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1800  
标签:作文指导
原来作文也可以这样上
     张含光

最近,我在《读者》2006年第15期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一堂特殊的课》。此文是美国教师弗兰克迈.克柯特所写。文章记述了这位教师阅读学生每天写的请假条时所产生的写作教学灵感。首先,他发现了学生的假条都是“假条”,而且是一个美丽的谎言,美丽得让老师如喝了醴酪一回味悠长。然后,他没有火冒三丈而立即找学生去算帐,而是产生了进行以写“请假条”为契机的写作训练。他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教师打印学生写的“请假条”,并分发给学生。

2、在学生的惊讶与兴奋中,抖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写请假条,请假条本有家长写,让学生假想成家长给自己的孩子编织请假的理由。

3、美丽得“假条”是一个美丽的借口,于是学生开始了“借口狂想曲”的想象编织。

4、学生好借口绵绵不断,为让热闹有所为,让想说变为美丽得文字,于是老师给出题目:亚当给上帝的借口或夏娃给上帝的借口。

5、已经下课了,可是没有人走出教室,学生写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认真。

6、第二天,所有的学生都准时交上了作业,学生写的借口不仅是为亚当和夏娃写的,有的还是为上帝和撒旦写的。

7、让学生就自己所写,来讨论亚当和夏娃的罪恶。

8、教师顺势拓展深化点拨,拔高思想。

9、他设问候,举出历史上漂亮的借口:

希特勒的女朋友爱娃。布劳恩、朱利叶斯和埃塞尔。罗森伯格(他俩犯了叛国罪)、犹大(出卖耶稣的叛徒)、匈奴帝国国王阿提拉(最后成功入侵罗马帝国的野蛮入侵者)、里。哈维。奥斯瓦尔德(刺杀了肯尼迪总统)。

10、学生颇具热情地说,老师你会把老师的名字写在上面吗?

11、校长突然出现了,老师被理事召见了。

12、理事赞赏了麦克柯特老师的极富激情和充满想象力的教学能力。

是啊,麦克柯特老师是多么富有教学激情和教学想象能力啊!纵观他的这一堂课我们不禁会产生有益的作文教学启示。

一堂好的作文教学课,来自于一个老师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教学灵感发见。我们在备课时已习惯于已出版的书里寻找素材或材料,而忘记了从自己身边的现象去获取素材或材料。这也就使自己的作文教学没有新的材料注入,没有新鲜的生活血液,自然也就在与学生沟通上存在一定距离。其缘由是没有正确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我认为可以被运用到教学中的资源,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而麦科特老师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教学灵感发见了“请假条”这个训练写作的好素材。

他深知“请假条”美国家长做的事,但却被孩子们充满想象的诗意地完成了。孩子们每次写“请假条”的文字,是那样美妙奇特。于是他没有粗暴地指责学生,而是创造性地将其用作写作的素材,岂不妙哉!这也就说作文教师要特有别灵敏的嗅觉和思维,善于把“不好的事”变为“好事”,善于把“不起眼的材料”变为“神奇的素材”。这样,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有灵气。

一堂好的作文教学课,来自于一个老师开明的人文情怀和教学机制运作。我们口口声声说,要给学生搭建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交流对话平台。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心里想想,嘴上说说,实践起来因放不下架子,而总让思想的巨人,变成行动的矮子。而麦克柯特老师却真正做到了“开明”。他的开明有三:一、没有以鲁莽的方式揭穿孩子们假行家长之职写请假条的秘密,保护了孩子成长的自尊心和创造美的信心;其二、老师把孩子们写的假条打印分发给学生,体现了老师的一颗宽容之心,给学生一种温情;其三、让学生在课堂上编写请假条,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一“冒”,让孩子们群情激发,写作激情便如火喷发。这一“开明”之举,学生的思维火花便爆发了,再加上老师的巧妙指引,有讨论而为文的《亚当给上帝的借口》或《夏娃给上帝的借口》的习作便出炉了。有人会问,这样的“民主”举措,是不是会给学生行为习惯提升带来不良后果。我觉得不会——老师在学生交了作文时对亚当和夏娃的罪恶进行了讨论,且对“借口”的话题有所引申,学生自会明白找“借口”之利弊。教师的课堂运作机制是智慧的,其作用也必然是一石三鸟的。

一堂好的作文教学课,来自于一个老师灵活的运用课程资源和适时的调控。写“请假条”,很明显,被麦克柯特用作写作训练的“课程资源”,但他没有简单地处理它,——真的进行“请假条”的写作训练,而是转化为有高度的作文训练。他刚开始让学生编织写”请假条“的借口,学生便进入了一个又一个借口的狂想中,而且有了一点热闹的混乱,于是麦克柯特老师的有效课堂调控能力便闪亮登场了。因而局势扭转了——想借口变成了《亚当给上帝的借口》或《夏娃给上帝的借口》的写作训练。自然低意义的无为讨论也就结束了,课程资源也就被高效的使用了,作文训练的梯度也就拔高,一堂生动的有思想的作文课也就诞生了。

一堂好的作文教学课,来自于一个老师深邃的理解话题和合理的拓展。麦克柯特老师是极具活力的智慧型老师,他从一件生活的小事——学生替父母写请假条,敏锐地发现了写作训练的素材,并提炼出了隐含的话题——借口,进而将其深入理解,最后又灵活拓展。这就达到了既提高学生写作,又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目的。由此可见,老师的教学敏感,是提高学生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师生课堂零距离接触,充满活力,富有思想的重要途径。

 
标签:作文指导 原来作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自主学习多样体现方式与教师作用
下一篇:古文教学八字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