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970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第一板块: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界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有一个帕瓦罗帝,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是现在情况却有变化,有一种新兴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遗传学家谈家桢笔下的——奇妙的克隆(板书)
(二)欣赏图片
师:下面先让我们走进克隆大观园去欣赏一番。
生:欣赏大屏幕上的图片。
(三)速读课文
师:看到这些生动而又令人惊奇的画面,我们不得不赞叹“克隆”的奇妙,那么,本课中作者又是怎样向我们展现克隆的奇妙这所在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加以体会。
生:速读课文。
(四)思考回答
师:请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克隆”?
生: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生:凡来自一祖先,经过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师:回答简练而准确。
师:克隆的“奇妙”体现在哪里?你能找出课文当中列举了哪些克隆的例子吗?(按顺序)生:鲫鱼、爪蟾、黑斑蛙、鲤鲫鱼、小灰鼠、绵羊多利。
(学生说,老师板书)
第二板块:跳读课文,掌握知识
师:这些新生命是怎么被克隆出来的呢?下面让我们亲自一探究竟。四个同学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它们的克隆过程。我们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师参与交流)
师:先请一个小组来说一下鲫鱼的克隆过程。
生: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师:课文读得很仔细,哪个同学能说得再简练些呢?老师给你提供一个小帮助(出示克隆鲫鱼的过程图)
生:先取出一条鲫鱼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再把该细胞核植入另一条鲫鱼的无核卵细胞中,得到换核卵,经过人工培育,克隆鲫鱼就出世了。
师:语言概括能力很强,既简练又准确。这一小组的同学表现最好了,请你们四个同学起立,大声自豪地对全体同学和在座的老师说:我是最棒的。好吗?
(生起立大声喊,声音洪亮,很自豪)
师: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师:可爱的绵羊多利也已经迫不及待了,快来说说它是怎样被克隆出来的?
(生争先恐后,有的按课文内容说,有的自己概括,师也出示图示帮助学生了解过程)
师:需要强调的是,克隆鲫鱼是体外繁殖,克隆绵羊还需植入另一母羊子宫内繁殖。
师:多利出世后,他的人生境遇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个人档案吧。
(师出示多利的具体情况,学生看得津津有味)
师:绵羊多利可以说奇妙地来到了这个世界,并幸福充实地过完了他的一生,说到底,还真是奇妙啊!也难怪他当初出世的时候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这是为什么呢?
生: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生: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也就是说,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
第三板块:精读课文,筛选信息
师:两个同学结合起来就比较全面了。克隆作为一项高新技术,我们一时也不可能了解透彻,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查一下相关资料,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我们还要继续我们课文的学习。本文是说明文,可以看出条理很清晰,作者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呢?同桌来商量一下吧。
生:课本第二节第五段有一句“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我认为是按照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也就是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这样安排有条不紊,如果按时间顺序就乱了。
师:文中这句话太重要了,找得好!
生:动物越进化,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我认为这两部分是按克隆技术的难易程度安排顺序,这样安排体现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体现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师:大家说得好,这些看法综合在一起就全面了。第二、三节是以克隆技术的发展为顺序安排的。我要补充的是第二节“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部分除了按照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的顺序,根据题目,作者先写中国的克隆鲫鱼实验再写其前外国的克隆爪蟾实验及我国童第周的黑斑蛙实验,然后写其后的中国克隆鲤、鲫鱼实验及外国的克隆鼠实验,这样安排也充分体现了在克隆这样的世界尖端技术方面中国并不落后!
师:你能找出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吗?试着体会其作用。小组讨论一下。
生: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作比较、引用等(学生举例)
第四板块:以意照言,体悟精神
师:看来同学们读书很仔细、也很用心。从克隆鲫鱼到克隆绵羊,我们不仅了解了克隆技术的进程,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字里行间还能体悟到科学家难能可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下面请同学们搜索阅读课文,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还可以点评一下,或谈一下你受到的启发。相信你能行!
