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756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晨读材料十四(网友来稿)
策划组稿:韩维加

      参加编写:

      朱建国 赵 敏 陈家利 杨 军 嵇学丽

      章婷婷 石 秀 朱丽丽 谢继合 朱海燕

      第五周 星期一

      哲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孟子• 公孙丑下》

      【 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易• 乾》

      【 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 ,永不停息。占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诗经• 大雅• 荡》

      【 解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战国策• 楚策四• 庄辛谓楚襄王》

      【 解读】 羊跑了再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原文是:“臣闻鄙语日:‘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我们知道,事情失败后及时补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吸取教训,不采取补救措施。亡:逃跑。牢:牲畜圈。臣:庄辛在楚襄王面前的自称。鄙语:俗话。顾:回头看,回头召唤。

      诗词

      寓意①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② 。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③。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④ 。

      鱼书欲寄何由达⑤,水远山长处处同。

      【注】 ① 寓意:有所寄托,但在诗题上又不明自说出。这类诗题多用于写爱情的诗,相当于李商隐的“无题”诗。② 油壁香车:妇女所乘坐的轻便车,车壁用油漆涂刷。峡云:巫峡云彩。宋玉《高唐赋》 记有巫山神女,与楚王相会,说自己住在巫山南,“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常以巫峡山雨指男女爱情。以上两句说自己再也见不到恋人.两人犹如巫山中的云,东西飘荡,无法聚合。③ 溶溶:形容月光清淡如水。淡淡:形容春风柔和轻飘。以上两句写庭院的寂寞春景,写春归.暗示爱情已成过去。④ 伤酒,即喝醉。萧索:冷落。禁烟: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为寒食节,旧俗在那天禁火,吃冷食。这两句写自己在寒食清明,孤单无聊、难以排遣,只好借酒浇愁。⑤ 鱼书: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句,后因以“鱼书”指书信。

      【赏析】

      这是一首情诗,诗人与情人由于某种原因被迫分离,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相思。面对寒食春景他思绪起伏,写了这首勾魂摄魄的感叹诗。诗从回忆入笔,回忆当年与情人相会的事,叹惜如今东西飘荡,无缘再会。接着,诗借景抒情以梨花院落、柳絮池塘所见孤寂的景象表达孤寂的心理。最后.诗人直接倾诉自己的伤感,痛惜连信都寄不到,诗便在无力的呻吟中结束,留下一大片遗憾的空问,让人们去愁思苦想。晏殊诗属西昆体,这首诗从命题、内容、技法都学李商隐,但同中有异。诗写得清而不丽,在景语中注入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使诗显得幽迷怨旷。同时,诗没有堆砌典故,呈现出清雅与疏宕的气质。

      成语

      姗姗来迟

      汉武帝有个宠妃,姓李,她能歌善舞,容貌俊俏美丽。只可惜她年纪轻轻就患了不治之症,任凭御医如何治疗也不奏效,不久便命归黄泉。武帝日夜思念,在睡梦中总是希望和李妃见面。

      后来,武帝的手下请来了一个自称可以招魂的人,名叫少翁。武帝大悦,要他立刻招魂,他要同李妃相见。但少翁说必须等到晚上,并要求准备好一间干净的屋子,挂上帷帐,并取来李妃生前的衣服。这天晚上,少翁.点上蜡烛,他要武帝到帷帐后面,开始念念有词,手舞足蹈。

      武帝忧忧惚惚中好像见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帷帐前踱来踱去,他越看越像李妃,于是想掀开帷帐同李妃相见,少翁连忙阻止。转眼一看,帷帐前空空如也。武帝惆怅万分,当即写了一首小词:“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意思是:这是你还是不是你?我远远站立望着你,你为什么偏偏要缓缓走来?

