独立思考、合作研究、文本解读、字词品鉴、情感体味、文化延伸、课堂练习、作业评讲等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而且必须留下学生有效活动的充足空间。如果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严格落实以上环节,那么有多少教师可以完成,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学懂、学透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也许对于很多精英学校、精英教师、精英学生可以做到160分钟完成如此细致而艰巨的任务,但不要忘了我们面对的更多的是大众教育、平民教育;而我们所提倡的“高效课堂”,不是教师讲得“高效”,而应是学生学得“高效”。也许有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讲解课文而不必面面俱到,但是教师的能力有高下,未必每个人都能很好地处理“删繁就简”问题,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又如何来甄别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呢?况且如果我们认同了教材的“繁”,那么在编写之初就该加以简化,以利于照顾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多数,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之一。否则,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方法乃至教学结果肯定会大相径庭,而所谓轰轰烈烈的“新课改”、学生减负,在很多学校、很多教师那里就可能流于形式,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很容易就被教师的“一言堂”所取代。
新课改理念主张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可是我们现在的课堂让很多学生“撑”得来不及“消化”,又怎么谈得上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呢?如果真的要推进、落实新课改,并将其演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大抵源动力就该是大幅度削减教材内容,让常规教学下的学生“吃不饱”,如此才能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法,有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至于削减掉的优秀篇目,完全可以进入《读本》,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主阅读、快乐阅读,其收益或许不亚于当前的教学效果。我们不知道国外的语文教学容量有多大,但国内数理化等课堂容量、难度远大于国外课堂是不争的事实,与此相对的是,我们的学生在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可能自愧弗如国外学生了。或许这个例子足可见现行教材的弊端。
一言以蔽之,新课程改革也好,学生减负也好,不仅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转变,更首先应该从教材编写“瘦身”做起,从而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
作者邮箱: xingxing72300@sina.com
标签:
教学论文
160分钟能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寻找时传祥》(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下一篇:
八年级上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