(生圈点批注,讨论交流)
生:我找的是第二节“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中“┄┄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核中吸出细胞核。┄┄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度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首先“385天59代”一个惊人的数字震撼人心,表明实验的艰辛,“用直径10微米左右”,我们知道微米是何等细小的单位,进一步反映实验进行之艰难、精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精神跃然纸上。“接纳”,“准备就绪”,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后经过如此精细的准备后,大部分却“夭亡”了,即使是这样,科学家们永不放弃,“189个”,“只有两个”,“只有一条度过难关”,由此可以想像实验艰辛的程度之深,失败率之高,最后经过“80多天”漫长等待,成长为“8厘米”长的鲫鱼。这一过程使我感受到科学家们在探索过程中克服多少困难,经历多少挫折才获得成功。他们这种锲而不舍、严谨求实的态度更是常人难以想像的。我们青少年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更是需要这种精神。
展开全文阅读
生:我找的是这一节第五段“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仅满足于一次成功而不去更上一层楼,科学家们往往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完成了一件创举并不止步,而是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表现出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求索、探寻、锲而不舍的精神。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三节第一段“经过247次失败后,他们在去年得到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一句简短的不过30字的文字,仅从“247”就能看出科学工作者的严谨、认真、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研究了上百次才成功足以可见实验的艰辛不易,我深切体会到科学家一丝不苟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精神!
师:大家积极踊跃,畅所欲言,我也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我切实的感悟,我感受最深的是课文第二节第四段“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既然鲫鱼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那么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科学家总是在现有的研究领域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一边实验,一边思索,不断发问,坚持不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克隆鲤、鲫鱼是我国科学家的首创,这也充分表明了在克隆这一世界尖端技术方面我们中国一点也不落后!他们这种讲究实证、求真创新的精神令人钦佩,值得学习。
生:我感受最深的也是第三节第一段“经过247次失败后,他们在去年得到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初读这句话,我并没有体会出科学家们的艰辛,但仔细一想,我在学习中遇到什么问题,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我想许多人遇到这种接踵而来的打击都会灰心丧气,而科学家们竟然尝试了247次,这是一个怎样漫长的概念,最终才孕育出这个令全世界震动的科研成果,让我们向这些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人们敬礼!
师:科学的道路无坦途。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更要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这种难能可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学生借鉴学习。
第五板块:自由想像,畅所欲言
师:到了我们自由想像、畅所欲言的时间了,文中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生:克隆技术有利有弊,第一段“克隆可以使高附加值的牲畜有效的繁殖”;第二段“克隆技术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段“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悲”就是“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师:好。大家想想看:“克隆人”怎么会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呢?
(生兴趣盎然,议论纷纷)
生:假如若干年后克隆一个“我”出来,那我的父母、同学、师长及所有认识我的人应该怎样称呼她?她又该如何面对这些人呢?再说,如果克隆出来的我犯了错误或触犯了法律,应该惩罚她,还是惩罚我?有关部门怎样辨别哪个是真我,哪个是“冒牌”的呢?
(生笑,纷纷举手)
生:一个真实的人和一个克隆人,克隆人应该跟随真实人姓同样的姓,还是自立门户?站在克隆人的角度来说,走到哪里人们都会说:这是某某克隆出来的。克隆人也是人,也有思想情感,这样一来,克隆人的心灵会不会蒙上阴影?产生自卑?会不会反过来报复人类?
生:假如将来克隆出了一个希特勒或东条英机,世界可能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世界将重陷战争深渊。
生:如果能为自己克隆一个器官仓库, 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的问题,那么人们能够坦然地从与我们一样五官齐全, 表情丰富的克隆人身上摘下一只肾, 挖走一只眼吗?
