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249  
标签:教学论文 九年级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初探(人教版必修)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学习很重要的动力,它往往可以使人废寝忘食,在学习之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从而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程度,这样要取得丰硕的成果也就轻松多了。反之,如果对所学知识毫无兴趣,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甚至一拿起书就头痛,想睡,那么当然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要想学生学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这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有艺术性。作为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远离“厌学”而“愿学”“爱学”“乐学”,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把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好成绩。

那么该如何让语文教学过程更加富有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浅淡几点方法:

一、良好的开端激发学生的兴趣

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教书篇》里说:“导语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导语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 为了让学生尽可能早进入学习的角色,提起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我在教学尝试中认为较好的方法有:

(一)巧用社会重点热点新闻

新闻或消息由于它的时效性、真实性特别强,很容易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从而较快进入学习的角色。

如《斑羚飞渡》这篇文章体现的是斑羚种族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我在2003年11月份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把它与一个消息结合起来,那是“03年11月3日衡阳发生重大火灾,牺牲了20多名消防官兵,而居民与现场群众无一人伤亡。”我把这则消息作为导入语,学生听这则消息时瞪得大大的眼睛,不时发出阵阵的叹息声——我感受到了这则消息真的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了,接着我抓住机会问同学们“衡阳官兵们有怎样的精神”,学生们毫不犹豫地异口同声地回答:“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接着我很顺利地引出所要学的《斑羚飞渡》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衡阳官兵们无私奉献精神”与文中斑羚种族的“奉献精神”联系起来。这时要领悟课文的主题对于学生来说显然容易多了。事后这则消息也成了学生课后闲聊时的热点,课文的主题和消息所体现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 的精神也在同学们饶有兴趣地闲聊中得到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这样,教学目的也就轻轻松松的达到了。

(二)音乐的熏陶与感染

悠扬动听的音乐往往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熏陶,从而深深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之前,我请同学们欣赏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演唱的《儿行千里》。那歌词中“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一会儿看看脸,一会儿摸摸手,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的兜……”,很形象地描述了即将要远行时,母亲的唠叨,千叮万嘱以及复杂的心情。欣赏完歌曲后我就让同学们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千里的路,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流”,学生很快得出结论“那是母亲的爱的体现”。接着笔者顺着歌词和同学们的思路导入课文。“母亲较善于从自己的言行中表达对孩子的爱,而父亲对孩子的爱又是怎样的呢?”这样,《背影》中父爱子的深情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同学们关注的对象。再如,《黄河颂》是选自《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在抗日战争时的作品。调动学生的情感是上好这篇课文的首要条件。为了激发并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我们也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上此课时,笔者先请同学们唱《国歌》作为情感铺垫,接着播放录音带中的《黄河颂》配乐示范朗读,其中充满感情的朗读以及激昂的音乐旋律深深震撼了学生们的心灵,接下来要学生体会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也就不难了。 

(三)激发好奇心   

    在《性格怪癖的犹太孩子》一文中写道少年爱因斯坦对数学的好奇心被激发了,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捧着《平面几何学》“读得如痴如醉。那一个个严密的几何定理,竟使人不能产生半点怀疑。他对其中包含的许多严整规律和宽广的世界肃然起敬了。”“他那颗对科学和真理产生的好奇心,到现在已经是雄心勃勃了,他要振翅起飞了”。由此说明好奇心的激发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在讲《化石吟》一课时,笔者先请同学们观看一些鱼化石、鸟化石、以及树叶化石的图片,同学们看到图片中的鱼和鸟化石奇形怪状大为惊讶!然后笔者就提出问题:“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这样使同学们带着寻根问底的好奇心,学习《化石吟》一课。又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笔者先请同学们去收集有关“罗布泊”的现状的文章以及图片,并请他们说说现在的罗布泊。笔者总结同学们的观点是“现在的罗布泊是荒凉的大漠,是恐怖的无人区。”然后笔者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画:美丽的湖泊,牛羊成群,绿树环绕,水如明镜,犹如仙境。笔者请同学们猜这个地方的名字,结果他们谁都没想到它叫“罗布泊”。笔者把答案告诉他们时,他们瞠目结舌,非常吃惊。“美丽的罗布泊怎么会变成恐怖的无人区呢?”同学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并带着疑问迫不及待地在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一节课无疑是富有魅力的。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活教材内容。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从视听等多方面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为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可以采用音响和动感画面等手段多管齐下。这样容易使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感情的熏陶与感染,并使学生在逼真的动感画面的情景中真实的感触到课文所体现的主题或内容,有利于学生眼、口、手、耳、脑多方位同时调动,全身心投入,犹如身临其境。