      这首小词即源于《 汉书• 外戚传》 。成语“姗姗来迟”即源于汉武帝的这首小词。 (出自汉• 班固《 汉书• 外戚传上》)

      【 释义】 姗姗来迟:形容不慌不忙,来得很晚。姗姗,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素材

      “专心”格言


展开全文阅读
      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 -一《 文子• 道德》

      学贵专,不以泛滥为贤。 一一程颐

      心不专一,不能专诚。 一一《 淮南子》

      技之不精,由于多心。 一一师旷

      好学不贰。 一一《 左传》

      意不并锐,事不两隆。 一一刘向

      学者,必精勤专心以入于神。 ——刘勰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一一张载

      学问别无它巧,只要持守纯固,讲诵精熟耳;两事皆以专一久远为功,二三间断为败,不可不深念也。 ——朱熹

      学者须收敛精神,譬如一炉火,聚则光焰四出;如拨开,便昏暗了。——夏尚朴

      聋者目善视,瞽者耳善闻;缺一得专一,用志斯不分。― 刘岩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是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邹韬奋

      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丢掉那匹。聪明人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 歌德

      脑力和心力要放到适当的地方,莫贪而纷乱,要常常集中思想。 —— 裴斯泰洛齐

      你得随时当心不要分散精力,要设法集中精力。把精力集中在有价值的东西上面,把一切对你没有好处和对你不相宜的东西都抛开。 —— 歌德

      他必须专注于一事,而不可分散他的精力于多方面。 —— 黑格尔

      所谓天才人物是指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木村久一

      事例精选

      谢客十年著一文

      晋武帝太康年间,京城洛阳的纸张突然涨价了,原来不过一千文钱一刀的纸,这时竟卖两千文甚至三千文一刀。人们都在问这是怎么回事?有人回答:你还不知道?左思写了一篇《三都赋》 ,文人学士争相传抄呢!

      左思原为山东临淄人,小时候读书成绩并不好,他的爸爸左雍曾对朋友们说:左思比不上我小时候的聪明劲儿。左思心想: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超过前辈。

      左思有个妹妹,叫左芬,因为文章写得好,受到皇帝的喜爱,召入宫中,封为贵妃。由于这个原因,左思也来到京城洛阳,准备大干一番事业。

      汉朝班固写有《 两都赋》 ,张衡写过《 二京赋》 ,都是很有名气的,但左思对这两篇佳作都有自己的看法,认为有些描写流于虚幻,缺乏事实根据。他决心学习前人,超过前人,把三国时代的魏都邺城、吴都建业、蜀都成都合起来写篇《三都赋》 。

      为了写好这篇大赋,左思下了很大功夫。他向在四川做过官的著作郎张载了解成都的风貌;他找来了有关三都的图书典籍,认真考察。为了集中精力构思写作,他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左思还在房间里、院落里,甚至厕所里都挂上纸片,放上笔墨,一有所得就随手记下。有的纸片上的文字,涂了又涂,一改再改。他的夫人为他送来饭莱,他也忘了吃。一次,他正在挥笔写作,忽然想到应该吃.点东西了,待到把一口菜送进嘴里,感到不是滋味,吐出来一看:那菜是黑乎乎的一一原来他是把毛笔当做筷子去夹菜了。

      经过这样一番艰苦写作,《三都赋》 终于写成了。他为这篇文章,前后花了十年时间,满以为会受到士子们的赞赏,没想到拿出去征求意见时,竟受到一伙人的嘲讽。原来,他要写《 三都赋》 的风声一传出去,就有人断定他这个小野之民难登大雅大堂。有位叫张华的人对他说,有位皇甫谧先生是当今文坛领袖,你可以请他评论一下再做计较。

      于是,左思把《三都赋》 送呈皇甫谧。皇甫谧读后,击节赞赏。为了奖掖新秀,皇甫谧亲笔为之作序,并请人为之做注解。顿时,《 三都赋》 成为洛阳百姓交口称赞的好文章。大文学家陆机,原来看不起左思,还打算自己写篇《三都赋》 ,后来看到左思《 三都赋》 的抄本,自叹弗如,放弃了写《 三都赋》 的念头。

      食不知味

      爱因斯坦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经常聚在一家名叫“奥林匹亚”的小酒馆里讨论科学问题,所以大家把这个小圈子戏称为“奥林匹亚科学院”。1905 年3 月14 日是爱因斯坦的26 周岁生日,“奥林匹亚科学院”的朋友们特地准备了他最爱吃的佳肴伏尔加鱼子羹。这道莱上桌时,爱因斯坦正在兴致勃勃地评论牛顿的惯性定律,他边吃边讲,吃完了鱼子羹他才告一段落。朋友问他刚才吃的是什么,他说不知道。当朋友告诉他是鱼子羹时,他竟惋惜地叫了起来。他错过了一次品味佳肴的好机会,因为对科学的评论已经使他食不知味了。

