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997  
标签:教学论文
文学鉴赏方法之一(语文版必修)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按字数,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即事咏怀诗、咏史诗等。而词按风格,又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3. 把握诗歌的主要特征。 

    即诗歌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4.强化格律意识 

     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格律意识,对诗词的平仄、对仗、韵脚、词牌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5.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⑴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 、含蓄蕴藉等 。 

    ⑵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 、寄托、衬托 、烘托、渲染、侧面描写 、对比、 起兴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 

    (3)语言特点类    

     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 、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词藻华丽等 。 

   (4)风格类  沉郁顿挫 、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5)文章结构   

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6)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    

   

    7.掌握修辞方法在诗歌中运用的特点 

     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双关、互文、等。 

     其次,读懂诗要注意运用方法 

   1.借助题目、作者、注释。 

    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作者: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注释:可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2、学会从内容上分类鉴赏诗歌。 

    古代诗词的分类 

    古代,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但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概括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 

掌握各类诗的特点极其方法。(具体鉴于篇幅,不赘述)品茗》大  

    3.借助背景                   

    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背景的了解。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 

    4.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5、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  


展开全文阅读
    6.注意作品中的“典故”运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点化前人语句。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   

    明用历史故事。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  

暗用历史故事。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诗词;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 

反用历史故事。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 

二、  鉴赏、评价 

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象征性意象 

(二)比喻性意象 

(三)描述性意象   

(四)通感性意象 

2.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3、 鉴赏作品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 

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1)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创作方法:赋、比、兴;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 

(3)用典。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4)风格 

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苏轼、辛弃疾:豪放       柳  永、李清照:婉约      李煜、刘禹锡:隽永 

谢朓、谢灵运:自然       李  白:清新飘逸          杜  甫:沉郁顿挫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陶渊明:淡远闲静 

王维:恬淡优美           王昌龄:雄壮豪迈          李  贺:雄浑奇特 

曹操:豪放磅礴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5)修辞: 

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 

5.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一,思想感情: 

考查的主要有三点: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  菊花——傲骨  圆月——团圆  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见前“鉴赏表达技巧部分” 

第二,内容主旨: 

考查的主要有: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情怀;词曲往往是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表明心志。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 

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首先从诗歌的基本内容入手,其次写出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总结、表述  

     1. 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2.重温过去的高考题,模仿借鉴正项中的表述 

过去的高考题都是选错项的,至少有三个正项,材料很多。 

3.区分几个概念,明确答题的内容角度 

问“表达方式”,则答叙述、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铺陈等; 

问“修辞手法”,则答所运用的修辞格; 

问“艺术(表达)技巧”,则答想像、联想、衬托(正衬或反衬)、对比、象征、用典、化用、含蓄蕴藉等。 

   4.、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标签:教学论文 文学鉴赏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用爱为学生导航
下一篇:声声慢(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