展开全文阅读
如《海燕》这篇著名的散文诗,它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那时正是俄国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作者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然而革命的年代毕竟离我们的学生太遥远了,学生很难对这类教材感兴趣,甚至思想有些麻木,他们也难以理解海燕、海鸥、企鹅以及暴风雨等的艺术形象,这样要达到教学目的就显得比较困难了。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去体会课文的内涵,我们不妨利用多媒体课件。如 暴风雨将要来临的场面,雷电交加的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在高傲的飞翔,在这画面中与海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惊慌失措到处乱飞的海鸥,还有被“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了的“海鸭”和畏缩起身子藏在崖岸下的“企鹅”……它们的声音、动作、情态清清楚楚的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海燕非凡的勇气和威猛的形象以及海鸭企鹅惊恐万分的丑态。如此一来学生要进一步去把握海燕、海鸭、企鹅等等的艺术形象也比较容易了。这样的一堂课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有浓厚兴趣,又有效果。

三、请学生的“偶像”进课堂

不少学生有他们追求的“偶像”,他们崇拜并极力地模仿“偶像”。他们的“偶像”虽然有历史名人,但更多的是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名星。这些“偶像”显然是同学们的兴趣所在。我们不防把这些“偶像”请进我们的课堂,从而让我们的课堂吸引同学们,达到教学目的。

如《方仲永》是篇文言文,尤其是文末的议论让学生较难懂,从而较难让学生喜欢,更不用说兴趣了。在教学这篇文章时,笔者就问学生:“05年全国唱片销售总冠军是谁呀?”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张含韵”。特别是那些爱好音乐的“追星族”,他们更是神采飞扬。张含韵16岁就有如此的成绩可以说很有天赋,算是“神童”。接着笔者又较详细地介绍“张含韵因为名气太大,被她所在学校劝退,此后张含韵的经纪公司天中文化虽接触了十几所学校,校方均以种种理由拒绝接收”的事情。

此时笔者结合《方仲永》的课堂练习问学生:“天资聪明,但不接受正规教育好不好呢?”请同学们辩论。结果同学们很积极地举手发言。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了一番之后,我没有马上总结他们的观点,而是接着给他们叙述张含韵的故事。今年2月17日张含韵参加刘仪伟的《东方夜谭》的节目时,结果她把“憧憬未来”误读为“撞憬未来”闹了笑话。不少网友发贴称她快要读高三的人这样误读实在有点无知。更多的网友奉劝张含韵“闯荡娱乐圈的确重要,但学习基本文化知识同样很重要”。这样同学们讨论的问题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的确张含韵的经历与方仲永的经历很相似,把他俩联系起来,学生不仅有极大兴趣,而且文中方仲永为什么会“泯然众人矣”等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再如七年级语文第二册中的《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一文,著名作家冰心运用了多种修辞把卡拉玛姐妹那轻盈的舞姿、美妙的旋律、娇媚的装扮以及那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尽管如此,但作为人生阅历偏少的学生要把冰心老师的生动文字表达在脑海中想象、并再现出来,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对我们农村的孩子难度会更大。

在指导同学们赏析此文时,不妨与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千手观音》和邰丽华等演员联系起来。邰丽华她们虽然是聋哑孩子,但他们以优美的身姿舞出了《千手观音》,而这《千手观音》是神奇的视觉效果震撼了亿万中国观众。可以说《千手观音》家喻户晓,而邰丽华也成了我们许多学生崇拜的偶像。因此当《千手观音》的节目在课堂重播时,学生们马上兴趣盎然。邰丽华她们的舞蹈与文中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毕竟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同学们学起《观舞记》就很容易把文字表达在脑海中再现出来了,从而轻轻松松地上完这一课。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达到教学目的很关键的一步。笔者在上文提出的几点方法只是本人的浅见,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方法,定会较轻松的迎来一个教学中的金秋季节。

 
标签:教学论文 九年级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黄河颂教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下一篇:紫藤萝瀑布(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