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301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愿化泥土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泥土”的象征意义,感受作家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领会本文通过对生活片段的回忆,抒发感情的写作特点。

(三)感受作品说真话,抒真情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泥土”的象征意义,感受作家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领会本文通过对生活片段的回忆,抒发感情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辅助:多媒体

四、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一)作家简介

(二)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作家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怀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距离101周岁华诞还有39天的时候,巴金驾鹤西游。怀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重温他的话语,在娓娓道来的叙说中,老人仿佛还在我们中间;怀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的理想――说真话――薪火相传,这个诫条像一只牛虻,时刻叮咬着充满虚饰的人间;怀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完成他未竟的愿望――建立文革博物馆,最大程度地还原那段群魔乱舞的历史,直面我们这个民族耻辱的传统。巴老走了,留下了他坦荡的人生历程,可我们能完成最好的怀念吗?

二)作家简介(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1.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灭亡》发表,正式走上文学道路。上世纪3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激烈的情感喷发来倾吐对不合理社会的痛恨和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而后对现实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开始关注小人物的生存悲剧,发表了《慈园》、《寒夜》等感情更蕴藉、思想更深刻的作品,为后来的研究界更为推崇。“文革”后,拷问自我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随想录》1989年获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2.对巴金的评价

v 一个多世纪的生命长河,淌过崇山,流过峻岭,穿过峡谷,在这一刻停留了。巴金,多少人在呼唤这一名字,多少人在哀哭中国文坛的参天大树倒下了。

v 伟岸的巴金,是以他卓越的人品、文品,屹立在中国文坛,存活于人们心中的。他留给我们的财富,是以数字无法计算的,是以金钱无法买到的,是以文字无法表全的。文坛,因他而生辉;国家,因他而美丽;人民,因他而自豪。

v “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曹禺

v “巴老的文学精神会永远留存下去,他的文学和我们的土地、国家和人民真正的血脉相连,曾经鼓励着一代中国青年追求真理。可是近些年来这种文学精神被一些人淡化了,被他们轻视,我要说的是,太阳也有日食,月亮也会有月食,巴老的文学有着自己的历史价值,要用历史的文学批评的眼光来看待他,巴老的作品是我们民族变革的一面镜子,他是中国文学的良心,这是不容否认的。”——李国文

v “他是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 。”——陈思

v 有人曾说,在那些暴风骤雨的岁月里,青年人最爱读的便是鲁迅和巴金,鲁迅让人斗志昂扬,宁死不屈.而巴金给人的却是至久的温情和最沉湎的关怀.他让人心安,而思路.让人望远,而直行.他给人以灯火般通亮的道路,让人在黑暗里探明方向.

v 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曾在贺巴金九十诞辰的电文中说:“你活得太苦,太累,太不容易!”

(三)重温巴金的话(或放在课文解读之后展示,进一步理解课文中表现的思想情感)

1.燃烧“我绝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2.“我是一块木柴,我愿意让自己化成灰烬,给人间一点温暖。”

3.我写因为我有话要说,我发表因为我欠债要还,十年浩劫教会一些人习惯于沉默,但十年的血债又压得平时沉默的人发出连声的呼喊。我有一肚子的话,也有一肚子的火,还有在油锅里反复煎了十年的一身骨头。火不熄灭,话被烧成灰,在心头越积越多,我不把它们倾吐出来,清楚干净,就无法不做噩梦,就不能平静地度过我晚年的最后日子,甚至可以说我永远闭不了眼睛。“

4.巴金在《愿化泥土》序中谈道:“我空着两手来到人间,不能白白的撒手而去。我的心燃烧了几十年,即使有一天它同骨头一道化为灰烬,灰堆中的火星也不会给倾盆大雨浇灭,这热灰将同泥土掺和在一起,让前进的脚带到我不曾到过的地方!”这激越的字里行间中,是一份为了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情怀。也正是这份执着的追求和远方一盏永不灭的红光,让巴金在人生历程的搏斗中,从未犹豫,从未退缩。

