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作品赏析
阅读:50943  
标签:作品赏析
张籍《节妇吟》赏析


  唐·张籍 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作者简介

  张籍(约公元766—约830)字文昌,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其乐府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字句浅释

  题解: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吟:一种诗体的名称。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缠绵:情意深厚。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襦:短衣、短袄。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良人:丈夫。戟:一种古代的兵器。明光:明光殿,此指皇宫。事:服事、侍奉。拟:打算。

  全诗串讲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著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著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我侍奉丈夫发誓要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只恨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言外之意

  据本诗另一版本,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这首诗实际上是作者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只不过用了比兴手法,说得比较委婉、客气。

  下面把比喻层面的内涵大略串讲一下(注意,用夫妇比喻君臣在古诗中是一个传统用法):你明知我是皇上的官员身在朝廷,却还勾引我不惜地位和名声。感激你对我的深情厚意,我把你的美意记在了心里。我住在离皇上很近的京城里,皇上在宫中执掌著最高权力。我知你对我是真心一片,但我为朝廷效力,还是要忠于皇上和中央政权。我现在拒绝你的请求和许诺,心中很是伤感,只恨我没能遇到你,在我被皇上任官以前。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象一个节妇守住了真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但当时李师道是个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

  此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全诗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

  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你虽有一番‘好意’,我不得不拒绝。”这就是张籍所要表达的,可是它表达得这样委婉,李师道读了,也就无可奈何了。

标签:作品赏析 张籍《节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李商隐《柳》赏析
下一篇: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