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564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课题】古代戏剧单元小结(人教版选修)
傅博
【课 题】古代戏剧单元小结
【教学目标】1、小结古代戏剧的发展及特点。
2、了解重要的戏剧作家。
3、小结学习鉴赏古代戏剧的方法。
【重点、难点】小结学习鉴赏古代戏剧的方法。
【教学手段】电脑、投影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 语
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名扬中外。现在,许多人对这一古典艺术形式仍然钟爱有佳,我们不仅要感受流行的时尚,更要体会古典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古代戏剧的学习和鉴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学习要求:
1、了解古代戏剧的发展脉络、基本形式及特点。
2、掌握主要时期特别是元明清时期重要的戏剧作家及作品。
3、了解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特点,总结古代戏剧鉴赏方法。
学习重点:鉴赏古代戏剧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古代戏剧的发展脉络、基本形式及特点。
一、中国古典戏剧的发展脉络、基本形式及特点:中国古典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古典戏剧发展脉络:
(一)中国戏曲发展脉络:
1、萌芽阶段: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春秋战国——汉代:模仿劳动的歌舞——娱神歌舞 娱人歌舞。
竞技为主的——角抵(百戏)
汉魏——中唐: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
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
2、成形阶段:中唐以后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成形。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中唐以后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成形。
宋代:杂剧
金代:院本、讲唱形式的诸宫调
3、成熟阶段:
古典戏剧发展到元代,进入了成熟阶段。元代杂剧,在民间戏曲肥沃的土壤上,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文学艺术的成就,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阶段。元代著名的杂剧如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等,这些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地学习和品味。
4、继续发展阶段:
到了明代,产生了传奇,它的前身是宋元时期流行于民间的南戏。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清代的传奇创作总得来说没有明代兴盛,但也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如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
宋元民间的南戏 明代传奇(较兴盛)如汤显祖《牡丹亭》
清代传奇(有所衰落)如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戏剧的基本形式:
(二)中国戏曲基本形式:
中国古代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1、宋元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北宋末年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到元末明初较为成熟。也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每出结尾一般都有四句七言诗,叫下场诗。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脚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全视剧情需要而定。剧本上凡需脚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南戏的脚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脚色皆为配角。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张正义,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南戏作家们笔下反映最多、最突出的内容。其次,歌颂青年男女之间自由幸福的爱情、提倡婚姻自主,这也是宋元南戏的一个重要内容。
2、元代杂剧
元杂剧使用的曲调全为北曲,也叫北曲杂剧,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称。产生于金朝末年,盛行于元代,标志着我国戏剧艺术的成熟。
所谓楔子,同学们都知道为了让木质桌椅接缝处连接得更紧,往往加入一片薄薄的小木片,杂剧中的楔子与此类似。楔子即填补的意思,在第一折之前的楔子,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戏,相当于开场戏;在折与折之间的楔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
楔子与折的区别,楔子只用一两支曲子,不必如折那样,必用一套曲子。
3、明清传奇 明代初叶,在北曲杂剧衰落的时期,南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传奇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传奇从明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落。“南洪北孔”为传奇的最后一个创作高峰。4、清代花部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在南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特指用南曲写成的长篇戏曲剧本。荟萃了南戏和元杂剧的精华。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康熙年间,各地流行的地方声腔发展兴盛起来,形成了地方戏曲蓬勃兴起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有:高腔(由弋阳腔衍变而来);梆子腔(即秦腔,最早形成于山陕一带);皮黄腔(西皮腔和二黄腔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戏曲声腔);柳子腔(起源于山东。柳子,即小调或小曲之意)。花部诸腔戏的演出多是一些为下层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目,或历史故事、民间传说 。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艺术自宋元南戏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即由原来的联曲体变成了板腔体,从此结束了戏曲史上的传奇时代,开始了新的乱弹时期,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展开全文阅读