      泪著《 牡丹亭》

      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写作非常刻苦。每天天刚亮,匆匆梳洗以后,就赶到书房,酝酿剧中的情节、人物、语言;一旦构思成熟,马上就伏案疾书,一写就是几个时辰,一直到把他想好的这一部分一气写完,方才搁笔休息。如果发现内容、文字、音韵上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就马上进行修改。有时得到了什么好句子,还禁不住要以手击节,反复吟咏,咀嚼诗味。他的妻子知道他这个习惯,在他写作时不准家人去打搅他,到吃饭时间,汤夫人怕饭菜凉了,就亲自到书房去三催四请。汤显祖仍埋头写作,好像根本未听见。有时口里答应:“就来,就来!”可就是坐着不动。等到他吁了一份长气搁笔休息时,饭菜早就凉了,汤夫人只好给他重热一遍。

      日子一久,汤显祖的脸越来越瘦削。汤夫人见他写作这样辛苦,心里很不安,就关切地问他:“你天天这样晚才吃饭,难道一点儿不觉得饿吗?”汤显祖捻须一笑:“我天天都在同柳梦梅、杜丽娘、春香打交道,全部心思都集中到人物身上去了,哪里还知道饿!"

      一天中午,太阳已当顶了,汤夫人又到书房去喊汤显祖吃午饭,可书房里却悄无一人,等了好一会儿,仍不见汤显祖进来,汤夫人觉得有些奇怪,便派人四处寻找,找了半天,仍不见半个人影。汤夫人有些慌了,便带人亲自到各处寻找。他们穿花径,过竹林,一直找到后院门,还是没有找到。汤夫人更急了,就派人到附近的庄上去看看。

      正当大家十分焦急之时,突然有人指着一间柴屋说:“夫人请听,这里面好像有人在哭?”汤夫人侧耳一听,果然柴屋的窗口传来了隐隐约约的哭声,哭声中似乎还夹杂着断断续续的诗句:“赏春香… … 还是你… … 旧罗裙。”汤夫人立即推门进去,只见柴堆上坐着一个人,正用衣袖遮着脸在伤心地痛哭,她把那个人的衣袖拉开,才看清楚掩袖痛哭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找了半天到处都找不到的汤显祖!


展开余文
      汤夫人见此很是惊讶,问:“我们到处找你,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里抱头痛哭来了?”汤显祖这才从悲伤中清醒过来,连忙揩了眼泪,说:“我在这里写东西呀!这里清静一些。我刚才正写《牡丹亭》 第二十五出《 忆女》 一场,写到‘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一句,情发于中,忍不住就哭出声来了。”

      原来这一场写春香陪同老夫人到后园祭奠死去三年的杜丽娘。春香想到杜丽娘生前待她的好处,不觉感情冲动,忍不住痛哭起来。汤显祖写到这里,好像自己也成了春香,忍不住掩袖痛哭了。

      汤夫人把他从柴堆上拉起来,又是埋怨又是关切地说:“快回去吃饭,你这个人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直到这时,汤显祖才发觉肚子咕咕作响了。

      由于汤显祖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活动,使《 牡丹亭》 一问世就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家传户诵,几令《 西厢》 减价”。搬上舞台后更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文言

      申屠敦献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 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② 料错,其文③ 烂如④ 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⑤ 象⑥ 而铸之。淬⑦ 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⑧ 之,飨宾⑨ 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其有鼎,其形酷肖是。第⑩ 不知孰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救不平,辩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注】 ① 申屠敦:人名。申屠,复姓。② 云螭(chī 劝:指鼎上所雕的云和璃的图形。螭是传说中一种似龙而无角的动物。③ 文:花纹。④ 烂如:明亮有光彩的样子。如,形容词词尾。⑤ 金工: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⑥ 象:模仿。⑦ 淬(cuì ) : 铸造器物时把它烧红,浸入水中,以增加硬度。⑧ 宝:以… … 为宝,意动用法。⑨ 飨(xiāng)宾:大宴宾客。⑩ 第:但,只。⑧ 次第:一个接一个地。⑩ 折辱:侮辱。⑩ 噤(jīn ) :闭口不言。

