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034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边城(第二课时)(人教版高二必修)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课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小说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京派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边城》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小说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我们要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通过小说,我们将感受沈从文所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走进诗意的湘西世界,理解作者在这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在朗读与品味中体会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边城》的故事情节平淡如水,具有散文化和诗化的风味,笼罩着浓郁的写意色彩。语言凝练,清新,简约,典雅,而又具鲜明的地方性。字里行间弥散着生活特有的氛围、意境的文字,小说中可以说到处都是。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给翠翠画像,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体会人性之美在翠翠身上的体现。 

    2.品读文中关于边城风土人情的描写,把握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  理解作者在这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3.了解选文中边城风土人情的描写对小说结构和主题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翠翠这个人物是“爱”与“美”的化身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说以《边城》为题的含义,对作者所要表现的“人性之美”的体会。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学生在此之前,刚刚学了两篇的小说,对小说阅读中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

    2 学生为高二年的理科生,对文学感兴趣的不多,对文本品味鉴赏的自觉性不够,表达不到位。

初始能力: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有对文学作品初步感知能力,缺少的是鉴赏力和感受力。

信息素养:

    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虽已掌握信息技术的一般知识,但从网络等媒体中获取知识的意识较差。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感受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纯厚的世俗人情,来表现一种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

2.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课前、课中均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主线,引导学生解读分析鉴赏人物,感受人性之美。

3.自主学习策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在深入解读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达到能力的迁移内化。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多媒体教室。

2、学生观看视频片断《血色湘西》和《人物•沈从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懂得它意义的人却很少。

                            ——沈从文《在昆明的时候》

世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凄婉缠绵的情思,玉溪生李商隐说“春心莫与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鲍照也说“两相思,两不知”。

  沈从文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人情,表现他心中的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我们一起来发现它,展示它,品味它。

    2.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

相濡以沫—— 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

(二)、自主鉴赏——人性美在翠翠身上的体现

1.问题导入: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小说的一大特点,翠翠是《边城》之魂,但在节选的文字中我们找不到关于翠翠的外貌描写。根据你的理解,给翠翠画像。争取做到“形”、“型”、“神”的统一。

2.学生活动:学生交流,推举代表展示。

    3. 原作片断赏析

4. 赏析提示: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爷爷相依为命,对其关怀备至 。对于爱情羞涩又真挚,后来傩送出走,她又矢志不渝地等着心上人的归来,是一个理想化,纯美化的形象。

5.拓展:血浓于水,古朴的亲情牧场。

(三)、合作探究——如歌行板   诗意的湘西世界 

    1. 原作片断赏析

2.问题导入:找出小说节选部分关于边城民俗的描写。思考:选文部分对湘西的民俗描写有何作用?

3.学生活动:分组品读最感兴趣的民俗描写片断,说说它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展开全文阅读
4.观看视频:《血色湘西》民俗表现片断

5.赏析提示:古老的湘西,古老的茶垌,悠悠的边城,悠悠的渡口,那份如酒般醇,如水般清的湘西乡土人性美、人情美,孕育在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里,浓酽酽的化不开,总会撩拨迷醉者的思绪。景致柔媚而宁静,远离都市的喧嚣和浮华,有一种出尘而卓然的清丽和率真,似林泉深处悠悠飘出的牧歌。古拙的湘西风情,既是健全的人生形式借以寄托的不可或缺的活动背景,又是“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一理想本身的组成部分。

(四)、感悟提升——温柔淡远   原生的人性天堂

1、问题导入:思考小说以《边城》为题的含义

2、拓展延伸:学生周记展示——对自然率性人生的向往

3、看视频:专家解读《边城》中的人性美

(五)、深入探究

比较:《血色湘西》与《边城》结尾对比。探究:在纯美的世界里,翠翠的爱情为何以悲剧告终呢?

结论提示:小说中的人性美与环境美是相得益彰的,表现出中国的一种传统文明。这种农业文明中有许多美德需要我们去继承,但农业文明也必然有他的缺陷。那些含蓄、优美、勤劳、淳朴、可爱的人们,由于不善表达,不善争取,因此也不免打上孤寂的色彩。

“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沈从文

六、结语

   问题导入:请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你心中的小说《边城》

《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被人们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我们对《边城》小说的解读虽已告一段落,但人类对爱与美的追求将永远不会停息。

六、板书设计

如歌行板 诗意的湘西世界

血浓于水 古朴的亲情牧场

温柔淡远 原生的人性天堂

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附:学生周记展示

 其实这样很美

 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卸下责任,卸下面具,跟自己有一个独处的时间。

 喜欢漫无目的的行走,然后走进一家书店,安静地阅读。

 可以一个人独处却永远都不会感到孤独,跟朋友又可以很合群,这就是我。

 会莫名其妙地对一个向我走近的的陌生人微笑。

 喜欢微笑和哭泣,哭泣让我觉得真实,我仍然是一个容易感动的人。

 喜欢与孩子玩耍,因为始终相信,一个人只有在无雅的儿童面前,才能显现出灵魂深处最可爱最真实的一面。

 每天不管怎么忙,都会抽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喜欢的人,更一厢情愿地以为别人会接受。

 有时也喜欢沉默,沉默并不是不开心,只不过是想把心净空。

 看到一个认识的朋友,虽然没有上前打招呼,但在背后默默地关注他,就知足了。

 每一天醒来,发现阳光和身边最爱的人都在,便是美。

 其实这样很美。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边城(第二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必修)
下一篇: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