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738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与尹师鲁第一书(粤教版高二选修)
《与尹师鲁第一书》
教学目标:介绍宋散文大家欧阳修,并介绍其作品《与尹师鲁第一书》
教学方法:讲座形式,讨论。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作者简介 见《六一居士传》。
二、基本解读
这是一封朋友之间的书信。写于宋仁宗景禧三年(1036)秋。这一年因上书论救革新派人士范仲淹,先被贬至郢州。其后欧阳修因《与高司谏书》获罪,被贬夷陵县。这封信是到夷陵县后写的。
前半部分(1~4段),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
后半部分(5~8段),集中恳谈了自己被贬后的思想。一是不后悔自己“极愤而切责”的行为,变为“得罪虽死,不为忘亲”;二是决定直面人生,勇对逆境,既不“戚戚怨嗟”,也不“傲逸狂醉”,向老朋友提示了自己坚守正道,始终不渝的心迹。
三、精华赏读。
1、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
一是表现为对贬官的态度。作者在信中对尹师鲁袒露了自己对被贬官一事的态度,他认为“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而好友说的“非忘亲”也是不了解他的内心,他的内心是“得罪虽死,不为忘亲”,虽被贬官,也须“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且告诫他的志同道合者不要仿效那些“被贬者”,“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他自己已严格要求自己,“至今不曾饮酒”,抱着既不悲观也不放纵自己的态度,不要像“前世有名人”那样,“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他勉励朋友“慎勿作戚戚之文”,要振作精神,“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文中的这一系列表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概,凝成一股气韵萦绕于字里行间,这正是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所至。
二是表现为对友情的珍重。作者于信的开头几段详尽地叙述了自己关切、思念师鲁的心情,他对未能如约相送而遗憾;行程中没有寄信之处不能与师鲁通信而牵挂;本人到荆南后又急于打听师鲁任所郢州的情况;他迫不及待地要“问候”师鲁,打听对方“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这些看似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却表现了作者对挚友的生活的关怀,反复的慰藉,细腻、亲切,充满了人情味。
2、笔调平易自然,亲切委婉。
此文中不见欧阳修一贯的豪壮磅礴的气势,不见了大开大合的曲折,而代之以反复亲切的慰藉、叮咛,细腻人微的表白、鼓励。作者在文中共用了12个“也”字,使行文非常自然、平易,语气格外舒缓从容,拉家常,叙衷肠,直抒胸臆,委婉动听。作者的措辞也非常注意亲切平易,选用了不少日常生活用词,如白头奴、家兄、家人、老母、米、面、鱼、梨栗、桔柚、大笋、灶门老婢等,这些词语浅白、通俗,可想见作者在写此信时其神态是那么的松弛、自然。另外,作者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便于明白流畅地表情达意,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然。
四、参考答案
第一题
命题意图:学习作者的概括能力与就事论理,言辞坚定又态度恳切的方法。
参考答案:全信有三答三疑,其核心内容在于解释自己并非“暗于朋友”,所作所为理智冷静,立场坚定,态度鲜明。
第二题
命题意图:体味朋友之间真挚坦率的情感,以平淡自然的笔调加以表现的方法。
参考答案:(略)
第三题
命题意图:掌握“使”字在文言文中的多种用法,尤其注意“使”字之后所省略的宾语。
参考答案:
④约使人如河上。
你吩咐我派人到河边相送。
②使人惶迫不知所为。
因而使得我惶恐急忙不知如何是好。
③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
使人知道这些事应该承担而不能逃避。
④使有而一人就之。
假如仍有这类刑具,有一个人敢于触犯。
第四题