昆山腔:是昆腔的老祖宗,诞生于元末明初,因它成形于昆山,便被称作昆山腔,与江西的弋阳腔、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并称为南戏四大声腔。
以上我们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四种基本样式作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1、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始于离者,终于和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如诗、乐、舞,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清末学者王国维说:中国戏剧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剧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从而表现现实生活。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等。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因此戏曲舞台上可以万马奔腾而不见一马,几条马鞭即让观众领会万马奔腾之意,可以春色满园而不见一花,几句唱词便道出融融春意。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将博大多彩的生活再现于小小的舞台。它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可以在炎炎夏日六月飞雪。
二、元明清时期重要的戏剧作家及作品
元曲四大家:是元曲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人的并称。(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认为应这样排序)
1、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之首。其杂剧数量、质量均占第一位,语言“文而不文,俗而不俗”,雅俗共赏。他不仅创作散曲、杂剧,也能亲自登场参加演出。代表作《窦娥冤》至今不衰。另有《关大王单刀会》(简称《单刀会》)、《闺怨佳人拜月亭》(简称《拜月亭》)、《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简称《救风尘》)、《望江亭》等杂剧。
2、白朴:写有杂剧16种,今存完整的只有三种。其中《裴少俊墙头马上》最为出色。白朴曾经写出过最早编成戏剧演出的“梁祝”故事《祝英台死嫁梁山伯》,而他的另一曲名篇《梧桐雨》,人们更是耳熟能详。
3、马致远: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写有散曲120余首,《双调夜行船•秋思》是其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也广为流传。他创作的杂剧,传至今有7种,突出的如《汉宫秋》,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4、郑光祖:元后期著名杂剧家,剧作共有18种,现存8种,题材大多是历史故事。其中的爱情剧不乏佳品。如《倩女离魂》。
以上四位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下面几位是明清时期的。
1、汤显祖: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年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戏曲有《紫萧记》、《邯郸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等五种传奇,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2、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zhòng),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代著名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桃花扇》。
3、洪升:清代著名戏剧家,代表作品《长生殿》,与孔尚任齐名,并称为“南洪北孔”。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作者简介认真识记这些作家和作品,一定要注重日积月累。
三、中国古典戏剧的鉴赏方法:
古代戏剧作品对于培养高尚情操、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增进智慧和才干,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吸收古代戏剧中的精华,我们必须掌握古代戏剧的鉴赏方法。在鉴赏古代戏剧时首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要有正确的历史观:站在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去评价,看到作品在当时的进步性与它的历史局限性,这一点很重要。
例如:窦娥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我们既要认识到这是一种积极浪漫主义的写法,作者借助想象、夸张手法增强故事的传奇色彩,更深刻地表现主人公冤屈之深和反抗之烈,更有力地表现人民在黑暗年代里申冤复仇的强烈愿望,更加突出窦娥这个形象,这是它的积极的一面;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作者思想世界的局限,因为这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都是无法实现的。
2、要有科学的分析方法:客观地分析,全面评价,充分肯定古代戏剧作品中的精华和成就,同时也要批判其不足与糟粕。
例如:《西厢记》中写张生中状元后,故事在“谢当今圣朝唐圣主,敕赐为夫妇……”的颂词中结束,这样一来,就把莺莺和张生争取婚姻自由变成了皇帝赐婚,使作品反封建的主题又纳入了维护封建礼教的旧辙,这样作品的感染力有所削减。
总之,鉴赏古代戏剧作品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是总的指导思想。下面我们结合本单元的几篇戏剧具体来谈谈怎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这两方面鉴赏古代戏剧。鉴赏古代戏剧的主题思想:
戏剧和小说一样,也是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来表现一定主题。本单元所选的中国古代戏剧以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为主,理解和把握戏剧主题,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我们要放眼全剧,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为学习和把握课本节选部分作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我们在学习戏剧作品时,除了看课本关于全剧的简要介绍,还要尽可能去阅读全剧,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节选部分的情节。
