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8079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氓》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内容及表现手法,感受其古典韵律;把握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理解其婚姻悲剧的原因;学会在朗读中理解诗意,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2、情感与态度:理解诗中悲剧产生的原因,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正确评价诗中的主人公。
3、方法与过程:诵读体会,指导背诵,利用注释读懂诗歌,整体把握诗的内容,重点探究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课时:二个课时
教学预设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教师配乐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诗歌节奏与情感基调。
二、利用注释读懂诗句。
1、概括诗歌情节,整体把握内容。
女主人公经历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三个过程,她的身份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恋人到妻子,再到弃妇。
恋爱
(1)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婚变
(3)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5)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决绝
(6)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重点字词
通假字:说——脱 泮——畔 于——吁
古今异义:氓,古义指民众,百姓,课文指那个人;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
宴:古义指欢聚,今义指宴会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夙兴夜寐”中的“夙”和“夜”,分别指在早晨、在晚上
使动用法:“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中“贰”“二三”。
形容词用作名词:“三岁食贫”中的“贫”,贫苦生活
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子无良媒,判断句
三、理解诗中的比兴手法
比:“以彼物喻此物”,即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
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
◆第三节里将女主人公比作“鸠”为了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女性容易动情,且难以自拔,就如鸠一样贪吃嫩桑叶会致醉昏迷 。同时抒写了内心的痛苦,告诫他人不要轻易涉入感情。
明确:说明女性容易动情,且难以自拔,就如鸠一样贪吃嫩桑叶会致醉昏迷 。同时抒写了内心的痛苦,告诫他人不要轻易涉入感情。
明确:形象描绘女子因经历苦难、悲惨的生活而失去了青春的光华。
◆第三节第一、二句和第四节第一句起兴分别有何作用?
明确:⑴第三节以“鸠食桑叶”起兴类比说明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为后文起铺垫作用。⑵第四节以桑叶的“黄而陨”起兴烘托女子年长色衰。
四、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练习: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来即我谋 2、匪我愆期
3、将子无怒 4、乘彼垝垣
5、以尔贿迁 6、士也罔极
7、靡室劳矣 8、言既遂矣
9、静言思之
二、检查背诵
三、合作探究:完美女人与永恒悲剧
1、“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诗经》中的名句意思是:你我生死在一块,立过的誓言不会改。深情牵着你的手,与你到老不分开。
2、朱熹曾就此诗的内容说过这样一句话:“此淫妇为人所弃,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3、当代著名学者鲍鹏山说: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探究一:《卫风•氓》中的女子形象
探究二:这一桩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讨论分析
1、女主人是如何充当自己三种社会角色的?
作为恋人的她浪漫,多情、温柔
作为妻子的她贤慧、勤劳、善良
成为弃妇的她自尊、自爱、自强(或:刚烈、清醒)
2、面对爱情走向婚姻,她是否具有理性?
3、氓的婚前婚后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婚 “氓之蚩蚩”
前 “信誓旦旦”
――心情急切、热烈
婚 “二三其德”
后 “至于暴矣”
――用情不专、暴虐,没有责任心
引鲍鹏山语:女性的美德与可爱,往往与男性的恶德与可恨的对比中,才更显得鲜明。
4、是什么导致这场婚变的?
(1)氓的用情不一,没有责任心。(2)男权制。
明确:“导致爱的消失的力量,正是当初导致爱的产生的力量。”“悲剧之令我们恐惧,不是由于它必然发生,而是它可能发生。”
(3)在这场失败的婚姻中,“我”也有责任。
5、如何看待课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
(1)爱情,值得追求,但不可沉溺;
(2)爱情与家庭幸福需要双方奉献与付出。
“仲春三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地宫•媒氏》)那是一个两性关系自由开放的时代。作品中的女人公婚变后是有可能获得幸福的。
五、完成“导学”练习,并背诵全诗。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氓》教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采薇(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
《离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