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620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2.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里活动。 

2.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3. 教学难点 

1.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教学突破 

1.选取一二片断进行诵读练习,积累语感。 

2.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识造成农民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过程                                     教   一、一、导人新课: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请同学们看到课文。 ,让一生结合课文注解介绍作者情况。 

叶圣陶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半个世纪来一直被选为语文教材

二、自主学习

1.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情节。教师巡视课堂。 

2.简单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尤其是在江南农村,那里的农民生活更加悲惨。                                        2.  3.提、三、质疑释疑

(一)、1、问:如果课文中不采用这种写法,而是塑造一个或几个有名有姓的具  体人物来展开这个故事,与现在的写法相比,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一些?鼓励学牛提出自己的见解。

补充:这就是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小说通过这一群像的塑造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有普遍意义,   反映的社会生活更为宽广。 

2、.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提示:这篇小说运用了鲜明的对照手法来处理安排材料,让学生试着在   课文中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3、.讲解:从这些对比中,以及人物的对话中我们找出了农民“丰收成灾”的原因。结合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组织学生对小说主题分组讨论并发言。

4、、总结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来回巡视。

2、.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小说反映的时代状况。

本课总结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 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 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3、、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要学会结合生活品味感悟,悟出生活中的一些道理来。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反映旧中国农村和农民情况的一些资料,写一篇观后感或读后感,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4、、教学探讨与反思     

学习小说这类文学作品,交给学生阅读欣赏的方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从小说中发现生活的道理。在反复品味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浓浓深情,从而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5、板书设计 

      多收了三五斗 

场景一:米行粜米一交代环境和人物

 场景二:街头购物一

场景三:船上议论一心底的仇恨与反抗 

(二)、练习

多收了三五斗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埠头( ) 占卜( ) 小囝( ) 祟米( ) 斛子( ) 廒间( ) 当差( ) 沽酒( ) 写意( ) 白腻( ) 松懈( ) 

呷一口( ) 拗不过( ) 鄙夷不屑( )

二、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吆喝 踌躇 发泄 作埂 

B.蓦然 焦躁 瘸子 垃圾 

C.贮满 既使 脸颊 蹒跚 

D.愤激 辩认 腭下 褡裢 

三、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希望的肥皂泡( )迸裂了,载在敞口船里的米( )总得粜出;( )命中注定,只有卖给这一家万盛米行。 

A.既然 也 而且 B.不但 却 或者 

C.因为 所以 或者 D.虽然 却 而且 

四、 “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就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 

这一句中加点的“占卜”一词透示了农民怎样的心理?

答: 。

五、说说下列加点的字的表达上的作用。

1.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答: 。

2.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大家都呆了。

答: 。

3.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下升上来。

答: 。

六、文尾说“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有什么深意?


展开全文阅读
答: 。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还是不要粜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的愤激的话。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么?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有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 

洋米,洋面,外洋大轮船,那是遥远的事情,仿佛可以不管;可是,不粜那已经送到了河埠头的米,这只能作为一句愤激的话说说罢了。怎么能够不粜呢?地主那方面的租是要缴的,为了雇短工、买肥料、吃饱肚皮,借下的债是要还的。 

“我们摇到范墓去粜吧。”在范墓,或许有比较好的命运等候着他们,有人这么想。 

但是,先生又来了一个“嗤”。他捻着稀微的短髭道:“不要说范墓,就是摇到城里去也一样。我们同行公议,这两天的价钱是糙米五块,谷三块。” 

“到范墓去粜没有好处。”同伴间也提出了驳议,“这里到范墓要过两个局子,知道他们捐我们多少钱?就说依他们捐,哪里来的现洋钱?” 

1.对第一段中“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的愤激的话”这句话怎样理解? 

答: 。 

2.“地主那方面的租是要缴的”,“借下的债是要还的”这两句话说明了 

。 

3.“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么?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有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米行老板的这番话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 。

4.“我们同行公议”一句,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现实?