命题意图:本题意在综合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参考答案: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五.相关资料
(1)赏析与研究资料。
评《与尹师鲁第一书》
景祜三年,欧阳修因写了给高若讷的信,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于十月二十六日到达贬所,集中有《于役志》,详记此行经过。范仲淹被贬时,尹洙官馆闻校勘,他见朝廷敕榜朝堂,戒百官为朋党,即上疏说:“仲淹忠谅有素,臣与之谊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仲淹以朋党被罪,臣不可苟免。”因此被贬为监郢州酒税,先于欧阳修离开开封。
这封信是答复尹洙的询问,抒发自己的怀抱。作者把言事得罪,视为固然。说明当事情发生时,他唯一担心的,是责难别人是否太严厉,自己有无邀取正直名声的动机。在自省不疑后,就一切处之泰然,不以迁谪之情萦怀。同时提出在贬所要勤官慎职,不作穷愁的文字,并在此后的往来书信中,建议尹洙继续完成在馆阁时共修的《十国志》,表示“吾等弃于时,聊欲因此粗伸其心”。其目的都在于和同时遭贬的朋友互相鼓励。
展开全文阅读
欧阳修评传(节选)
范仲淹、欧阳修他们向吕夷简之流发动的第一次冲击,由于守旧势力盘根错节把持朝政以及“好疑而自用”的宋仁宗的动摇而受挫。尽管如此,顺乎历史潮流的一方,自有其潜在的优势。
欧阳修由开封登舟前往贬所途中,先后受到石介、田况、余靖、杨察、杨愈、许元、滕宗谅以及乃兄欧阳晒等亲朋故旧的盛情款待。不过,他们对传主遭贬的认识与理解上存在差异,同情、安慰者有之,惊骇、赏叹者亦有之。对此,欧阳修在《与尹师鲁第一书》里作了全面的表述。当初之所以写信给高司谏,是“发于极愤而切责之”,并非以“责人大深”来哗众取宠、沽名钓誉,因此人们不必“凉骇”;“往时砧斧鼎镬,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
作为有正义感的朋友站在旁边,“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亦不甚叹赏”。就史学家而言,“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作为当事人,
“自当绝口不可及前事也”。视死如归,不能当作骄人的资本。信里特意提到在楚州与余靖相见时的一
席谈:
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
我们知道,欧阳修对韩愈古文曾给予高度评价,但对其患得患失,经受不住严峻考验这一点则作了毫不留情的批评。显然,这也是对共患难友人的劝诫。信里也明确表示自己抵达贬所后的打算:“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决不自暴自弃:“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而要“益慎职,无饮酒”,“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不难看出,这封书信不仅是传主和同时遭贬友人交流心声,互勉互励,更是传主履险如夷,坦荡胸怀的自我表露。“日知进道”,旨在进一步提高思想修养,准备迎接更大的政治风浪。用他《新营小斋》诗里的话说:“微生慕刚毅,劲强早难屈。自从世俗弃,常恐天性失。”
《与尹师鲁第一书》特意提到这一番新旧势力的较量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门老婢,亦相惊怪,交口议之。
一石激起千层浪,终于打破了长期以来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引起了全社会对朝政的关注。
三、参考译文。
我顿首请安,师鲁十二兄书记:前不久在京城分手的时候,你吩咐我派人到河边相送。我接受你的嘱托,派了一个老仆人出城相送,他回来却说没有见到你乘的船只。当天晚上,我收到了你亲手写的便条,才知道你停船在河边等待,怪我不派人相送赴约。我这才知道是那个仆人懒得前去送行,用谎话来搪塞我。我动身之时,御史台的官员使出各种苛刻手段来催促我动身,比不上催你动身的人那么宽厚懂礼,因而使得我惶恐急迫,不知如何是好。因此,我没有在京城给你留下书信,只好再三托付王君贶给你写信顺带告之我的情况,接着就向西出发了。开始我想走陆路去夷陵,因为天气太热,又没有马匹,便只好走水路。我沿汴河前进,再渡过淮河,泛舟长江,一共五千里,经过一百一十天才到达江陵。途中没有寄信的地方,不知道君贶是否曾给你写信说明我的情况。
等我来到荆南后问明当地人,他们说距离郢州只有两天的路程,我这才赶忙给你写信加以问候。又见到我哥,听他介绍:有人见到师鲁你经过襄州,算起来你已到达郢州很久了。师鲁你现在是高兴还是忧愁这不问我便能知道,急于问候的是,你分别后身体是否平安?以及家里人如何看待这件事,不会有人苦苦埋怨吧?六郎的病好了吗?
