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577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藤野先生

鲁 迅

教学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清文章线索;

3、对反语运用的理解;

4、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线索。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与他人的因素,而老师又是其中很重要的角色.大家所熟悉的鲁迅先生也是这样.

  师: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记得三味书屋中老先生的名字吗?

      (寿镜吾)

  师:今天,我们再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字一起认识一下鲁迅先生的另一位老师 藤野先生。去看看这位洋老师给了鲁迅怎样的印象和影响。

二、背景资料:

 

三、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边读边划,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师:读懂了吗?

生:(很可能不容易读懂)

师:这一课比较难懂,所以必须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我们同学平时要多读多思考。

(约4分钟左右,学生读完后)

师:下面我们先整体理解课文,先做几个简单的填空题。我们一起看投影:

师:《藤野先生》选自     ,作者        ,体裁是      。 

生:《朝花夕拾》……鲁迅……散文。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还有哪几篇选自《朝花夕拾》?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师:对了。记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师:好的, 同学们了解的本文的文学常识后就来解读文本吧。

师:从全文看,鲁迅写了在那几个地方发生的事情?

生:东京……仙台……中国

(也可能会说到日暮里,上野等次要地名,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要从整体把握)

师:这里用到了三个地名,这涉及到鲁迅的经历,

下面老师再提供一则小资料——与本文相关的鲁迅经历。 
师:是啊,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在东京,仙台以机会过后在中国发生的事情,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些事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

例如:在东京:1)清国留学生的辫子很“标致”

              2)“清国留学生学跳舞”还有

备:在仙台:

在中国:13)回国后,忆藤野先生

14)丢、寻藤野先生添改过的讲义

四、精读赏析,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一)阅读“在东京”这一片段,细细品读,体会语言中修辞的运用及其蕴含的情感。

师:咱们齐读第一自然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注意圈点勾画

师:上野公园,是东京最大的公园,也是东京的文化中心。这里原来是德川幕府的家庙和一些诸侯的私邸,1873年改为公园。公园面积很大,内有东京国立博物馆、国立科学博物馆、国立西洋美术馆、都立美术馆等,有“史迹和文化财物的宝库”之称。 

上野公园的著名还在于每年春天盛开的樱花,上野赏樱是东京人的传统习俗。下面我们看几幅图片(图:上野公园、樱花)…… 

师:学习这一段,要特别理解外貌描写的艺术匠心。先请找出这一段中的外貌描写。 

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师:把这几句大声读一遍……作者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并非全面描写,而是只抓一个特点。想一想抓了什么特点?  

生:抓住了辫子的特点……抓住了“头顶上盘着大辫子”的特点。 

师:对,问题是为什么抓这个特点? 

生:因为清朝人留辫子。 

师:留辫子就该抓吗?他们也穿衣服啊,为什么不抓?他们也是黄皮肤黑眼睛啊,为什么不抓? 

生:我觉得从辫子可以看出对大清的态度,那时的革命者是剪掉辫子的。 

师:对喽,在当时,有没有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抓住这一特点,就不仅画出了他们的皮囊,更画出了他们的灵魂。 

师:理解作者修辞的艺术。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暗喻……夸张。 

师:有夸张吗?夸张有两条要求:第一,必须是明显的吹大话——有座楼有10米高,你说它有12米,不能叫夸张,你得说它“高耸入云”才行。第二,也不能夸张得没边没沿——说它高到月亮上去了,就不行了——帽子再高,也不能富士山那么高,所以不能说是夸张。说是比喻,就不仅表现了它的高,而且表现出了它的—— 

生:形状。 

师:对,既形象,又有嘲讽意味。接着看看富士山的介绍,看看形象不形象。 

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峰,位于本州岛的东南部,距日本首都东京80公里,俯瞰波涛滚滚的太平洋。它是个圆锥形的火山,海拔3776米,山巅终年白雪皑皑,顶上有一个直径800米、深200多米的火山湖。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征。 (图) 

师: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 

生: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师:“鉴”是什么意思? 



展开全文阅读生:镜子……用作动词,照镜子。 

师:油光可鉴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有讽刺作用。 

师:下面是“说文解字”:“监”与“鉴”——监,古文字象一个人在盛水的“皿”中照自己的影子,意思是“照镜子”,引申为“镜子”。(图)你看出来了吗——右上角是一个人,左上角是一只眼睛,下面是“皿”。 

生:看出来了。 

后来有了铜镜,“监”又写成了“鉴”。这说明“鉴”的本意是什么? 

