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91
标签:
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习惯决定成功-----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预习策略(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庄 丽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正如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做好预习的习惯,是轻松学习本单元的基础。
在课前进行了预习,是先对课文摸着了底。尝试掌握新课预习的一般现律:一篇新课文要读三遍。第一遍读要疏通字句,看到生字词查词典解决;第二遍,要带着问题去读,看写了什么,怎样写的;第三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写?文中哪个地方写得精彩,并作圈点批注。
《黄河颂》一课,要求学生先要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朗诵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如“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可以越读越激昂,以表现黄河的气势。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的铿锵有力。第二遍朗读时要注意作者感情的波澜,调整语速、节奏,处理好重音、感情基调,进行感情充沛的朗读。第三遍朗读要在圈点批注的基础上,试着把最能打动人的语句段落读出来。这样的预习指导抓住了学习重点,任务具体明确,以有感情的朗读带动对课文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和理解。又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篇杂文,它从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学时既要交代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要在第二遍默读时,在理清故事情节以后,要能结合课文语句说一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课前、后分别有哪些变化?第三遍默读后又让学生在课本上作批注:文中分别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和精神品质?这样循序渐进引入,让学生学得更轻松自然。在预习《土地的誓言》一文时,要求学生第一遍就要结合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查词典疏通文中字词。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感情体会意境。《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之绝唱。这首长篇叙事诗,也可以通过多“读”,吟诵出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充军的传奇故事。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从“不闻爷娘唤女声”到“木兰不用尚书郎”,从“木兰当户织”到“着我旧时裳”,始终不失其为女性之特点。故木兰形象极为真实感人。《木兰诗》创具一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其特质,乃是中国人传统道德精神而《木兰诗》之根本精神,则是中国文化之精神。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我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的习惯,方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标签:
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习惯决定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习策略(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下一篇:
我们的余老师[学生习作](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