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0040
标签:
教学论文
标点符号:点号
点号
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一、句号(参考口诀:语气陈述祁感缓,单复句后大团圆)
从语气上看
1.正宗陈述句。用于意思相对独立、结构相对完整的陈述句末尾。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衰变陈述句
(1).用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后。
如:我们回去吧。
(2)用在语气舒缓的感叹句后。
例:这地方真美呀。
从结构上分:
1、用在单句后。
(1)用在省略句后。
如:你叫什么名字?李美。
(2).用在无主句的后面。
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用在独词句后。
如:好。
2.用在复句的后面。
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注意:作品、书信、文件、等后面注明时间、地点、署名等文字之后可用可不用。
二、问号
(参考口诀:疑问语气问号全,选择句间逗相连.委婉祁使倒装末,疑问陈述逗句换)
从语气上分
(一)用于疑问句(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末尾
1、有疑而问
(1)一般疑问句
例: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
(2)特殊疑问句
a.用在特指问句中,每句问语后都加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如:你今年多大了?
b.用在选择问句中。一般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要用逗号。例
如:我们是革命呢,还是要现大洋?
例: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例《伶官传序》
C、若分句较长,或者为加强语气,或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或选择问句句群(3个以上)的每一问都要用问号,例: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D、若分句为复句,要酌情考虑。
例:伊拉克最近发生的武装袭击联军的事件,是萨达姆的支持者所为,还是其他分子的残余势力所为?抑或是伊拉克的部落势力所为?
2、无疑而问
(1)用在反问句后。
如:为什么我们不能刻苦一点呢?
例: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注意:反问句若语气缓和,末尾可用句号;若语气重可用感叹号。
如:堂堂大元帅受辱骂,这哪里还有什么尊重可言!
(2).用在设问句后。
如:我们能让你的计划实现吗?不会的。
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二)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请你们说话小声一点好不好?
从结构上分
1、用在表疑问的独词句后。
如:我?不可能吧。
2、若疑问句为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
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
注意:
(1)句子中对某词语有疑问或生卒年月不详时用问号,疑问句构成的标题后面也用问号。
如: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在不佳。
曹邺(816-?),桂林人。
(2)句号、问号均表示句末停顿。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有些句中虽有疑问词,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语气,句末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问号。
例如:关于什么是智力,国内外争论多年也没有定论。
例: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3)局部引用,可保留问号: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你在浪费时间吗?”的标语。
(4)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
三、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参考口诀:语气强烈用感叹,非主谓独词祁感串。叹词连用称语答,标语口号拟声叹)
从语气上看
1、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2、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祥林嫂,你放着吧!
例:小王,快来!快来!
例:哪里有唱得这样感人的!
例: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
从结构上看
1.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感叹号要放在句末。
如:多么雄伟壮观啊 ,万里长城!
2、语气强烈的独词句和非主谓句后。例:长城!
从词语上看
1、句前有叹词,后是感叹句,叹号放在句末。
如:啊,这儿多么美丽!
2、语气强烈的标语口号后,带有强烈感情的叹词后
例:墙上贴着“严禁吸烟!”的标语。啊呀!你走错啦。
3、在语气强烈的称呼语、应答词、拟声词后。
注意:
(1)、兼有两种语气的,例如兼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句子,通常应该根据句子的基本句式属于哪一种,根据这个句子用在哪个特定的地方所着重表示的语气,选用一个合适的点号。
展开全文阅读
例:这件事太难了,我该怎么办呢?
例:快去吧,这又有什么可犹豫的!
