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359
标签:
教学论文
让阅读走的更远
《 语文课程标准》 中突出了阅读的重要地位, 但总体看来对课 内阅读要求多而且翔实, 对课 外阅读规定相对简略 ; 关于阅读的各项要求主要针对课 内,课 外阅读似乎扮演 了 “ 零食” 的角色; 对教师自身的阅读方面没有具体的要求。面对阅读 , 我们的教师该何去何从?我们拿什么来促使学生的 阅读走得更远?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 给教师的建议》 , 让我对阅读不 得不重新审视。
阅读——备好课的奥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教科书里所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 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 只是沧海一粟。换句话说 , 我们 实际上一直 在教给孩子“ 一粟” , 因为我们没有一个知识的“ 沧海” 。 要改变现状, 就得学会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 , 而奥秘就在于阅读。 “ 每天不间断的读书,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 每日不断, 注入思想的大河。” 持之以恒, 我们的知识背景就会越来越广阔,我们就能驾轻就熟地教授学科知 识,我们也就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而不是关注教 案。 当然,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师大量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教 师应付 明天的课 ,而是期望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 识的渴求。可见,让读 书成为教 师的一种 习惯是 多么有 意义! 读书, 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可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可改变教师人生态度……
与此同时, 作为一个有l 3 年教龄的教师, 当我读到这段话时, 又满怀愧疚。“ 希望你参加工作十年的 时候,教科书在你眼里就浅易的像识字课本一样, 只有在这样的备课下, 你才可以说为了 上好一节课, 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 我惭愧 自己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后悔 自己没有早一点遇到苏霍姆林斯基 的这本书。以前 的 自己 就像一个初学太极的人, 只会模仿着摆动作, 并没有提神运气, 从 内心里领会真意。 重新审视 阅读 , 我发现只有阅读, 阅读 , 再阅读 , 才能让我们达到教学的真境界 。
阅读——转化后进生的手段
对那些学习迟缓的学生,我们一般会很 负责任地为他们补课, 反复讲解; 或者拿出本该休息的时间来帮助他;或者让他大量地做练习。但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因为学生和老师
的努力而改善 。苏霍姆林斯基很不认 同我们的做法,他说: “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 “ 阅读 , 阅读 , 再阅读” 是最好的办法。把孩子解放出来,让他读适合的课外书 就能提高成绩? 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反思。 后进生落后的原因一般有这样几种:要么对学习不感兴趣,要么不理解文字中各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 要么是自身的习惯问题。 原因不同, 但是本质一样, 他们没有爱上阅读 ,没有学会阅读, 不会边阅读边思考, 更没有体验过阅读带给他的快感。而教师只是把目光停留在他不会的题目上,却没有留意学生知识和智慧的源泉一直是封闭的。因为没有一条知识与智慧的河流来滋养,我们补课时给予他们的知识像孤立的水珠 滴在干涸的河床 , 顷刻即逝,而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让这条河里蓄满水。
苏霍姆林斯基一语道 出了我们这种 “ 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式的教育方法的弊端。同 样 ,苏霍姆林斯基并不仅仅把 阅读 当成转化后进生的一种手段 ,他提醒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生活在知识的海洋里。
重新审视阅读,它不仅是师生的一种全新的体验, 更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方法。
阅读——走进学生心灵的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说: “ 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 深思熟虑地、 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门艺术, 就必须多读书、 多思考。”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阅读丰富自己, 让 自己的行为中有爱, 爱中有智慧。 阅读能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反生对教师的尊重, 不外乎人格和学识, 而这些都和教师的阅读有关。一个学识渊博的教
师和一个只知道照本宣科的教师对学生的吸 引力差别非常大。 阅读不仅是职业的需要, 也 应该是作 为一个人走 向心灵丰 实的必经之 路。 现在提倡师生共成长, 教师责无旁贷地应成为学生阅读的楷模。阅读儿童的书, 阅读儿童心理的书, 阅读 一切经典, 只有这样, 你才能成为一个了解儿 童的、 和儿童有共同语言的人, 你才会拿到走 向学生心灵的通行证。 还记得和孩子们共读课文 《 时代广场的 蟋蟀》 的情形, 我们一起读“ 塔克一辈子的积 蓄” 这一章时, 学生们绘声绘色地朗读, 还不 时模仿老鼠发出吱吱的叫声, 完全没有羞涩、 拘束之感, 甚至邀请我当老鼠塔克。 我们一起 走进了故事中, 交流着读书的感受。 是阅读拉 近 了我们的关 系,是 阅读让我们敞开 了彼此 的心灵。
其 实,运用阅读和孩子交往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每位教师都有义务将阅读培养成 学生的第一爱好,并且借此让 自己更加贴近 学生的心灵。 我想, 如果有一天, 作为老师的我们能 自 信而快乐地对所有的学生说: “ 孩子,老师在 书中等你!” 此刻, 我们也就理解了阅读的真谛。
标签:
教学论文
让阅读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浅谈考试作文的选材观(人教版必修)
下一篇:
论语文课堂的亲和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