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958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窃读记(沪教版七年级必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窃读的经历,增强梳理概括的能力。
2、圈划文中细致而复杂的人物描写词句,了解“我”窃读的滋味,领悟到人“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3、从字里行间感受书对于“我”巨大的吸引力、窃读时的心情,激励自己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圈划文中细致而复杂的人物描写词句,了解“我”窃读的滋味,领悟到人“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难点:
体会担心、害怕等负面因素中蕴藏的窃读乐趣。
三、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 入 你到书店,有过什么感觉?
介绍作者。 谈谈 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 检查生字词。
2、“窃”字的含义:
3、结合标题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查词典,正音,释义。 养成良好习惯,正音,释义。
了解“窃读”。 引导、组织概括 “窃读”的方法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窃读”的方法。 提高梳理概括的能力;为品味“窃读”作准备。
品味“窃读”。 引导、组织圈化、体会、朗读、思考、交流。 圈化、体会、朗读、思考、交流:
窃读程中遭遇的屈辱、打击。
窃读中产生的快乐、惧怕的滋味。 学会通过具体的语句分析,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外拓展 引导谈谈自己曾有过的与“书”有关的经历和感受。 谈谈自己曾有过的与“书”有关的经历和感受。 积累内化
布置作业 1、拓展(古今中外痴迷读书之例)
2、请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篇100—200字的文章。 完成作业 巩固,拓宽视野。
四、具体教案:
一、导入新课。
你到书店,有过什么感觉,开心吗?
介绍作者(同学读)
二、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 检查生字词。(准备)
2、“窃”字的含义:
(1)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3. “窃读”在文中的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4、结合标题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准备)
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的经历和感受。
三、了解“窃读”。
1、“窃读”就要趁店员不注意暗中偷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明确:(分小组解决)
(1)假装问价钱来窃读;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点答到)
小结:书对于“我”有巨大的吸引力。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2、是不是“窃读”次次得手?(简介,“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四、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一)本单元的主题是“读书有味”,请你设身处地地体会文中的“我”“窃读”的“味”-----滋味(感觉、心情)。
1、说说这些滋味可以从文本中的哪些语言看出。
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把“窃读”滋味写在书边。(学生随机板书:如“饥饿”、“劳累”、“担心”、“害怕”、“快乐”、“舒适”等)
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又如:“窃读”时的担忧、害怕、劳累: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如“窃读”时的快乐: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得喊着:“大些!再大些!” 高兴却又装着不高兴的复杂表情。
2、用一组关联词把“窃读”时的各种滋味串成一句话说说(“虽然……但是……”),以体会窃读的百般滋味是紧紧围绕“快乐”这一感觉而来。
(此环节主要通过抓关键词品读及反复朗诵领悟“窃读”时的各种滋味,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担心、害怕等负面因素中蕴藏的窃读乐趣。)
展开全文阅读
(二)窃读中为什么感到快乐?作者的快乐源于能够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源于同伟人对话,源于感受着书香气,源于从书本中吸取各种营养;窃读成功的喜悦------苦中有乐。
1、‘窃读’中最感到“快乐”的是哪一次经历?(简介;为什么感到最“快乐”)
后一次“窃读”其实是“借读”,是店员明知作者“窃读”,却依然留书“借读”。作者通过这一次的“读”,领悟了“爱”的真谛,感情经历了一个从“仇恨”到“爱”的过程,最终懂得了人“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2、小结:
“窃读”中表现了“我”对知识文化的渴求,对读书的痴迷。“我”从“窃读”中获得知识,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更领悟到人间自有真爱在,人“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3、请你说说“我”在获得帮助后的内心在想什么?
五、谈谈自己曾有过的与“书”有关的经历和感受。(准备)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激励自己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六、作业
1、拓展(古今中外痴迷读书之例)其实,还有很多人们痴迷读书的事例。我相信,同学们也读了不少书籍,你们还知道哪些痴迷读书的人吗?
(提示:例如中国的成语故事)
明确:可列举匡衡“凿壁偷光”等。
总结:这些古今中外的人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十分恶劣,但他们仍热爱读书,并想尽办法读书。
2、这篇文章对你触动最大的是什么?
请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篇100—200字的文章。
板书:
“饥饿”、“劳累”、 苦中有乐
“担心”、“害怕” 窃读记
“快乐”、“舒适” 人“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品味细腻语言,感悟人生“甘苦”
------区级公开课《窃读记》教后反思
品读课文,我们体会到小女孩窃读的担忧、恐慌、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作者精致的内心描写,传神的动作描绘,力透纸背,震撼人心。这样一篇利于品词析句、容易点燃孩子们读书热情的文章,是很适合学生学习的。
文本虽然生动,但是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和孩子原本的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体会作者表达的传神便成为了教学的重点,而感同身受的体味作者求知过程中的辛酸与幸福,体会“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则是着重要攻破的难点。课后我从几个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抓题眼,初读文,整体把握。“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课的开始,我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然后带着这种感情的体验,指读课题。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让孩子在预习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对课题,尤其是对“窃”字的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窃”就是“偷”的意思,也可能说出字典中的几种解释。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初读课文,联系课文谈出理解。一边读,一边做批注,读出对“窃”的新的理解来。通读课文后,孩子感受到课题中“窃”是不完全等同于“偷”的,“窃读”就是暗中、偷偷地读书。在把握了文章整体内容的基础上,确定了阅读的感情基调,为自然地进入到人物的精神世界做好了铺垫。这既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引入方式也是一种读书方式的渗透。
二、读重点,咬文字,品悟“甘苦”。学语文,就是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学习一种表达方式,获得一种情感体验。这篇课文的语言细腻生动,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因此,要引导孩子找到重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析,体味到小女孩“窃读”的甘苦。
于是,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孩子们谈谈林海音躲在书店里“窃读”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画下来,多读一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看似放手,实则不然,教师要对文本的精髓心中有数,更要对学生可能出现或忽略的问题做到充分的预设,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品词析句的同时内心的情感得以碰撞,写作的一些表达方法得以学习。让孩子在交流中能够感受到那种因为阅读的欲望得到满足的喜悦,那种因为贫穷而窘迫的辛酸,从而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读书的兴趣,让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在品析词句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充分体会作者的内心因窃读而波澜起伏的基础上,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这样学生进一步在读中体会,朗读好了,也就体会到了。体会到了,也就学会了这种表达方式,就会有意无意的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孩子通过句子的学习,培养其自身读懂课文的能力。
三、谈人物,析难点,敦促成长。通过咬文嚼字,充分体验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之后,请学生谈谈此时的作者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学生很容易地总结出这是一个嗜书如命,热爱读书的孩子,那么引导学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一放学就急匆匆地赶到书店,“一读书就是二个多小时,我腰酸腿疼肚子饿,为了多读一会书,在下雨天变的“表里不一”……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啊?是什么力量在鼓励着作者?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理解的难点:“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引导孩子联系实际谈谈,是希望孩子们可以认识到就像他们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多吃饭、增加营养一样,现在正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就需要多读书。希望他们知道身体成长需要营养,我们就要通过吃饭来获得营养;我们心灵和思想的成熟,则需要通过读书,从书中获得知识、获得精神上的营养,所以国文老师鼓励作者多读书说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把作者因窃读而感受的辛酸与幸福,学生因富足而遗失的珍惜与好学,鲜活地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希望燃发起学生读书的热情。
此时我不禁想起歌德的一句话:经验丰富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了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看到了纸的背面。学语文,悟生活,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窃读记(沪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北方(苏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
石缝间的生命(沪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