(2)从人物入手,把握主人公形象,进而把握作品主题:
例如《窦娥冤》这部作品,我们通过对主人公窦娥的唱词、念白、动作等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窦娥的悲惨遭遇激起我们对她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黑暗社会中劳动人民申冤复仇、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样我们就基本把握了《窦娥冤》的主题。
即: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表达了这样的主题思想:
①揭露封建社会政治的黑暗混乱,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
②反映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及悲惨遭遇。
③寄托作者鲜明的爱憎,表现当时人民的反抗情绪和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理想。
(3)从剧情入手,分析剧情,进而把握作品主题:剧情是人物性格的历史,理清了剧情,我们就了解了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全过程,就能分析出谁是谁非,感受到善恶美丑,就能更好把握人物形象,进而深入把握作品主题。
总之,同学们一定要利用课余时间,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多读多看多分析一些戏剧作品,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二)鉴赏古代戏剧的艺术形式: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鉴赏,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元杂剧与明清传奇在形式上的异同:
1)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异同:
(1)体制(剧本构成):
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
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的一幕或一场,四折一般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有一个或两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用来介绍人物、介绍剧情等,类似现代话剧中的序幕。也有放在两场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本四折,如《西厢记》就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在结尾时有一对或两对对子,或两句,或四句,或八句,用以概括全剧的内容,称为“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的结尾“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展开余文
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演唱形式:
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其他脚色只能念白。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杂剧的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科”。
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光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3)曲牌运用及风格:
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传奇《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
宫调:即调式。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用语,类似今天歌曲的曲调,如A调、B调等。元杂剧实际上用九个宫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
曲牌:与词牌相似。曲牌规定这一曲填入的字数、平仄、押韵、对仗,并表达一定声情,其字面意义和曲词内容一般无关。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每套曲子的第一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正宫][端正好]中,[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是曲牌名,表明[端正好]以下各典都属于[正宫]这个宫调。
(4)角色: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三大类。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未、旦,传奇的主角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现在的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中有生、旦、净、末、丑等角色,这些角色的源头就是元杂剧,任何事务都是由简单变得完备的。元杂剧没有生、旦、净、末、丑的划分,只有旦(女主角)、末(男主角)、净(次要角色),另外还有外末(男配角),外旦(女配角)卜儿(老年妇女角色)一本杂剧只有一个主角,或男或女,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更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2)鉴赏戏剧语言:
杂剧和传奇的戏剧语言包括曲词、说白和科介。曲词、说白是剧中人物的语言,科介是对剧中人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三者各有不同作用和特点,交相配合,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鉴赏,要着重品味人物语言并以曲词为主,又要三者结合,整体鉴赏。
古代戏剧的语言特点:
(1)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古白话)为一体,唱词句式整齐,讲究压韵,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运用典雅凝练的古代诗词,使语言清丽华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多用口语,又使语言通俗流畅,朴实生动,极富个性,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但有些口语,乍一看,不解其意,如《窦娥冤》中P351页[快活三]中“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这里的家缘就是指家务。P349页[倘秀才]中一句唱词“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这里的“行”在宋元口语里用于自称或称呼别人的词后面,相当于“们”,“哥哥行”就是“哥哥们”。再如P350页[叨叨令]中一句唱词“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这里的“也么哥”是句尾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方法指导:对这些现象,同学们必须勤查字典、多读古代戏剧作品,多问多积累,排除语言障碍,才能更好了解剧情,分析人物,把握主题。
