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727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雨巷(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学会多角度解读诗歌,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联想、想象、鉴赏,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雨巷》的情感,感受优美朦胧的意境,体会诗歌的美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解读“丁香”意象,引导学生对本诗情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2、理解“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诗中的“象征意义”。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中的“美”的根源。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在诗歌的王国中有异彩纷呈的各种形式的诗歌。那么

在八十年前,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诗叫《雨巷》,正因为这首诗,被赋予“雨巷诗人”的称号。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对了,就是戴望舒。(板书)

   2、作者介绍(幻灯片)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在诗歌创作上,戴望舒深受法国象征派(尤其是魏尔伦)的影响(戴曾翻译过魏尔伦的诗),对象征手法的创作方法赞赏不已,《雨巷》写于1927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是他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创作汉语白话新诗的一个成功范例。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二、走进雨巷:读出韵味,整体感知。

(教学设想:通过听录音朗读,自己品读,为文章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意象,为下文的“意象探究”奠定基础。)

1、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诵读是我们鉴赏诗歌时的一个必要的环节,也是首要的环节。通过诵读我们可以更充分地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欣赏本诗的配乐朗诵,

2、(下面请大家先说说品味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没感觉,读不出。 生:读出来了,作者好像是失恋了。     

师:这种感觉比较接近了,但说是失恋则过于具体而显得不够明确了。   

生:忧伤、孤独的感情。( 部分学生附和)  师:何以见得呢?  生:感觉吧,说不出。 

生:这首诗运用了“ 独自、彷徨、寂寥、忧愁、叹息”等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诗中的主人公应该很不开心。 

 师( 点头):你说得很对,全诗弥漫着忧伤、惆怅的感情色彩。

3、这首诗情感基调是怎么样的?明确:忧愁、哀伤

4、因为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忧愁、哀伤”的。所以我们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速应该舒缓一些、慢一些,语调应该低沉一些。朗读的停顿指导,以第一节为例,出示幻灯:

第一节停顿的处理,长停顿用∧表示,短停顿用▲表示,连接用∪表示: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 巷- ∣,∣我  

                   ∪  

        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 娘- ∣。

(同样多的时间里,读的词越少,就表示词的密度越小,速度就越慢,这就好像歌曲一样,两个音构成的节拍比4 个音构成的节拍要慢,这就是慢速。在《雨巷》里,应该用两个词语作为一个节拍,用一条竖线作为语节的标记,如∣一个—— —∣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 娘- ∣。在同一首诗歌当中,语节、语速是基本固定的,就像歌曲的节奏一样,不变的。)

后教师先范读第一段,请学生带着这种感觉诵读全文。

三、徜徉雨巷:欣赏意象,探究技巧。

(一)重点研读“丁香姑娘“的意象。

(教学设想:对“丁香姑娘”这个中心意象的解读,传统文化赋予她一种什么样的内涵,在本诗中,“丁香姑娘“又有什么象征意义?通过挖掘“丁香姑娘”意象的“象征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本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象征意义,充分地体现象征诗的特点,主观性较强,答案不是唯一的。)

1、我们知道要挖掘诗歌的意蕴,领略其美妙,就必须进入诗歌的意境。要进入意境,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本诗那不尽的忧愁和哀伤凝聚于一个什么样的意象之中呢?

明确: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多媒体显示,并板书)

2、作者在诗中如何描绘她?