生:照镜子。 

师: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是什么意思? 

生:漂亮。 

师: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 

生:反语。 

师:表达什么感情? 

生: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师:对。下面朗读“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那是在学跳舞。”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加红色的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几本”表示可买的书不多; 

生:“有时”表示值得一转的机会也不多; 

生:“倒也还”表示语义勉强。 

师:如果你家长问我,你的语文成绩怎么样,我说“好”,与“还好”或“到也还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精通时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了解许多无聊的事。 

师:为什么不说是“了解许多无聊的事人”? 

生:这也是讽刺说法……对“清国留学生”充满厌恶。 

师:这就又有一个问题了——鲁迅为什么那么厌恶“清国留学生”? 

生:这些“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他们忠君保皇…… 

师:答这个问题,你得从清国留学生和鲁迅两方面答——

看看老师的答案: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在国家危亡之时,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而且思想腐朽,忠君保皇。因此鲁迅厌恶他们.

生:老师的好…… 

师:是不是这样,有诗为证: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师:看懂了吗? 

生:没有。 

师:所以老师给你翻译成了新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对你的眷恋,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师:还要理解这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这一段并没有写藤野先生,是否离题? 

生:不离题。 

师:为什么? 

生: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在仙台的事。 

师:你的意思大致是对的,但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具体一些。我问,没有写藤野先生,为什么不离题,你答“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在仙台的事”,行吗? 

生:不行……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师:这就对了。另外,这还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精神。

生:爱国主义精神。

五、本堂课小结:

这堂课我们通过整体感知了解了本文所叙述的一系列事件,并且详细品读了课文的第一部分,明白了这一部分交代了鲁迅当初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鲁迅对祖国的深深地热爱。

六、作业:

预习后面两块内容:在仙台,和回到国内。反复品读文章,试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体会中包含的多种情感。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一堂课内容并导入

师:上一堂课我们讲解了在东京这一块内容,我课后叫同学们回去预习后面的两部分内容。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品读后面的文章

二、阅读“添改讲义” 

师:下面先朗读“过了一星期……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师:“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根据上下文推断,这两个“讲义”各是什么意思? 

生:第一个是讲课内容,第二个是课堂笔记。 

师: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我”为什么“很吃了一惊”? 

生: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师:“我”为什么“不安和感激”? 

生: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许多脱漏和错误,让先生劳神费力;感激,是因为得到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师: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便”可以删除吗? 

生:不可以。“便”表现归还得快……说明藤野先生重视、抓得紧。 

师:“添改”改为“修改”,可以吗? 

生:不可以。“添改”比“修改”更费心。  

师: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讲义是否偶一为之? 

师:藤野先生添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他什么思想品质? 

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学生的热情关心…… 

三、阅读“弃医从文” 

师:下面朗读“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爱国青年也愤然……   

师:“爱国青年”是一伙怎样的人? 

生: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称他们为“爱国青年”有讽刺意味。 

师:“爱国青年”上的引号表示什么? 

生:表示讽刺……表示否定……表示特殊含义。 

师:究竟表示什么,请同学们看课本254页《标点符号简表》。……究竟表示什么? 

生:表示特殊含义。 

师:根据是—— 

生:“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表示。” 

师:对喽。这种用法叫做“表示特殊含义”。 

师: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根据后文推测一下,“爱国青年”写给鲁迅的匿名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攻击鲁迅成绩没有落第,是因为从藤野先生处知道了题目。 

师:课文有一段议论: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弱国的学生都是低能儿吗? 

生:不是。 

师:那鲁迅为什么这样说? 鲁迅真的是这样认为的吗?

生:这是反语。  

师:对,这是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他们认为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鲁迅60分以上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预先得了藤野先生漏泄出来的题目。这句话不应说是反语,应该说是表达了鲁迅极为愤慨的感情。这句话的理解很重要的,生:“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 

师:再朗读“第二年添教霉菌学……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师:这三个“他们”是指谁? 

生:第一个是日本“爱国青年”,第二个也是“爱国青年”,第三个是中国人。 

师:中国人吗?不准确吧? 

