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254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鲁人版高一教学设计
《诗句改写训练》教学案(鲁人版高一必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课本内容掌握的基础之上,要拓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设计了一堂写作训练课,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希望借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诗句改写训练》学案
授课人:张汝友
训练目标:
1、通过对古代诗句的改写,培养鉴赏和迁移能力。
2、感受古诗语言的特点,在想象中体会诗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训练意图:
古典诗歌一向以言简意丰著称。短短的篇幅中常蕴含着极丰厚的内蕴。诗中既有优美的风景,也有真挚浓烈的情感,还有启人智慧的哲理。在我们吟哦之间,其幽长的韵味便从口唇之间缓缓淌出。
课前自学:
1、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4分)(2008年 湖北卷22题)
采 莲 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
镜头四:
2、将“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改写成散文。
课堂探究:
一、激趣导入
有一位秀才,因书法极好,被召去为慈禧太后书写王之涣的《凉州词》。书写中,一不小心,将词中的“间”漏掉。慈禧阅后,认为秀才讽刺自己没有文化,不由大怒,喝令将秀才推出斩首。秀才急中生智,忙说自己写的并非是王之涣的诗,而是一首词,言毕当场高声朗诵出来。慈禧一听,转怒为喜,放了秀才,还给了不少赏赐。
将改写的诗句写下:
展开全文阅读
秀才的聪明机智让人称赞,可同时也启示我们,古诗的内蕴丰富深邃,而且和多种文体贯通。再如大家熟知的杜牧的《清明》一诗,就曾被人们改编成了一首五绝(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和剧本(时间:清明时节。地点:路上。人物:行人、牧童。情节:行人: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古诗的世界,掬几朵诗歌的浪花来加以改写、描摹,创造出华美的篇章。
二、思路点拨:明确: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1、分析意象
例一:诵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各题: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①.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②.诗中景物有哪些色彩?
③.诗中表现的是什么季节?
④.诗中景物体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改写:
2、扩展再现
例二:诵读《天净沙 秋思》按诗后要求: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扩词成句: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扩写成一句话。
②.扩句成段:将曲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等句子发挥想象,扩展成几句语意连贯的话。
展开余文
③.扩诗成篇:将上述内容连缀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改写:
3、迁移重组
例三:阅读下列诗句,任选一种文体进行改写,并与同桌口头交流。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选取精华,不及其余; ②借题发挥,重新演绎; ③穿越时空,嫁接现实;
4、再造创新
例四:按诗后要求,口述改写诗文内容: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变换人称:将原诗改为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
②变换写法:故事新编、情景片断、精彩对话;
③变换体裁:可改编为散文、小说、剧本、书信、MTV分镜头、童话等。
三、典型实例:(把握改写重点,分析诗歌意境)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美在何处?
从诗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情绪、氛围?
主题:
感受语言:
写作建议:着力渲染画面美,品读诗情画意,丰富诗歌内容 (描画面 品美感)
示例:
眼前的,便是大漠。广阔的大漠黄沙漫漫,一望无垠。不远处,一缕烽烟升腾而起,直上云霄,在上空渐渐消失,不见。前方的黄河杳无尽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一轮浑圆的红日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空,班驳的橘红色的光碎落了一地。一种腐骨蚀心的微凉直到心脏,模糊了时光,只剩下落寞与惆怅……
2、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需要加入什么?
展开余文
从诗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情绪、氛围?
主题:登楼观感,抒家国之忧及老大伤悲的落寞
感受语言:
写作建议:抓住诗中的主体形象,着力描绘刻画,渗透主观感情。(绘主体 渗感情)
改写:
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重点抓什么写?
从诗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氛围?
主题:不想在污浊现实中失去自我,渴望享受田园劳作之乐。
感受语言:
写作建议:抓住细节描写,适当点明主旨,渗透诗歌意境 (抓细节 点主题)
改写:
四、课后达标:
将《氓》改写成一则故事或散文,500字以上。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鲁人版高一教学设计
诗句改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也谈《红楼梦》之主角
下一篇:
《诗句改写训练》教学案(教师中心稿)之二(鲁人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