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357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哀江南(人教版高二必修)
哀江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鉴赏生动、形象、典雅的语言,体味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2.情感目标:体会曲词中表达出的强烈的黍离之悲,亡国之痛。
3.能力目标:体会曲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这篇《哀江南》在曲词的语言上是“宁不通俗,不肯伤雅”,其语言风格中的典雅美、音韵美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鉴赏语言的美不仅是教学目标,也是这堂课的重点所在。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对重点段落进行赏读品析,从而突出这一重点。
2.这堂课上希望在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下让学生情感得到一种熏染。现代的中学生更多的会关注个人的小感情,而对家国之爱少有感触,正因为少有感受和体验,因而难以引起观念上的认同。所以这也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设计时,从导入的方式,到对曲词的配音朗读,以及分析课文时所用的教学语言,我都将注意营造一种沉郁悲怆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其间,受到感染。
3.曲词以苏昆生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几处不同的景。我会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完成在各个不同的场景转换,揣摩其中蕴含的感情,但目的绝不是仅仅让学生认同作品中所表现的亡国之悲,更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明确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情绪充分表达出来的。就是说,对语句不仅要有感性上的认识,更要从理性的高度进行归纳评价,为阅读欣赏提供一个范例,这同样也是教学中一个难点。所以在处理上更注重对学生进行鉴赏方法的指导。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繁华消逝的倏忽、人生变幻的无常、江山易主的沧桑、千古兴亡的无奈,总留给后人无限的历史哀思。一套《哀江南》,惹出多少人的眼泪。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孔尚任《桃花扇》中的曲词选段《哀江南》,看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是如何来表达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出示教学目标幻灯片)
二、赏析课文:
1、鉴赏宾白部分。
⑴快速阅读全文,看看这一出戏中出场的人物有哪些?
明确:三个人:苏昆生、柳敬亭、老礼赞
⑵这三人在一起做什么?这些信息从哪部分获得的?
明确:聊天,主要是苏昆生说三年之后重到南京后的所见所感。从宾白部分获得。
⑶看看这里介绍苏昆生都去了哪些地方?各处景象有什么特点?
明确:孝陵 刍牧之场
皇城 满地蒿莱
秦淮 没一个人影儿 凄凉、衰败
长桥 长桥已无片板
旧院 旧院剩了一堆瓦砾 (出示幻灯片)
⑷去了之后,苏昆生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出关键字回答)
明确:哀、恸、伤心 (出示幻灯片)
⑸苏昆生仅仅是“恸”眼前的凄凉衰败吗?他真正“恸”的是什么?
明确:哀国家灭亡。
提示:“江南”在本文具体指南京。而南京又是明朝的开国之都,所以是国家的象征。“哀江南”其实就是哀国家的灭亡!
小结:亲历沧桑巨变的苏昆生,面对眼前物是人非的现实场景,不禁发而为亡国黍离之悲:“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彼何人哉?”的末世哀歌。这怎么能不让人“恸”呢!简直是“恸死俺也”。
2、具体研习唱词部分
⑴那么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苏昆生的亡国之“恸”的?也即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学生齐答)明确: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出示幻灯片)
⑵人物一出场“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映入眼帘的是怎样一幅景象?(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让学生组织语言有文才地描述一下)兵败溃逃的军队留下的废弃的营垒,瘦骨嶙峋的老马卧在空荡荡的护城河了。远处村郭一片萧条,夕阳西下,寂寞的南京城对着荒凉的古道。
⑶你们认为原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好?为什么?
(老师引导、提示,学生答)明确:“残”、“废”、“瘦”、“空”。因为这几个字本就给人一种凄凉、悲痛感,用在这里就从全局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战后南京城伤痕累累的景象。
(教师评价顺导)学生对字词的赏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十分到位。而且认识到“从全局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战后南京城伤痕累累的景象”,也就告诉我们“北新水令”这支曲子在整篇文章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生答)总领全文,为全文打下了感今伤昔、物是人非的伤感基调。
⑷既然人物已经出场,那么就让我们跟着苏昆生,先来看看秦淮。哪几支曲子写秦淮?学生找出后齐读课文。
展开全文阅读
明确: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 (出示幻灯片)
⑸这三支曲子都在写什么?具有什么特点?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明确:都在写景,包括窗寮、破纸、坏槛、无笙箫、嫩黄花、新红叶、秋水、长天、空溪桥、落照、柳树、枯井颓巢、砖苔砌草等。都是萧条、破败之景。可以用凄凉、沧桑、悲伤、低沉、沉郁、悲怆等音调朗读。
⑹学生明确朗读的基调后,再让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我们经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设,情为景生”,那么苏昆生借这样的凄凉、衰败之景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深沉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悲怆之感。 (出示幻灯片)
⑺三支曲子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让人感同身受,怆然涕下。教师再示范诵读。(配哀怨悲怆之音乐)
⑻游览完了秦淮一带,我们再随着苏昆生去看看象征朱明王朝三百年基业的的孝陵、明故宫。看看它们具有什么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品味“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和“舞丹墀燕雀常朝”。
明确:凄清、破败。
“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一“抛”显得凌乱,一“罩”显得密集厚实。表现了孝陵的破败。 (出示幻灯片)
“丹墀燕雀常朝”,“丹墀”曾是臣子朝拜皇帝的地方,而现在是什么在“朝”?
怎样在“朝”?
明确:“燕雀”在“舞”着朝。
⑼“舞”字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明确:让人想象一群燕雀聚集朝堂,有的在叽叽喳喳,欢快地争食;有的在踱来踱去,悠闲地散步的情形。昔日那么庄严神圣的宫殿,如今却成了一群燕雀嬉戏欢闹的地方。今昔对比,衰败之景,亡国之痛。不言而喻。
(老师评价)体味非常深刻,表述十分精彩。让我们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
“舞”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朝拜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如今极端衰败的景象。
小结:皇城最具代表性的朝堂尚且如此,其它地方的破败就可想而知,那么国家的破碎、山河的飘零就更可见一斑了。这怎么能不让包括苏昆生在内的数千万明朝遗民锥心彻骨、悲痛万分,痛哭流涕呢!
正是有了前六支曲子的铺垫与蓄势,那么第七支曲子的直抒胸臆就自然水到渠成。既然是“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那么让我们放声朗读第七支曲子。
⑽朗读【离亭宴】,看看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直接表达亡国之痛?
明确:对偶: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
排比:“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⑾请同学们看这句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出示幻灯片),看看这个排比句体现了苏昆生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这三句直接抒发苏昆生“江山不管兴亡恨”的无可奈何之感。
⑿排比和对偶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让曲词具有声情并茂的强烈效果,使情感表达更畅快更强烈,把苏昆生的那种亡国之痛写得悲彻感人,令人动容,潸然泪下。怎一个“恸”字了得!(出示幻灯片)
三、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孔尚任的《哀江南》,通过诵读品味了语言,学习了作者独特的抒情方式,体味了苏昆生那挟泪蘸血、气薄云天、情撼山河的声声悲歌。课后同学们可就自己感兴趣的语句作更进一步的感悟。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哀江南(人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白鹿原(粤教版高二必修)
下一篇:
备考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五)(2)(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