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691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人教版高二选修)
课题 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 课堂类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歌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体会诗歌语言特点,训练语感,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领会诗歌“诗缘情而绮靡”的意义,学习诗歌的抒情艺术。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语言特点,训练语感,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诗缘情而绮靡”的意义,学习诗歌的抒情艺术。
教学方法 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学法设计 研究讨论——分析归纳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安排:
1、阅读讲解讨论《诗的发现》
2、诵读本单元所有课文,感受诗歌情感。
教学过程安排:
一、挚情的呼唤——感悟诗歌情感
1、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2、说说你所感受到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体会写什么)
(1)《贺新郎》(毛泽东)表达对妻子的依依柔情,更表现了献身革命的激情。二者水乳交融,互为映衬。
(2)《也许》(闻一多)表达对早夭的女儿的刻骨的爱,以及失去女儿的无限的痛苦。
(3)《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表达思乡之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4)《秋歌》(瘂弦)表达一种向往,一种追求。诗行透露出的情感,至诚至柔。
(5)《妈妈》(江非)表达了对妈妈的歌颂和热爱。
二、柔软的心——体会情感表达的方法(探究怎么写)
(一)《贺新郎》
1、化用古诗典故和诗意
2、对比与衬托(异常):把儿女私情与革命激情相对比,又相映衬,突出了青年革命者的追求理想的高大形象,又表现了真实的儿女情长。
3、以景衬情:凄清的秋天初晨之景,衬托别情离绪之沉重;此沉重又反衬出青年革命者离家投身革命、实现伟大抱负的可敬可佩。 估时
4、细节描写:“眼角”两句,写离愁别绪,是常理;“住”字又突出了异常,表现对方(妻子杨开慧)的深明大义。
(二)《也许》
以痴想表达对早夭的女儿的爱意柔情,其中隐含的悲怆与无奈,比捶胸顿足更令人不忍卒读,更加的撕心裂肺!对比。想象。至柔至痴。不谐中的和谐。
(三)《一个小农家的暮》
1、细节描写。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日常细节画面,体现农村平民生活的和谐与宁静。
2、口语化的语言。质朴无华滋味隽永。
3、声想结合,动静结合。
4、结尾异常。引民歌入诗,与前面的和谐宁静情调迥异,表现了对民生的关怀。
(四)《秋歌》
1、化用古意。前三节,意象的选择别有诗意,有古典的美。为后两节的抒情营造了古朴典雅的诗歌意境。
2、朦胧含蓄。文中的主体意象是“暖暖”。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暖暖的深情与依恋,欣喜与呵护,但却对“暖暖”是谁颇费猜度。
(五)《妈妈》
1、对比写法。城市化与农村生活的对比。撼人心魄的是最后五行。前面都为这五行铺垫,它不止是反衬农村生活的艰苦,更是反衬生活在农村的妈妈的伟大,突出“我”对妈妈的赞美和思念。
2、欲扬先抑。对现代城市化的生活,妈妈也许都没见过,都不懂。但妈妈又勤劳,有爱,那一切其实都显得并不重要。
3、细节叙写。白描,毫无渲染,却令人感动。
分类作业 A类: 仔细阅读《诗的发现》,进一步感悟诗歌情感。
B类: 研讨《贺新郎》《也许》的诗意。
预习布置 《贺新郎》
板书设计 挚情的呼唤——感悟诗歌情感
柔软的心——体会情感表达的方法
课后反思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春(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初唐诗坛(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