生:如果面对一群面貌、体态、风姿一样的克隆人, 我们该怎样确认他们的身份? 如果他们犯罪, 我们又用什么手段缉拿真凶? 再说, 人类居住的地球早已因为人口爆炸难堪重荷,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用另一种方法生产自身?!
(生鼓掌)
师:萨达姆曾想利用这种尖端的技术,克隆100个小萨达姆!布什布什我恨你就像老鼠恨猫咪!!一个人取出他的细胞克隆出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婴儿出来,婴儿应该叫他爸爸还是哥哥?因移植动物器官而遗传带有明显动物特征的半人半兽的“人”的出现。
(生会意地笑)
师:对于我们担忧的问题,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给了我们答案。
(生齐读J、D沃森的话)
师总结: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值得我们欣慰和骄傲的是, 面对克隆, 人类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富有成熟理性和远见。如果克隆技术真是上帝放在人类面前的又一只潘多拉魔盒, 那么人类将满怀自信地伸出两手,一只手叫智慧或灵性, 它让克隆技术为我所用, 造福世界, 另一只手叫理性, 它将控制和防止克隆技术走向反面。这也就是要“兴利除弊”!科学家们有足够的信心,智慧、理性地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
师:下课!
板书设计:
奇妙的克隆
鲫 鱼 (鱼类) 低级 简单
蟾 蜍 (两栖类)
黑斑蛙 逻辑顺序
奇妙
“鲤鲫鱼” (异种鱼)
小灰鼠
展开余文
(哺乳类) 高级 复杂
绵羊“多利”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确定了“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跳读课文,掌握知识——精读课文,筛选信息——以意照言,体悟精神——自由想象,畅所欲言”的思路, 以上五个课堂教学板块,井然有序,师生互动,45分钟读懂并用活了一篇3000字的科技说明文,教风学风扎扎实实,没有花里胡哨,是一堂较成功的文章阅读课。
一、在“授人以知”的基础上做到“授人以渔”。科普说明文的本意在“授人以知”,教科普说明文的目标在“授人以渔”,即掌握阅读科普文章的技法。我的教学设计,实行通篇略读和快读,重点精读和研读,贯彻了“精读、略读、快读一条龙”的训练方略。第三个教学板块“以意照言”,正是“循环解释法”(“语言——思想——语言”)中的回环,即张志公所说的“在语言和思想之间走个来回”。毛泽东说:“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用“文意”之“激光”去照射“文辞”,最能品味语言的妙处。读法对头,所以学生对科普文章渗透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体悟都落到了语言上,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比较好地处理了“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的关系。针对“浅阅读”蔓延,未能走进文本的通病,我运用“披文得意”的阅读规律,注重紧扣文本去解读,务使学生“见得亲切”。如第二节第五段第一句:“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这是透露作者思路、显示说明顺序(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哺乳类)、闪耀科学精神的关键句子,经学生找出,教师强调,共同辨识“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奥妙,就在于“按生物进化顺序说明”最能体现克隆技术探索和发展的进程。克隆技术的奥秘都在“换核卵”,但“换核卵”本身又在不断突破,“克隆羊”不是换“胚胎细胞核”,而是换“体细胞核”,所以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阅读如此“同中见异”,确实“登堂入室”,走进文本深处了。是“牵一句而解全文!”
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入情得意”之后,又不能自我封闭在“解文”的小圈子里,还要奋力走出文本,“知人论世”,读以致用,使文本迁移、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第五个教学板块,讨论对“克隆人”的看法,这是一个饶有兴味、开阔视野、读出创意的话题,我抓住火候,学生“运思及物”,纷纷发言,撞击出灿烂夺目的思想火花。
《奇妙的克隆》作为科普文章阅读课,当然有美中不足之处。因为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自己“有点拘谨,缺乏激情,未能完全放开”,再就是在时间上没把握好,最后的问题过于急促,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以后应在以上方面注意。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奇妙的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金色花》(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下一篇:
新声贺铸(鲁人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