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919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绿》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绿》教 案
【教学目标】
1、缘景入情,用“吟哦讽诵”法,在诵读品味中感悟作品的情韵美。
2、披情入文,用“批注式阅读”法,在字斟句酌中赏析作品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学会对本文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作有个性且精彩的批注。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描写的高超技法和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吟诵——绿
1、配乐展示“绿”优美图片,赏析“绿”景,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或引用一句古诗文说说所见到的景色。(个别学生回答)
2、导语:水是生命之源,滋润万物,绿是生命之根,孕育生机。当一潭绿水呈现在文学大师朱自清面前时,他又将有怎样的感触与情思呢?一起欣赏散文名篇《绿》
二、赏读——绿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文章的配乐朗读
思考:①作者看到仙岩梅雨潭潭水第一感受是什么?
②听读课文,划出文中作者对绿的饱含深情的语句。
明确:①惊诧(文眼)
②奇异、醉人(特征)
三、诵读——绿
艺术家们都喜欢用颜色符号来确定作品的感情基调,如李白就爱用大红大紫的颜色表达他慷慨、豪放的感情;而“诗鬼”李贺则倾向于用阴暗浓烈的颜色来表达他忧郁、绝望的感情。
思考:对划出的饱含作者的情感的语句该如何选择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
交流:色调——清新、和谐
情调——愉悦、热烈
语调——柔和、明快
小结:文中作者用绿这一主色调,显示梅雨潭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给人以明快、舒适、清新之感。因此本文格调清朗,节奏明快,洋溢着勃勃生机,充满生命活力。正表现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热爱生命,向往大自然、新生活。
四、品读——绿
1、面对这汪汪一碧的潭水,作者像一位丹青高手,浓墨重彩加以描摹,并将自己强烈的情感倾注其中。这篇蓄满诗意和温情的美文,句句精妙、字字珠玑。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建议同学们用批注式阅读法来鉴赏美文佳作。
根据课文范例,结合自己的实践,说说批注式阅读的要点有哪些?
师生交流,归纳:
内容:语言艺术 主题思想 结构思路 思考质疑
要求:要言之有物,言简意赅,真情实感。
出示范例:《绿》中描写语句。
2、用圈点批注式阅读法赏析第3段。
要求:用浪线划出作者运用各种方法描摹这一潭绿水或抒发情感的语句,加以批注赏析。
师生交流,归纳:
“喻”绿: 展如绿荷(水面) 皱如裙幅(水波) 亮如明油(水光)
软如蛋清(水质) 润如碧玉(水色)
“拟”绿: 裁绿为带 挹绿为眼 掬绿入口 赠绿芳名
“比”绿: 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
西湖的波 秦淮河的水
小结:句句不离绿,越写越迷人,越写越有情致。这一潭绿水富有生机、充满灵祁,让人陶醉、令人神往。作者使劲全身气力来绘绿,宣泄对绿的炽烈之情。
五、评读——绿
《绿》一直被认为中国现代散文的艺术精品,但是,也有文学评论家对该作品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
1 《绿》仅仅表现了作者的情思,并不能体现读者所向往的艺术的人格(即提升了作者的人格精神)。
2 比喻用得太多,且大多是女性意象,不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3 感情的倾向表露得过于直白,过火。
对上述评论你怎么看?
你还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六、结束语:与大家共勉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宝石。"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绿》教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阿里山纪行(苏教版八年级)
下一篇:
曹刿论战(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