明确: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多媒体显示)

3、作者为什么反复地用“丁香”来形容修饰姑娘呢?(引出“丁香花”这个意象)

(多媒体显示丁香花图片)

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花色或白或紫,这样一种花给人什么感觉呢?给人柔弱、娇美而又纯洁、庄重的感觉。(长得像个结)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娇美却易凋谢,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产生伤春的情感。中国古代的诗歌中有不少吟咏丁香的名句(多媒体显示诗词资料)


展开全文阅读
 唐•李商隐 《代赠  二首》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南唐••李璟  《浣溪沙》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总结: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 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多媒体显示)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丁香姑娘一上场就给我们什么样的形象?(多媒体显示)

              丁香姑娘:哀愁、淡雅、轻盈、美丽的姑娘

4、丁香姑娘一经诗人的想象而创造出来之后,也就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在诗中,她也像一个现实人物一样活动起来,我们把她回归文本,她给作者带来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明确:追求对象的出现,使诗人燃起了希望,可是最后追求对象消散了,希望落空,失望惆怅。

由“希望→失望”的心路历程

5、刚才我们讲到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那么什么是象征呢?

用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情感思想或概念,使不可捉摸的情感思想或概念具体形象化。

6、诗歌中的“丁香姑娘”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学生可以尽情发挥:丁香姑娘象征着作者寻觅的知已,但没有找到;丁香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但没有追求到;丁香象征美好的理想,但还未实现。

教师小结:不管象征什么,在文中都可理解,但都因难以实现,而有不尽的愁怨。让我们结合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来加深对它的理解。(出示背景资料)

① 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蛰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表达对于爱情的追求,而恋爱失败后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痛苦。

② 现实的黑暗(划线句在投影中出示)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

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望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戴望舒就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他《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在江苏松江的朋友家中,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一诗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感。

      "丁香姑娘"就是内心心灵的形象化(和我的共通点),表明了诗人当时的心境--忧郁、惆怅、彷徨。

"丁香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丁香姑娘"可象征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丁香姑娘"可象征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师总结:我们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象征诗就是这样,因为作品的“本体深藏不露,所以我们在解读作品主题的时候,应该展开自己的想象,结合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来挖掘,答案不是唯一的。

(二)领略意象营造的美。

师:分析到这,我们感觉这首词写的怎么养?太美了。大家都说出了一个词“美”,“美”是文学世界中所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么顺着大家的思路,我们共同思考:“美”的实质,“美”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展开思考,教师点拨)

     意象之美(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通过意象来传达的,诗歌的意境之美是通过意象来营造的。)文章除了“丁香姑娘的意象之外,还有其他哪些意象?

(1)本诗意象:油纸伞、雨巷、篱墙、我  (板书)

(2)这些意象又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油纸伞本身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雨巷"—这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雨是细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产生伤感。而小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是一条空巷,有“颓圮的篱墙”,这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而且残破。

迷蒙的细雨笼着狭窄破旧的小巷,再加上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颓圮的篱墙,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给人的心理体验是冷漠、凄清、又惆怅。如果说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种壮美的意境的话,那么这首诗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呢?(凄美) 

四、走出雨巷:寻找共鸣,总结特色。

1、再次领悟:全体再次诵读《雨巷》,领会诗歌的音韵美,感受诗歌的情感魅力。

2、艺术特色。

①音乐美--复沓、叠句的妙用。  

    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作用:强调突出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一种回荡耳边、萦绕不绝的感觉,营造了朦胧凄迷的氛围。

②象征手法。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附带点出:在平常我们应该掌握一些特定意象的象征意义,如:鸽子—和平   月亮—思乡、游子之思、团圆  青草—缠绵的感情)

五、教师结语:

我们可以说,戴望舒的《雨巷》这首诗是把法国象征主义的诗歌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的诗歌意象完美结合在一起。

   实际上在戴望舒45岁的生涯中,留下92首诗。应该说他与高产诗人相比,并不算多。但是他的诗主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就是这首《雨巷》。后期他否定了自己的风格,又写了其他的诗篇,比如《我用残损的手掌》,但是时间过了八十年,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好像在我们头脑里,在我们的情感里,最能接受的就是这首《雨巷》。下面再让我们一起来诵读《雨巷》。

六、作业。

  以“奉献”为主题,运用象征手法仿写下面的语段。

雨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却湿透了自己。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雨巷(粤教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名人传》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子夜(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