生:是围观的中国人……是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师:这才对。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自然”可以删除吗?……是不是因为这次战争日本打胜了,就说“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展开余文
生:是……不是……这是说日本人总是自吹自擂,狂妄自大。……我觉得这是揭露他们只宣传自己的胜利,不宣传自己的失败。 

师:是,日本军国主义肯定是实行严格的新闻控制,进行政治欺骗——没有新闻自由、实行专制独裁的国家和政党都是这样,他们的宣传机器是不允许发表反对意见的…… 

师: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为什么特别听得刺耳? 

生:因为受到了伤害。 

师:什么受到了伤害?  

生: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 

师: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意见变化了”是指什么? 

生:指弃医从文。 

师:对,但为什么弃医从文呢? 

 我们课本下面的注释有,找到了没有? 

生:找到了。 

师:然后我们归纳一下要点:——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我的意见”指—— 

生:学医救国。 

师:“变化”指—— 

生:弃医从文。 

师:“变化”的原因是—— 

生:(念课文下面的脚注) 

师:不能这样念,太多了,很不容易背过;要归纳要点。 

生:认识到医学不能救国,要改变国民的精神。 

师:意思对,但表述得不完备,最多只能得一半分。 

生:认识到医学不能救国,要改变国民的精神,首先是靠文艺。 

师:认识到医学只能治病,不能救国,比治病更重要的是改变国民的精神,而改变国民精神首先是靠文艺。 

四、探究性学习 

师:课文学完了,你们大概认为基本上读懂了,下面我们填个表,说明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什么思想品质——看你们是不是真正读懂了。 

师:……填完了吗? 

生:填完了。  

师:还有吗? 

师:据说日本人个个都是工作狂,个个都很认真负责,下班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自动加班……我想比藤野先生更认真负责的大有人在,鲁迅为什么不写他们而写藤野先生,还说他“伟大”?还有,藤野先生是否对每个学生都如此“认真负责”? 

生:不是? 

师:证据是什么? 

生:他只给鲁迅一个人修改讲义……是添改讲义……鲁迅没写给别人添改讲义……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讲义还引起了日本学生的不满…… 

师:是啊。 

生:我觉得藤野先生的品质应该是“不怀民族偏见”……是“一视同仁”。 

师:“不怀民族偏见”和“一视同仁”,表述得到位吗? 如果在现在,这样的一种感情是很常见的,但是当时日本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师:告诉你们一个探究的方法:理解人物品质或文章主题,往往需要了解时代背景。 

师:你们知道当时弥漫日本全国的风气是—— 

生:鄙视中国人。 

师:鄙视到什么程度?文中怎么说的? 

生: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  

师:在什么风气下的热情友好与尊重? 

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 

师:答对了。那么前面的表格应修改为: 

序号事例         思想品质 

1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5惜别                友好与尊重 

             

“认真负责”之类,只是浅层次的理解;这个,才是深层次了。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热情友好与尊重——因难能而可贵啊!所以,鲁迅才说他“伟大”。应该说,这才是对《藤野先生》的正确理解,读到这里,才能算读懂…… 

四、归纳小结

师:关于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回顾一下:课文中哪些事例渗透着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生: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生:对“爱国青年”的愤怒; 

生:弃医从文…… 

师:再提一个问题,写“爱国青年”是什么目的? 

生:是反衬……反衬藤野先生。 

师:具体反衬什么? 

生:反衬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也反衬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写其他教职员对鲁迅先生的关心与优待是什么目的? 

生:也是反衬藤野先生的品质……这些人优待鲁迅,只是“物以稀为贵”,不是尊重。 

师:还是反衬吗? 

生:不是,是正衬。 

师:对。你能区别正衬和反衬吗?……比如,用你的个子很低,衬托我个子很高,这是—— 

生:反衬。 

师:先写你的个子很高,再写我比你还高,这是—— 

生:正衬。 

现在我们可以归纳《藤野先生》的线索了,

应是一明一暗两个方面: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记下来。 

五、作业

写作(或说话)练习:任选一位老师或者同学老师,抓住他的特点写一段话,让大家猜是谁,以猜出者为成功。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列夫托尔斯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下一篇:王维《辛夷坞》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