(2)
(3)两感叹句连用,后一句加叹号。例,啊,啊!春天来了。
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一、逗号(逗号是句中点号的重点)
(参考口诀:主后宾前倒装末,特殊谓补一重复。分句连词并列目,逗号用准末糊涂)
在单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1、表示句子里边的一般停顿。
例: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2、单句的一般成分之间——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状 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不用点号。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这些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1)、主语或谓语比较长或主语后带语气词,主语或谓语是主谓短语,或主语虽然短,但需要强调,主语和谓语中间通常要用逗号。
例: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主语较长)
例:她,就是这次比赛中唯一的女冠军。(强调主语)
例:你啊,还是这个老脾气。(主语后面带有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后面要用逗号)
例:你的申请,厂长已经同意了。(谓语是主谓短语)
(2)宾语较长,特别是当主谓短语或者动宾短语作宾语时,宾语前边往往要用逗号。
例:我知道,你是为中国战士的鲜血而痛惜……
例: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半个小时简化太极拳。
例:司机答应,把这批大学生尽快送到火车站。
(3)并列动词、形容词(谓语和补语)之间,尤其是较长的并列的词语之间,一般要用逗号。
例:政治的黑暗,阶级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品里都充分反映出来。
(4)、转折连词后可用逗号,以突出转折的意思。
例:我的身体不太好,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经好多了。
(5)、反复的词语之间要用逗号。
例:水,水,我要喝水。
(6)特殊成分前后
a、某些复指短语后头或组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张敏,我们的班长,昨天突然病了。
例:这位是总务主任,我们的管家人。
b、句子中除了一般成分外,还有独立成分。这些独立成分和一般成分之间要用逗 号。
例:我们,包括领导同志,明天都要去植树。
3、变式句中间要用逗号。
(1)、谓语前置的句子。
例:出来吧,你们!
(2)、定语后置的句子。
例: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3)、状语提到主语前头的句子。
例: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禾已经准备好了。
例:忽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
4、单句排比时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般 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在复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下边两种情况。
1、分句和分句之间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用逗号。
例: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闰土了。
2、一重复句内一定用逗号。
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少数关联词语后面必要可用。
例:祖冲之虽然驳斥了戴法兴的谬论,但是,他所编制的《大明历》还是被搁置了。
使用逗号需要注意的是:
(1)逗号虽然用处广泛,但也要注意用得恰当。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不要碰到句内停顿就加上逗号。用不用逗号既要看是否需要停顿,更要看结构上能否断开。有的长句子读起来中间需要停顿,但结构上不能断开,也就不能加逗号。下面这句话就是这样:
例: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 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 一个婴儿。
(2)由“把”“被”字组成的介宾短语和中心语,兼语和前面的动词联系都很紧 密,因此,介宾短语后面,兼语前后都不能用逗号。
例:我们一定要把党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例:主犯已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例:我们必须帮助青年人努力提高自已的文化素养。
二、顿号
(参考口诀:并列名代确数顿,连前要避叹与问。停小无歧遇约数,不用顿号要记住)
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词组之间的停顿。不过这种词语比用逗号隔开的并列词语更简短。它表示最小的停顿。
例:他引用了传说、民谣、古诗。
如:从1918年起,鲁迅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
1、四层并列用法:(最底层次不用顿号,高层用顿号,再高层用逗号,最高层用分号)
(1)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者停顿很小,又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用顿号。当然习惯上不须停顿的并列词语之间不加顿号。
例:这在母亲的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啊!其它如“工农业”“中外记者”“甲乙丙丁”等都是这样。
例:兄弟要敬重父母。
(2)表意需要可不加顿号:
例: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的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故都的秋》)
例: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鹭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寒露,每几天便是立冬,真真的怎么得了。《报秋》
(3)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如: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展开余文
(4)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分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
号。
例: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例: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 朦胧在这水气里。
例:直到十几天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大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这些。
2、并列数词
(1)概数并列不用顿号。如果是数字省略语,就要用顿号。
例:三四米 三五天 十五六顿 十之七八
例: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体部分。
如: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
例:这瓷器有五六百年历史了。
(2)确数之间要用顿号。
例:这篇文章至少有三、四个病句。
例:第三、四组的同学下午体检。
3、并列动词形容词,并列谓语、定语、状语、补语或复指短语(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状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1)、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
如: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例:一群年轻人在唱歌,跳舞。
(2)、并列的短语作定语时要用顿号
例:
(3)、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4)、并列成分做补语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例: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感人。
4、并列短语(多为动词形容词)简单或是单个词或成语,它们之间则用顿号。
如:抗战、团结、进步,这是共产党的三大方针。
如: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相反,(1)如果并列短语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2)如果要把简短的并列词语加以强调,这些并列词语之间就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次采访,你必须带三四样东西:钢笔,录音机,照相机。
5、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并列词语结合得紧,中间不用顿号。
并列词语用于标题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6、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用顿号