      【参考译文】

      洛阳平民申屠敦有一个汉朝古鼎,是在长安一条深河中获得的。鼎上云和璃的图形交互错杂,花纹熠熠发光。西邻的鲁生看见铜鼎后很是喜欢,请铜匠模仿它铸造了一个。用一种特殊的药液淬火后,埋入地洞中藏了三年。铜鼎受到泥土和药液的腐蚀,表面上开始生锈,与申屠敦的汉鼎大致相类似。一天早上,鲁生拿着假鼎献给权贵人,贵人竟视为宝物,大宴宾客时拿到席间让大家赏玩。申屠敦碰巧也在座,心中知道是鲁生的假东西,就(对权贵人)说:“我也有一个古鼎,外形同你的鼎极为相似,只是不知道哪座是真的。”权贵人让申屠敦把鼎拿来看看,看了半晌说:“这鼎确实不是真的”。众宾客也一个接一个地都说:“这鼎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气愤不过,(与他们)论理不止。众人群起羞辱他。申屠敦无奈,闭口不再作声。回家后,(他)感慨地说: “我从今以后终于明白权势完全能使是非颠倒啊!”

      【文意提示】

      这是明初宋濂写的一篇讽刺性小品文。文章通过申屠敦献鼎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上“势之足以变易是非”的恶劣风气。文中人物虽着墨不多,但鲁生弄虚作假、以伪充真的骗子行径,众宾客冒充内行、趋炎附势的丑恶嘴脸,都刻画得惟妙惟肖。

      女雨

      江临涛

      ( 1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 2 )阳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 3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 4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 5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善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 6 )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会是春雨的手笔。

      ( 7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 8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能干的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 9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要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女的母亲。

      ( 10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肤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了果实,才有了收获,才有了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 11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12)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 13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了。她该做的要件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也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14)她并不寂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美点赏析:

      细心的作者都善于把事物人格化,或者把人事物化。雨是自然中无生命的东西,作者把其喻之为女人,体现出其细腻的心思。

      春的雨,如豆蔻少女,君不闻“豆蔻梢头二月初”;夏的雨,如中年妇女,似泼辣、能干的大嫂;秋的雨,如阅历沧桑的老妇人。作者把不同季节的雨一一总结,既有女雨阴柔的一面,又有其泼辣的一面。

      把雨称作为“女的雨”,或者把女称之为“雨的女”,都是恰如其分的。本文作者观察细致,独有特点,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 春》 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难点指津:

      文章写了春雨、夏雨和秋雨,各自有其不同的含义,但他并没有写冬雨。冬天是没有专门的雨的。若偶下一场雨,纵然也是秋雨的残延,是风烛灯光的摇曳。冬天有的是漫天的大雪,是雨的结晶,也是女雨雪白纯洁的葬礼。这便是笔者读此文章的一点感想。

      1 .综观全文,第一自然段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 1 )在结构上的作用:

      ( 2 )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

      【解析】 从结构来看,全文是写“雨”的,第一自然段具有统领全篇的作用。在内容表达上,作者强调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既点明了主题,又对文章情感的表达是一个提示,使下文的展开更自然。

      【答案】(1)提纲挈领,统领全文。

      ( 2 )点明题旨,表明审美情趣。

      2 .第六自然段引用的诗句,采用了排比句式,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案】 渲染出一幅幅春雨图,显得文采飞扬,五彩缤纷。

      3 ,作者采用拟人手法,赞美了“春雨”和“夏雨”那种人格化的精神品质。试分别概述如下。

      ( 1 )春雨的精神是:

      ( 2 )夏雨的精神是:

      【答案】 (1 )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 2 )慷慨奉献哺育了万物。

      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

      A .作者按季节的更替,把一年四季的雨拟人化,赞美她们的精神品质。

      B .作者有意把春雨的文静、温柔与夏雨的匆忙、泼辣对比起来写,真是匠心独运。

      C .文章多处采用排比句式,文气通畅,行文如流水,把赞美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D .作者把秋雨比作一个阅尽沧桑的老妇人,并为她的落寞感到不平和惋惜。

      E .全篇多处引用诗文名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 文中并没提冬雨,故A 错;作者这样写并无为她的落寞感到不平之意,D 错;E 项说增强文章的气势错。

      【答案】BC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晨读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晨读材料十三(网友来稿)
下一篇:语文晨读材料十五(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