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2341  
标签:教师随笔
徐志摩——文化界的热点(上)


 

  自从那个非同寻常的死之后,徐志摩一直是文化界的热点,经久不衰且历久弥新。不说别的了,光他与几个女人的情感纠葛,就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几个女人中, 张幼仪的名分最尊贵,原配夫人,感情最平淡,七年后离异。   

  徐志摩经历过的女人有:张幼仪、林徽因、凌叔华、陆小曼、韩湘眉,不少了吧,这只是中国的。   

  和张幼仪的感情,除了半篇《离婚通告》(另半篇未查出)和徐志摩的那封大话连篇的信之外,没有任何确实的证据。通常人们总是说,婚姻后不怎么融洽,离了婚反倒互相体贴。这些话都是徐志摩的朋友说的,怕靠不住,就是靠得住也是表象。实情是,无论离婚前还是离婚后,甚至徐志摩死后五十多年,张幼仪从不吐一点儿口风。   

  这正是张幼仪的贤慧,论者又会这么说:太离谱了,怎么就不想想,让她说什么好呢。说徐志摩好吧,人家跟你离了,说不好吧,弃妇之外还得加个妒妇。吃不到嘴的葡萄是酸的,自己吃了一半儿,叫别人夺去的葡萄就更酸了。   

  几十年过去了,这苦命人终于在去世前说了实话。她活了88岁,1988年在纽约去世。她的侄孙女张邦梅小姐,1996年9月在美国出版了英文著作《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由道布里几出版社出版。两人关系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张邦梅是张幼仪的八弟张禹九的孙女。她的父亲是耶鲁大学的教授,她已是第三代移民,毕业于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系,主修中国文学,之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法律学位,曾在纽约任律师。从1983年到1988年张幼仪去世前, 她和姑婆谈了五年, 先写成毕业论文,再充实成传记著作。“姑婆看过我的论文”,内容的真实性是可以信赖的。会不会肆意诋毁呢?也不用担心,作者反复强调,张家始终以徐志摩为荣,张禹九临终叮嘱孙女,写书时“对徐志摩要忠厚些”。就是这位爷爷,遗嘱中要家人在他的葬礼上朗诵几首徐志摩的诗。   

  起初她是怀着敬仰的心情来探索徐志摩与姑婆的婚姻的,而事实却一次次地引起她的质疑与愤懑,为姑婆所受的屈辱,为徐志摩的冷酷无情。 
 

 

     她万万没有想到,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是那样鄙弃张幼仪。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我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   

  1920年冬,张幼仪出国与丈夫团聚, 过去都认为是徐志摩思念妻子, 写了那封乞求父亲的信。现在知道了,这封信多半也是应张君劢之请而写的。分居数年又有了子嗣,当时的情势,没有理由不让张幼仪出国。 不是徐志摩要送她去的,而是婆家送她去的。 而公婆所以送她去的理由,也只是提醒徐志摩对家里的责任。再没有比张幼仪本人的这个解释更为合理的了。

 

 

标签:教师随笔 徐志摩—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徐志摩——文化界的热点(下)
下一篇:鲁迅生平简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