《愿化泥土》也叫作《病中记》

(四)通读全文,了解思想内容

1.了解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热爱泥土,“愿化泥土”的奉献精神

提示:感慨友人“长期住在国外是不幸的事”;两次去法国的不同感受;对六七十年前的往事(自己熟悉的平凡而善良的人民)的怀念;文后三段内容的直接抒情(感情强烈:思想冲破一切阻碍、难关;“我永远同你们……”;“我唯一的心愿……”)

2.理解作家对人民的深沉的爱

(1)说说文中劳动人民的形象及其对作家的影响(可作为对热爱人民的内容分析提示)

  文章以思乡情重发端,再现了作者儿时思想的导师——身为普通劳动者的轿夫老周、听差赵大爷地位卑下、心地善良而情操美好的形象,以及他们给作者的人生影响。

  在作者看来,他们总是“被生活亏待”,有着“讲不完的被损害、受侮辱的生活故事”,一盏烟灯、一床破席几乎是他们生活物资的全部。但他们善良、慷慨和无私,品德美好,“我的正义、公道、平等的观念也是在门房和马房里培养起来的。”这样的话语,其实就是对轿夫老周、听差赵大爷的形象的完美概括。“人要忠心”“我不光是抬轿子。只要对人有好处,就让大家踏着我走过去” 这样的话语,其实就是他们无私奉献的最朴实的写照。这种在苦难中净化了的心灵照亮了作者的生活,进而解救了作者,将他的私心杂念化成灰烬。巴金给人的常常是至久的温情和沉湎的关怀,着墨不多的轿夫老周、听差赵大爷的形象刻画,也不禁使人潸然动情,肃然起敬。


展开全文阅读
(2)思考练习二

提示:作者从小便同情生活于门房马房中的下层人民,并在他们的生活处境、言谈行为间感受到了通过受苦净化心灵,甘于奉献自我的牺牲精神。而“文革”十年,非人的磨难与受苦则让作者更深层地领会到了从小所感受到的那种精神,并从中汲取了慰藉心灵、拥抱生命的力量。

(五)作业:理解作家“愿化泥土”的心愿(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

(一)理解“泥土”的象征意义

(二)领会本文通过对生活片段的回忆,抒发感情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泥土”的象征意义(练习一)

1.“泥土”在文中代表的是一种热爱生活、甘为他人奉献的无私精神。因为他深深热爱祖国和人民,希望自己能成为对他人有用的人,而甘愿化为牺牲自己、奉献他人的“泥土”。

2.拓展阅读:(练习四)

简析鲁藜、龚自珍、艾青、臧克家的诗歌,加深理解意象“泥土”

v 《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v 三代(臧克家)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葬埋

提示:

v 巴金的《愿化泥土》展示的是甘于奉献自我、热爱祖国人民的深情;鲁藜的愿化泥土,则表现了年轻一代从平凡见伟大,在平凡中寻求自我表现价值的理想主义精神。龚自珍的诗,落花满地,本来可伤,诗人却设想片片落花可以化成泥土,然后又可培护蓓蕾,从而显示落花也更有情,其情在于幻化为护花的淤泥而尽培植作用。

(二)领会本文通过对生活片断的回忆,抒发感情的特点。(联系练习三)

明确:

叙事抒情,将各个时期相关的横段面(生活片断的回忆)串联在一起,从而抒发一个共同的主题:热爱对祖国人民深层的爱,甘于奉献自我的牺牲精神。

如文章开头从访问法国朋友而引起的思国之情写起,到少年成都公馆在下层人民那里所受到的“人要忠心”的教育,都和这种情感的抒发紧密结合在一起。写“文革”时期遭受的厄运,更是从逆境的叙写中书写了通过受苦净化心灵,无私奉献精神给自身所带来的精神力量。总之,作者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无时不弥漫在过去、现在生活片段断的叙写中,构成了和谐的抒情整体。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愿化泥土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白居易诗四首:轻肥、杜陵叟、花非花、问刘十九
下一篇:登台者的孤独——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鉴赏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