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71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人教版高二选修)
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在传达思想方面的特点,体味抽象的思想在诗人的笔下如何转化为丰富的感性。
2.分析诗人在运思、用词、布局谋篇等方面的创造性,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诗歌独特性的认识。
3.以诗歌启迪学生的智性思考,激发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4.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在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中,发展健全的人格。
单元教学设想
诗歌虽然以抒情为本,但往往也包含了对世界、人生的思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诗歌与思想的关系,引导学生体味诗歌所提供的有关人生、世界的特殊知识,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不是抽象的说理,而是从具体的形象、经验出发,让思想本身也有可感性。读者就像闻玫瑰花一样,可以直接闻到思想的香味。
本单元编选的诗作都具有一定的哲理内涵,耐人寻味,值得反复咀嚼、回味:歌德的《漫游者夜歌》以一个登山人的视角,简练地勾勒出山巅之上万籁俱寂的自然,含蓄地暗示出人与宇宙之间的隐秘关联;《石榴》将人的头颅比作阳光中开裂的石榴,在二者的类比中,探讨了人思想的成熟过程;《雪夜林边驻脚》则以雪夜之中神秘又迷人的树林,象征了人生某种不确定的状态。自主阅读部分的《鲁拜集六十六首》(节选),是伊朗古代的诗歌名篇,短小精悍,擅用譬喻,寄托了诗人对时间、生命的咏叹;《园丁集》(节选)、《你无法扑灭一种火》,也都选取某种独特的人生感受,从中引出微妙的哲理。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诗歌内涵的讲解当然是重要的一环,但注意不要提供“标准答案”,应注重启发,留出解释的“空白”,在意义的不确定中,让学生更自由地进行感知。
二、在内涵的讲解之外,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作品的形式分析上,要引领学生思考诗人采用了哪些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段,将思想转化为诗意的感受,如《漫游者夜歌》中特殊的空间构成,《石榴》中意象鲜明、有力的使用,以及《雪夜林边驻脚》中动与静、“有声”与“无声”的反差等。
三、本单元也安排了实践的环节,如不同译本的比较、类似诗作的举例等,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强化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敏感,扩张阅读的空间,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咏物诗的写作练习,也能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写诗的甘苦。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当你老了》(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方法例说(人教版高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