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备课资料
阅读:2132
标签:
备课资料
汪曾祺《午门忆旧》导读
汪曾祺的散文创作深受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他的文本主要的美学魅力,就在于绵绵不断地传达着传统文化信息,特别是隐含着俗文化的精神传统。
午门忆旧》这篇散文名为“忆旧”,实际上却主要是关于午门建筑的诸多掌故的介绍,因而散文的主体部分不是人事,而是旧物。
作者首先从建筑学、从宫廷气势的角度介绍午门:
“午门是紫禁城总体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故宫的正门,是真正的‘宫门’。进了天安门、端门,这只是宫廷的前奏,进了午门,才算是进了宫。有午门,没有午门,是不大一样的,没有午门,进天安门、端门,直接看到三大殿,就太敞了,好像一件衣裳没有领子。有午门当中一隔,后面是什么,都瞧不见,这才显得宫里神秘庄严,深不可测。”
午门有什么作用呢?旧戏和评书里常有一句话:“推出午门斩首!”哪能呢!这是编戏和编书的人想象出来的。根据作家的一番考证后,他认为,午门的用处大概有这么三项:一是逢什么大典时,皇上登上城楼接见外国使节。二是献俘。打了胜仗(一般都是镇压了少数民族),要把俘虏的代表人物押解到京城来。第三,是在这里举行廷杖。廷杖,就是在朝廷上受杖。不过把一位大臣按到在太和殿上打屁股,也实在不太像样子,所以都在午门外举行。
《午门忆旧》这篇散文名为“忆旧”,实际上却主要是关于午门建筑风格和功能特点等方面诸多掌故的介绍。因而散文的主体部分不是人事,而是旧物,叙述者的情致便在对于旧物的描述中隐隐地透露出来了。读者可注意这篇文章与一般“散文”的差别,并细心领会作者在状物、叙事时文字的特色。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除开头、结尾外、中间三部分为:午门建筑、午门功用,午门暂作历史博物馆。
作者以闲谈的态度,叙写当年在紫禁城午门的一段生活,追忆旧日的自然景观 、轶闻掌故,风物人情,将雅与俗兼容并蓄,合二为一,叙述者的情感在对于旧物的描述中隐隐地透露出来,是一篇很耐读的“忆旧”散文。
文章情感诚恳亲切,而略带苦涩颓唐的情致和悲怆苍凉的忧患意识(请读文章最后两段文字,细细体味)。
这篇文章的语言文字、娓娓而谈,不事雕饰,清新典雅而又不失怡然自得,洒脱、通俗的散谈之风。
标签:
备课资料
汪曾祺《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杨绛《隐身衣》导读
下一篇:
贾平凹《商州又录》导读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