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754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马说(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马    说

小圩中学   衡广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说”的文体特点、学习、积累文言词语。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含义及全文主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韩愈对人材被压抑、埋没的愤懑之情。认识封建社会摧残埋没人才的实质;懂得当今社会重视人才,我们应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累词语、理解内容,背诵课文。

2、难点:“托物寓意”的写法,课文的深层含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所企盼的,但在封建社会,很多人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这是社会的悲剧。韩愈的散文《马说》就论述了上述这个问题。他的见解和主张值得我们深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让一名学生在老师出示的小黑板上注音:

祗(zhǐ)辱、骈(pián)死、槽枥(lì)、称(chèn)、外见(xiàn)、一食(shí)、食(sì)马者、一石(dàn)、粟(sù)、伯乐(lè)、邪(yé)

2、让一名学生上黑板前简介作者。明确:(图片展示)

韩愈,字退之,南阳(河南省孟县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河北省)人,世称他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昌黎先生文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3、提一位同学试读课文。

(以上三项同时进行。)

4、师生共同订立和评议预习情况。

(以上教学五环节中,主要是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进一步摸清学生对这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下面的课堂教学打好铺垫,也是进一步“备学生”。)

三、感知内容,整体把握课文:

1、出示教学目标。

2、配乐朗读。

3、学生自主学习、找出疑难。

4、小组讨论,试翻译内容。

5、师生共同释疑解难:明确(图片展示)

(1)骈:并。骈死:成双成对的死。(2)然后:然,这样(代词);后,以后。(3)故:因此。(4)虽:即使。(5)不以千里称:以,因为。(6)马之千里者,之:用于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作用不译。(7)食马者:食通饲,喂养。(8)是马也:是,代词,这。(9)见通现:出现。(10)且:副词,尚且。(11)安:疑问代词,怎么。(12)策之:策,用鞭打马。名词活用为动词。(13)执策:策,马鞭子。(14)材通才,本领。(15)临:面对。(16)其真无马邪:其,难道岂。邪通耶,表疑问,相当“吗”。(17)其真不知马也:其,那,代词。另有译为语气词,表揣测。

6、齐读课文。

(以上教学环节,从学的角度来说,问题具体,方法明确,要求合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探究研讨,领悟寓意。

(先让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自学,然后组织课堂讨论。图片展示问题)

1、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分组讨论,(教师板书“人”)明确:

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这是一般的认识规律。但是对千里马来说,如果没有认识它的相马人,它就和平常马一样,也就没有了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了有千里马的前提了。

2、文中的“伯乐”、“千里马”、“奴隶人”各指什么?分组讨论,(教师板书“托物寓意”。)明确:

“伯乐”指识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人才。“奴隶人”指没有知识,不能识人才的人。

3、本课的寓意是什么?分组讨论,(教师板书“其真不知马也”、“埋没人才”。)明确:

《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全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4、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

5、先默读,接着自由朗读最后齐声朗读。

(以上教学环节中,主要是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采用教师出题和学生自主出题的形式,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很好地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过程。)

五、拓展引申

作为一匹千里马,应如何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小结:

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唯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实质,最后痛斥食马者的愚昧无知,导致引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这一中心。

本文托物寓意,通篇说马而实际喻人。文章脉络清晰而中心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同情,揭露了统治者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七、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写出十个以上带马的成语。

3、预习下一课。

八、板书设计:

马  说



“其真不知马也”        埋没人才

托物                寓意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马说(苏教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赤壁赋.doc(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谈中国诗(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