我在路上走了好久,但这些水路都是我往日曾游历过的,处处有老朋友和亲戚加以款待,又没有遇见大风大浪。我的老母亲很相信算命先生的话,认为此次旅途一定是安宁顺利的,结果真是如此;又听说夷陵出产稻米、麦子、鲜鱼,就像开封、洛阳一样;还出产梨、栗子、柑橘、柚子、竹笋、茶叶等,都非常好吃,感到庆幸欣慰。昨天,因为去拜见转运使,行了下级对上级的参拜礼节,方觉得自己确实被贬为县令了。其他的倒是和过去的都一样。
你给我的便条说,担心我对自己的行为有些怀疑,其实倒没有别的事,唯一担心的是对高司谏的责备是否太重以博取忠直名声的动机。现在我想清楚了,不再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是,你说我对朋友的为人不清楚,你的这种着法好像不了解我的心。当我给高某写信的时候,已经知道他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从极度的愤怒出发来深刻责备他,并不是把他当作朋友看待的。他后来的所作所为也就没有什么令我吃惊的了。沿途有不少人对我获罪感到意外并加以安慰,其实他们都不了解我的心。你又说我此举不能称作不孝,这又错了。即便获罪被杀,也不是不孝,这事应该见面说清楚。
五六十年来,上天造就了这么一批人,身为官吏却小心畏惧,(这些人)遍布全国,互相模仿形成风气。忽然见到我们几个人的所作所为,以至就连做饭的老妪,都感到很惊异,互相议论。却不知道这种事古人天天都在做,(他们)仅仅关注是对还是不对罢了。还有人深深地赞叹我的行为,其实是他们见识不多。让人叹息的是如今世人已很久没有见到过古人那样所作所为了。人们常用砧板、斧头、大鼎、大锅来烹煮杀害直言的人,但那些正直敢言的人宁可死也不牺牲道义,他们走向这些刑具就像去赴宴、睡觉那样从容。坚持正义的人在旁边看到有人慷慨就义,知道这是应该做的,并不十分惊讶感叹。史书上写下他们的行为也不过是为警戒后世愚蠢软弱的人,使人知道这些事应该承担而不能逃避,绝不是认为他们的行为奇特,写下来令人惊诧用的。所幸的是现在朝廷讲究仁慈,不再用这类刑具,假如仍有这类刑具,有一个人敢于触犯,不知大家要惊奇到什么地步。不过,我们这些人也要绝口再不谈以往的事了。(我)住在清静偏僻的地方,每天注意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这些事本来是不必说的,不过你信中认为我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怀疑,需要了解我对于这次贬官的态度,所以略微说说。
余安道同我在楚州相遇,曾较详尽地讨论了人生的福祸,余安道也认为我们这次的行为是对的。等到夷陵后再写信给你,就可以更好地使你知道我对这件事的态度。我又曾对余安道说,每当看到前代某些有名的人物,他们讨论政事慷慨激昂,不怕杀头,真像一个坚持正义之人的样子,可一到贬谪的地方,却开始悲伤怨悔,那种不能忍受的失意忧虑情绪便表现在文章中,他们的内心喜乐哀伤竟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即使像韩愈这样的人物也免不了这个缺点。(我)用这种情况来提醒余安道,叫他切莫写悲伤的文章。你考虑一下我这些话,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对这件事的态度了。近代也有因为正直敢言而被贬的人,但某些人被贬后便放荡纵酒,自称只为大事而不拘小节。所以,相别时你自我告诫,要勤俭尽本职,不要酗酒。在这件事上,我也遵循你的话。我的咽喉的病出京城后就已经好了,直到现在没喝酒。到夷陵县后,办公事很勤劳,改掉了在洛阳时懒散的毛病。
夷陵有一条路可通郢州,只有几天的路程,老仆人可以为往来(送信)。秋天气候转寒,千万要保重身体,言不尽意。欧阳修拜上。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与尹师鲁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贺新郎 (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高祖还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