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362  
标签:教师随笔
读茨威格[转载]
我是因为看了徐静蕾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才知道茨威格。在图书馆意外看到了这本同名小说,于是便饶有兴致地读起来。并且开始关注他的其他作品。

      茨威格擅长运用内心独白,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在他的许多作品里面,都设置了一位“有故事”的主人公,然后,“我”则作为一个值得信赖而沉默寡言的优秀的倾听者,被邀请倾听自己的故事。譬如作品《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国际象棋的故事》、《月光巷》等等。而为我们熟悉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则更是通篇独白。他的心理描写直指人性,不同年龄,不同地位,不同种族,不同性别,可以看出,他对各类的人都下了很大功夫去观察研究。

      茨威格的小说中总是隐匿着灵敏的眼睛,这是给我的最大印象。他总是通过许许多多细小琐碎的人物表情、动作来洞察人心(我个人极为敬佩的是《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对于赌徒的“手”的描摹),并且加以富于音乐性和韵律美的大片的景物描绘作为调味料。他擅长运用比喻,把人物的某个动作和周围的景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景衬人,又巧妙地用人把周遭的氛围布置得仿佛身临其境。他对于景物和环境的描述,似乎有无穷无尽的言辞,我总是这样觉得。因为在他的小说中,你经常会读到大段的环境描写,而与其他国外作家相比(国外作家是擅长铺陈景物的,我认为),他的这些描摹是新奇的、另类的。他的比喻夸张却十分贴切,即使是写了很多篇幅,你也不会觉得厌倦,觉得多余,而是很好的和人物心理融合在一起,这也是我十分喜爱和敬佩这位作家的原因。

      读茨威格,头脑中一直是有画面的,因为他为读者描述得十分真切,感官冲击也很强。我觉得,他的小说是极好拍成电影的。

      茨威格大部分的作品是中短篇,因为他曾说,在他看别人的长篇时,时常感到着急和厌烦,“那些章节完全是可以删掉的嘛”,他希望他所阅读的每个字都扣人心弦,酣畅淋漓。也正是因为这份性急,在自己写作的时候,他总是删了再删,1000字的作品会从500字最后再变为300。而阅读他的作品时,你的确会感到悬念频生、高潮迭起,从始至终都让人喘息不得。代表作就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国际象棋的故事》。我极力推荐大家去阅读这三篇。

      斯特凡"茨威格于1881年11月28日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在饱受国家动荡和个人流亡之后,于1942年2月22日,携妻子洛蒂在巴西自杀。

      “在说着我的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和我的精神故乡已经自行毁灭之后,在任何地方我都无法从头开始彻底重建我的生活了——想要重新开始全新的生活,需要有异乎寻常的精力,但是我已年过花甲,我的精力已经在流离失所、浪迹天涯的漫长岁月里消耗殆尽。因此我觉得,最好以诚实的态度来及时结束这个生命,结束这个永远视精神劳动为最高尚的快乐、个人自由为最珍贵的财富的生命。”这是他遗书中的一段话。

      以上是我近日阅读茨威格以后的一些个人感受,见解拙劣,仅供分享。
标签:教师随笔 读茨威格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超越心理学——读茨威格的《精神疗法》
下一篇:我爱茨威格[转载]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