答: 。

5.“到范墓要过两个局子,知道他们捐我们多少钱?”这句话说明什么? 

答: 。

6.选文部分主要运用了 描写,这样的描写反映了什么? 

答: 。

帽子的故事

①镇上有个小女孩叫安娜。上一年级的时候,医生从她的身体里查出了一个肿瘤,被确诊为癌。于是,手术、化疗、住院,小安娜为此受尽了磨难,待病情稳定下来,又去上学。小安娜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有多严重,所以一如既往,活泼快乐。但因为大剂量的化疗,使她那头漂亮的头发全部掉光了,小安娜非常痛苦,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去上课多难堪啊!为此,妈妈给她买了顶帽子,天天不离头顶。但是,天气不冷,同学们都没戴帽子,她一个人戴着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②班主任是位慈祥善良的中年女性,非常理解安娜的痛苦,在安娜又一次化疗结束返校前,她向全班同学郑重宣布:“同学们,我们学校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我们的穿着也应该与这种特色相适应。所以,从下周开始,每个同学必须戴一顶自己最喜爱的帽子来上学,而且要越新奇越好!”

③安娜来上学了,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但她太爱读书了,还是让妈妈陪着她,勇敢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室。

④安娜敏感地发现,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戴了一顶帽子,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在这一片晃动的帽子中,安娜的帽子反而显得土气,毫不起眼了。所以,谁也不注意她的帽子了,她反而觉得同学们的帽子漂亮新奇,禁不住笑了起来。

⑤从那以后,安娜上学没有了心理障碍,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些同学忘了戴帽子,有些同学还戴着。大家都不在意安娜戴帽子是因为没有头发,安娜自己竟然也忘记了自己头上戴着帽子……

⑥善良的人总有善良的举动,这位富有爱心的女教师的小小举措,化解的只是一个孩子的痛苦和尴尬,但意义之大已超过了伟人的功绩。          。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去上课多难堪啊!          

②她一个人戴着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8、文章第②段,班主任郑重宣布同学必须戴帽子上学,她对帽子有什么要求?并请你猜测一下老师这一举措的意图。 

答:                  。 

9、文章第③段写安娜上学,“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这一描写,反映她怎么样的心情?

答:                  。

10、根据文意,写出文章第⑤段末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答:               。

11、根据文章中心,在最后一段划线处加几句议论性的话。

答:

                。

参考答案: 

一、 bù; bǔ; nān;  tiào;  hú; áo; chāi; gū; xiè; nì; xiè;  xiā; niù;  xiè。

二、B。三、D。四、希望与担心并存的矛盾心理。

五、1.说明米多,是个丰收年。2.表现了农民无比失望的心情。3.表现出丰收农民满怀希望中踏上石阶祟米的心理。

六、揭示了故事的普遍意义,揭示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

七、1.听到米价下跌,旧毡帽朋友十分气愤,赌气表示不再粜米,但洋米洋面多的是,地租要缴,债要还。不粜又是不行的。因此说他们心里想得太“简单”,只是一时“愤激”的气话。2.旧毡帽朋友受地主、高利贷者的剥削,生活困苦已年深日久。3.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迫使米价下跌,农民深受其害。 

4.投机米商相互勾结,趁火打劫,压低米价,盘剥百姓。5.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苛捐杂税对农民的剥削。 

6.对话;反映了30年代旧中国农民丰年粜米,反遭厄运的现实,揭示了农民破产的根本原因在于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7.①窘,难以忍受。 

②显眼,引人注目。 8.自己最喜爱,越新奇越好;让同学们不去注意安娜的帽子,化解她的痛苦和尴尬,从而消除她的心理障碍。 9.痛苦和尴尬。 

10.一如既往,活泼快乐,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11.如:世间凡有善良和爱的光芒普照,就会有温暖,有希望。对付死亡和疾病,战胜痛苦和不幸,善良和爱心的力量绝对胜过任何特效药。

(四)、教师反思: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多收了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下一篇:《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