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895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草莓(沪教版高二必修)
 《草莓》教学设计

                                                 沪新中学    唐  敏

                                               执教班级:高二(1)班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到作者借草莓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哲理的感悟。并学习掌握其中运用的相似联想的写法,理清文章思路。

2. 学生体味生命在变化中不断成熟丰富的哲理,体悟珍视过往,正视现在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学生学习探究本文采用的相似联想的手法,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学生体悟本文所蕴涵的“变化”哲理和作者的人生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诸子喻山水》《前赤壁赋》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古代先人们由山水而生发出奇思妙想,感悟到各种人生哲理。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草莓》,了解作者从一颗草莓中领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二、学生在预习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述文章大意:

    作者由一颗草莓想到了人生青春时代已去,迎来的是人生的成熟期。生命演变是大自然的规律,我们要珍惜青春,正视现在。

     作者由草莓之变想到季节之变,最后领悟到人生之变。

三、师:文章的第1段与第3段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第1段看上去似乎与“草莓”无关,是否可以删去?

   学生散读课文第1——3节,思考回答:

1.内容上:

(1)第1段:“夏意正浓”,以为是六月,认为“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

(2)其实不变中有变化。“个别地方略见疏落、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

(3)变化“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变化很细微、是渐进的,所以造成了不变的错觉。

2.作用上:为下文抒发人生哲理感悟作铺垫。

四、学生阅读课文第3节,思考交流:

  1.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第3节。

  2.学生思考: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请试着补出所省略的内容,并结合文章内容说出你的理由。

   (1)省略内容:也许三天、也许再过几天就会改变。(“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都有它独特的色调”)变化是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不变中隐藏着渐变。

   (2)省略内容:也许马上就会改变。(“顷刻之间、不久、只不过”) 渐变中孕育着突变。

   3.师生共同小结:

(1)变化是必然。(省略号的内容:一切终将会改变。)

   (2)作者由认为“不变”到“变”,是由一颗草莓触发的。

五、师:刚才我们讲到,作者由草莓想到季节的变化,由季节的变化想到人生的变化,课文的第4、5节,作者想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

1.学生思考回答:

(1)“还是妙龄十八”是错觉。

     由第1节中以为季节的“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 引发对人生的感悟: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

(2)“成年期的到来”是必然。

由第3节中“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引发对人生的感悟: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

    2.师生共同小结:草莓——季节——人生何其相似。作者抓住三者的相似点,表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这就是联想手法的运用。

3.ppt展示:什么是联想?

(联想思维就是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有所联系,或相近,或相关,或相似等。)

     草莓、季节、人生的相似点触发了作者的联想。

回忆学习过的联想手法:《诸子喻山水》从山水的特点与求学、立志、用兵的相似点展开联想,阐述哲理。在写作中联想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的内涵更为丰富、深远。

六、研读课文三句话,品味文章主旨:

1.师: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对此都会有不同的观察和感受。朗读课文5、6节,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作者是如何看待这种人生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学生集体朗读第5、6节:

 3.学生讨论交流:

(1)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 

剥夺的是心性和容颜、爱好、思想和情感,激动不安、若明若暗、惴惴不安的青春思绪。

增添的是成熟的思虑、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日益丰富的经验、内心信仰和理性。

作者如何看待这种“剥夺与增添”?

1.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会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美好品质,会有坚定的信仰、成熟的理性,更加睿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判断的标准等。随着岁月不断沉淀成为我们的美好品质和特性。     

2.(用文中的话来照应观点:大凡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变化是渐进的、细微的,美好的东西不断沉淀了下来,经受住了考验,我们自身更成熟了,更完善了。)这样的成熟是美好的。


展开全文阅读
         

(2)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只不过是“还很年轻”!

第1个:相对于老人而言    第2个:相对于比自己年纪小的人而言,已经不年轻了。

1.告诉我们年轻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感伤惋惜时光的流逝,要珍惜时间。

2.同时也表现了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

   

(3)“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六月的气息” “妙龄十八的馨香”指的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韶华。

1.表达了作者对于青春时代的艳羡,青春之美的歌颂。

2.隐含着对于韶光流逝的淡淡的感伤。

     为什么要感伤?(青春岁月是最美好的,“一去不返了”是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它的流逝总让人惋惜。我们要学会珍惜。)

    为什么又只是淡淡的?(生命的演变是必然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它独特的色彩。我们要学会享受。)

七、草莓在课文中出现有两处,第2节是九月草莓、第6节是六月草莓,你认为作者到底喜爱哪一颗?(在文中找到依据)

 1.学生思考回答:都喜欢。

六月草莓象征蓬勃的青春时代,最珍贵、值得回味的,对过去生活的热爱(不可取代、妙龄十八的馨香)

九月草莓象征一种日益成熟的人生,含在嘴里让人越品尝越有滋味。(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稀世的佳品)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5、6节。

3.师: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自然万物与人生“变化”之理息息相通。除草莓之外,你还能在哪些自然万物上体会到“变化”的哲理呢?

      (水与月: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4.教师小结:

作者由一颗晚熟的草莓生发联想:生命之“变”是必然的。

    正如《前赤壁赋》中苏轼所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生命的变化是必然的,青春时代要学会珍惜,成熟的成年期要能够享受,做到珍视过去,正视现在。

八、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诗歌《青春》《随时间而来的真理》

2.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3. 观察你喜欢的某一种植物,写一篇短文,形象具体地写出它的特征以及自己的人生感悟。 (2、3题选做一题)

附 板书设计:

草莓          不变              变化             珍惜过去

               错觉                必然           

人生         还是妙龄          日益成熟           正视现在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草莓(沪教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说“马”(网友来稿)
下一篇:高祖本纪(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