7、复指短语
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一个“小”辈。
号。
注意:
(1)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2)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不必要再用顿号。多个并列词语,前面的之间用顿号,最后两个词语之间用“和”或“及”等。
例:我国科学、文化、文艺、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例,义理、考据和辞章。
只有两项并列词语的,一般不用顿号,而用“和”“及”等连词。
(3)并列词语之间有问号或叹号的,不再用顿号不是并列词语之间不应用顿号。
例:我家住北京朝阳区、和平里。(此句顿号前后是领属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没有停顿,不应该用顿号。
(4)集合词语反复词语中不用顿号。
例:公安干警
三、分号
1、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
(1)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
如:阅读有许多好处:它能扩大你的知识面;能陶冶你的情操;能提高你的审美能力;等等。
(2)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
例:
(3)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或只一层)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凡是用逗号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逗号。
例: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分号改为逗号)
(5)、凡是用逗号不能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并列关系时,分句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谱”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分号(强调层次),另还要去掉引号(不是强调的对象)。
2、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例:她今年已经十八岁了,个子也长成了,按说该找个婆家;可是她母亲总是一个劲地说他还小。
注意:(1)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
如: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2)分句间没有逗号不可直接用分号。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都是句内点号,但是停顿时间有长短之分,不能乱了次序。停顿先用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例:辽宁官员谈“死虎事件”中不能上山救虎三点原因:其一是经验不足;其二是没有专业捕兽队伍;其三是捕兽枪支不够。“三点原因”之间没有逗号,并且停顿较小,不能用分号,应用逗号。
(3)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的分句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分号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间。它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
例: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4)句中已用。?!就不可再用句内点号
四、冒号:
冒号的基本用处是提示下文和总括上文。它表示较大的停顿。
(一)提示下文:
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下边,有引起收信人、听众注意的意思。
2、用在“某某说”后面,表示后面是引用的话。
3、用在提示性的话或用在总提的话的末尾,表示后边有话要说。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者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分号表示分条说明一个完整意思
例: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 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
如:日期: 10月20日
地点: 县剧院
例: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例:我们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
如:我们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项复习阶段;第二阶段为综合复习阶段;第三阶段……
4、表示后面是补充说明或解释性的话。
例: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5、用在强调动词后面的宾语,提起读者注意。冒号前的动词常用的有:“想”“说”“问”“是”“记住”“认为”“证明”“宣布”“指出”等,宾语往往较长或复杂。
例: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例:事实证明:你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
(二)总括上文:
在分项或从几个方面说了以后,用冒号表示后面还有一句总括的话。
例: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例:她是秋天没丈夫的;他有一个小叔子,小她十岁;她靠打柴为生:我知道的就这些。
需要注意的是:
(1)冒号是句内点号。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了上述“想”“说”等动词),就不要用冒号。
例:华老师批评他:不遵守课堂纪律。(冒号没有提示作用,因此应删掉冒号。)
例:我认为这首诗很好。(没有冒号,使用正确)
(2)冒号一般管到句末,①如果需要延长,要管几句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例:本词典主要作了如下修订:一、增加了一千多个新词;二修改了释义下确切之处。例:姐姐来信说:“最近上海天气很热。妈妈已迁入新居。”
②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
如: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上映。(此句中的冒号应去掉)
③句中短暂停顿不用冒号。
例: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解析] 冒号应一管到底,可是这里只能管到三位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却不能管到最后一句“在一起畅谈往事”。所以,冒号改为破折号,起局部解释作用。
(3)“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中间或者后边,不用冒号。例:李老师说:“我走了还有王老师,王老师会照顾她的。”
例:“谢谢你,”李老师说,“车快来了吧?”
例:“李老师,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范福喜问。
(4)带有强烈感情和表示大声呼叫的称呼语后边不用冒号,用叹号;属于相互交谈的称呼语后边一般也不用冒号,用逗号。
展开余文
例: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例:小高,这是你的票。
(5)不要在一个句子里套用两个冒号。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
例: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了三多现象: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这句话改为: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归纳为三多: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如:他在文中指出: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比如说:国家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第二个冒号应删去。)
例: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 [解析]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6)部分引用别人的话,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文前不用冒号。
如: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应将冒号换成逗号)
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解析] 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标签:
教学论文
标点符号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标点符号:标号
下一篇:
标点符号歌诀(语文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