另外唱词句式整齐,讲究压韵。如《窦娥冤》中“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又如《长亭送别》中P358[叨叨令]“…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只索昏昏沉沉的睡;…揾作重重叠叠的泪”等等,整齐的句式,读来琅琅上口,同时具有一种音韵美。
元杂剧曲词的语言是诗化的语言,抒情性很强。或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例如《窦娥冤》[滚绣球]一曲中窦娥指天斥地,直抒胸臆,高亢激昂,酣畅淋漓地表达了满腔怨恨。
(2)常用比喻、夸张、用典、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感情和心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人物性格更典型。
如刚才所举的《叨叨令》一曲中五个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韵的回环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细腻生动地展现了莺莺对爱情的忠贞。
方法指导:我们在鉴赏古代戏剧时要认真体会和分析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以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作品主题。
(3)多用典故:典故是指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故具有凝练、深刻等特点,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为更好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服务。
如《窦娥冤》中使用了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六月飞霜(P352注释③④⑧) 东海孝妇(P353注释①)等典故,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了窦娥冤深似海,更能激起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有利于深化主题:
又如《长亭送别》中典故:举案齐眉;望夫石(P360注释③)等,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用这两个典故把莺莺对张生的一片真心体现得更加生动形象。
方法指导: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
① 要了解掌握典故的出处和原义;
②其次必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在文中的含义。这样才能更好把握人物心理,领会作者意图。
3)鉴赏古代戏剧的艺术手法:
古代戏剧常常运用浪漫主义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因此这是我们学习和鉴赏古代戏剧艺术手法的重点所在。鉴赏古代戏剧时要着眼于艺术效果,通过揣摩语言来品味浪漫主义手法所表现的奇特魅力,以及情景交融所表现的意境之美。下面我们结合选文来体会古代戏剧中的浪漫主义和情景交融手法。
(1)、正确理解古代戏剧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古代戏剧以人为本,大多是现实主义作品,有些作品中也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曲折反映现实,我们要正确理解古代戏剧中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手法:是以超现实的想象、夸张,奇异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手法。古代戏曲往往用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艺术构思,表达难以实现的愿望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如《窦娥冤》、《倩女离魂》等。
如:窦娥发出了三桩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誓愿,怎样认识窦娥发的这三桩誓愿呢?
明确:这是窦娥对现实彻底绝望而表现出来的更坚定的反抗——她相信自己的冤屈定会得到昭雪,恶势力定会得到惩办;同时这也表现了作者以及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两桩誓愿即时应验,是为了突出窦娥的冤,突出窦娥品格的高洁,从而增强作品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力。这种看似荒诞实则严肃的内容,是浪漫主义艺术处理的一个范例。幻想世界的美好产生于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并且是为反抗和否定现实世界而存在的。因此我们要看到这三桩誓愿的深刻含义,而不能片面地认为这是宣扬封建迷信。
(2)了解古代戏剧的抒情方式:
古代戏剧有的直抒胸臆,有的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也有二者兼用的。
直抒胸臆,情感酣畅淋漓,激起读者的共鸣,具有强大地感染力,。
间接抒情,情感委婉含蓄,引起读者的深思,更耐人寻味,。
下面我们来看《长亭送别》中[正宫] [ 端正好]一曲,请同学们指出它的抒情方式。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一曲中前四句一句一景,作者写的是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秋高气爽,菊花飘落,西风凄紧,大雁南飞,我们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四句融情于景,写出了莺莺为离愁别绪所缠绕的痛苦压抑的心情。作者将痛苦忧郁之情融于萧瑟凄清之景,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了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此处景为情设,情由景生,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设了凄切哀婉令人伤感的悲凉意境。
后两句自问自答,采用设问、夸张手法,是谁将叶子染得像喝醉了酒一样红?是莺莺为离别而流的眼泪。这是直抒胸臆。这两句形象地表现了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伤痛的心境。
我们再来看《哀江南》中[离亭宴带歇拍煞]这一曲: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同学们看这一曲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呢?
