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513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山羊兹拉特(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正确理解文章寓意。

2.学习小说传递情感的方式,体会其作用。

【教学重点】

从童话体例的叙述里发现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唤起学生对自然和生活中美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生命中无处不在的爱的感动。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总会有那么一些东西,让我们记忆深刻。比如说一只小狗,一只小猫,或者一只老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只可爱的山羊的世界,看看这只可爱的山羊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情感。

作者艾萨克•什维斯•辛格(19O4-1991),美国作家。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波兰,祖父与父亲都是犹太教的长老。他从小接受正统犹太教教育,学习希伯来文和意第绪文,熟悉犹太教的经典和宗教仪式以及犹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这一切都铸就了他作品的重要特色。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庄园》《卢布林的魔术师》等。辛格的短篇小说创作也很突出,发表过10余部短篇小说集,此外还有 2个剧本、3部回忆录、11部儿童故事集。1978年,由于“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辛格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分析文章情节

1.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情节,本文的情节是怎样发展的?

开端——阿隆受命卖羊

发展——卖羊途中遇暴风雪

高潮——风雪中相互救助

结局——安全回家不再卖羊

2.情节的运行——冲突

冲突是小说得以发展下去的动力,没有冲突就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本文的情节冲突有哪一些呢?

(1)阿隆一家遭遇困境。

(2)阿隆路上遭遇大风雪。

问:遭遇大风雪这个情节是情理之中还是出人意料?

明确:开头一段的描写,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给阿隆他们的遇险提供事实依据。

第6-9段对环境突然恶化的渲染,既烘托了气氛,又为下文的下雪作铺垫。所以遭遇大风雪是情理之中。

问:在故事情节中,作者塑造了“草堆”这一让主人公脱离困境的环境,是出人意料还是情理之中呢?

文章中与“草堆”照应的地方:第一段“阳光闪亮”“田里芳草青青”,第九段“透过雪层,阿隆的靴子触到一大块新翻过的松软的土地”。所以是情理之中。

问:如果将草堆设计为“木屋”,好不好?为什么?

(1)草堆本身是兹拉特的食物,才使兹拉特有奶使阿隆度过三天时间。

(2)草堆还可以保暖。

(3)下文阿隆家人寻找他和山羊,却没有找到显得合情合理。

(4)在原野的草堆里,对暴风雪的感受才是真切的,阿隆与山羊的亲切才显得合乎逻辑。

三、分析文章情感线索

1.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情感要素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爱。在小说中,爱是双向的。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这种爱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2.人对山羊的情感是怎样的?——不舍、依赖。

从文章中找有关句子,如:

①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之后,硝皮匠勒文决定把家里的山羊兹拉特卖了。因为它老了,挤的奶也很少。

②听到这事,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阿隆的小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阿隆当然也知道把山羊牵到费佛尔家去意味着什么。可他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

③文章15至24段。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山羊的内心世界。

3.山羊对人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信任。

从文章中找有关内容,如:

①在阿隆给山羊套上绳索时,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可兹拉特还是像往常一样,显得那么温驯那么可亲。它舔着阿隆的手,摇晃着它下巴那小撮白胡子。兹拉特对主人充满信任。

4.作品为什么以动物与人的关系来实现爱这一情感的表现呢?

明确:历经“生离死别”和失而复得的情感淘漉之后,才终于让勒文全家与山羊兹拉特的情感超越了简单的人与动物这一有着内在等级关系设置的阶段,进而真正具有了平等的可能。爱在人与动物之间的这种互动,与小说的情感主题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呈现出和谐完整的独特格局

5.节制胜于放纵。

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想象就捆住了翅膀。                                                   ——莱  辛

比较阅读最后一段:

兹拉特用角搔搔颈背,摇摇长着胡子的脑袋,发出它那唯一的声音:“咩——”

                                                (选自课文最后一节)

兹拉特便用犄角搔搔脖子,摇晃着白胡子“咩”一声。这个单纯的声音表达了山羊兹拉特的全部的思想,全部的爱。                                              (选自《儿童文学•选萃》)

这两段文字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明确:下一段文字比上一段文字更清楚地揭示了兹拉特对人类的爱,但作者借此要传达的人类与所有其他生命的关系的思考被取消掉了,削弱了作品的情感。所以课文的这一段文字要好。


展开全文阅读
6.总结得出文章的主题。

本文通过情感在山羊和主人之间的双向流动,作者不露痕迹地传达出人与动物之间彼此的深情厚谊。

四、比较阅读《咬舌自尽的狗》,体会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咬舌自尽的狗

                                          □ 林清玄

有一次,带家里的狗看医生,坐上一辆计程车。

由于狗咳嗽得很厉害,吸引了司机的注意,反身问我:“狗感冒了吗?”

“是呀!从昨晚就咳个不停。”我说。

司机突然长叹一声:“唉!咳得和人一模一样呀!”

话匣子一打开,司机说了一个养狗的痛苦经验:

很多年前,他养了一条大狼狗,长得太大了,食量非常惊人,加上吠声奇大,吵得人不能安宁,有一天觉得负担太重,不想养了。

他把狼狗放在布袋里,载出去放生,为了怕它跑回家,特地开车开了一百多公里,放到中部的深山。

放了狗,他加速逃回家,狼狗在后面追了几公里就消失了。

经过一个星期,一天半夜听到有人用力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那只大狼狗回来了,形容枯槁,极为狼狈,显然是经过长时间的奔跑和寻找。

计程车司机虽然十分讶异,但是他二话不说,又从家里拿出布袋,把狼狗装入布袋,再次带去放生,这一次,他从北宜公路狂奔到宜兰,一路听到狼狗低声号哭的声音。

到宜兰山区,把布袋打开,发现满布袋都是血,血,还继续从狼狗的嘴角流溢出来。他把狗嘴拉开,发现狼狗的舌头断成两截。

原来,狼狗咬舌自尽了。

司机说完这个故事,车里陷入极深的静默,我从照后镜里看到司机那通红的眼睛。

经过一会儿,他才说:“我每次看到别人的狗,都会想到我那一只咬舌自尽的狗,这件事会使我痛苦一辈子,我真不是人呀!我比一只狗还不如呀!”

听着司机的故事,我眼前浮现那只狼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奔驰的景象,它为了回家寻找主人,奔跑百里,不知经历过多么大的痛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门,主人不但不开门,连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立刻被送去抛弃,对一只有志气有感情的狗是多么大的打击呀!

与其再度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不如自求解脱。

司机说,他把狼狗厚葬,时常去烧香祭拜,也难以消除内心的愧悔,所以他发愿,要常对养狗的人讲这个故事,劝大家要爱家中的狗,希望这可以消去他的一些罪孽…… 

唉!在人世间有情有义的人受到无情的背弃不也是这样吗?

 

1.学生读后交流感想。

2.老师总结明确:

爱,是最高尚的情感。它是一种胸怀,宽广有容、平和慈悲,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己之身,而是超越了人与动物、贫富与阶级、国家与民族的界限。它是真善美的结晶,使人们忘记仇杀,忘记自己的伤痛。我们在享受动物给予我们的感动之时,是不是也应该关注那些给了我们关怀的、温情的、苦难中的动物们?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上练习和课后练习。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山羊兹拉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桥边的老人(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牲畜林(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