这一曲是直抒胸臆。作者慨叹南京今昔景象变化,以饱蘸血泪之笔,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了强烈的燕去楼空之慨,国破家亡之恸。
(4)鉴赏古代戏曲还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A、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戏曲人物的喜怒哀乐
戏剧主要是一种语言艺术,必须通过多次的诵读,增强语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才能更好体会人物形象、作品内涵。
B、在揣摩理解中感受戏曲蕴含的思想内容:
与学习小说一样,戏剧也需要细细咀嚼品味。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入的把握戏剧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C、在纵横比较中品味戏曲语言的含蓄、凝炼:
有比较就有鉴别,有鉴别才有高下,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直接地了解戏曲语言的地域性,雅与俗,深与浅,含蓄与直白,南腔与北调尽在比较和品味中。
戏曲舞台好戏连台,希望同学们有空可以读一读下列推荐阅读的作品:
推荐阅读作品:
1、《单刀会》(关汉卿)
《单刀会》是一部描写历史上英雄人物的作品。全剧结构单纯,手法简练,文词豪壮,情调昂扬,成功地塑了一个智勇双全的关羽形象。第一折和第二折,作者借乔玄、司马徽之口极力渲染了关羽的英雄业绩和盖世威风。第三折关羽才出场。作者从正面塑造关羽坦荡、豪迈的胸怀。他对关兴、关平叙说了先辈创业的艰难,接着发出了吊古伤今的感慨:“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得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在单刀会上,关羽以自己的威武和正义慑服了鲁肃,保卫蜀汉的利益。
展开余文
2、《梧桐雨》(白朴)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写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为义子,赐洗儿钱。后来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节度使。七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明皇将金钗钿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荔枝,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到,明皇携贵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龙武将军陈元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明皇依言而行。但军队仍不肯前进,陈元礼又请诛媚惑君王的杨贵妃。明皇无奈,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由她自尽。这样,军队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皇(明皇)闲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他追思往日与贵妃欢爱情景,惆怅万分。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现有明嘉靖间李开先刻《改定元贤传奇》本、明万历间继志斋刻本、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匏集本、《元明杂剧》本、明顾曲斋刻《元人杂剧选》本、《元曲选》丙集本、《酹江集》本、《元曲大观》本、《古今名剧选》卷一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3、《汉宫秋》(马致远):是现存最早敷衍王昭君故事的剧本。
4、《赵氏孤儿》纪君祥:春秋时期,晋侯偏听谗言,诛戮秉忠直谏的相国赵盾。贬逐屡建战功的韩厥。致老臣公孙杵臼愤而弃官。随后又命佞臣屠岸贾,带兵抄斩赵家满门。草泽医人程婴闻讯闯进宫内,救出赵氏孤儿。不料事被发觉,屠岸贾决意斩草除根,限令三天之内,倘无人交出赵氏孤儿,就将国中同年婴孩尽杀绝。程婴为救举国无辜婴孩,保存赵家一脉,与公孙杵臼毅然共商苦计。一易亲儿以代赵孤,一舍生命冒认“藏孤”之罪,并有程婴出造告发。屠岸贾果然信以为真,杀了公孙杵臼和假孤。程婴则由此得到信任。带着赵氏孤儿,寄居屠岸贾府中,苦心抚育。至十六年后,遂痛诉前情,使孤儿大彻大悟,灭了权奸,报了仇,孤儿母子喜庆团圆。
5、《倩女离魂》(郑光祖):写王文举和张倩女的爱情故事。王文举和张倩女原是指腹为婚的未婚夫妻。倩母嫌文举功名未毅,不许成婚。文举上京应试,倩女相思成疾致魂魄离体,追文举赴京。文举得官后回家,倩女的灵魂和躯体合而为一。
课后作业:
1、《窦娥冤》与《孔雀东南飞》都用了大胆的想像,请同学们谈谈这种大胆的想像有什么艺术效果?
2、《哀江南》与刘禹锡的《乌衣巷》的写景抒情有什么异同?试写一段短评。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小结了古典戏曲的发展脉络、基本形式及特点,并总结了鉴赏古代戏剧的一些方法,同学们可以在课外多阅读一些古代戏剧,对古代戏剧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课题】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语言表达得体教案(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下一篇:
孙犁的荷花淀与我的团长我的团之比较(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