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470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错误现象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许多中小学教师不甘“寂寞”,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尝试。他们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尤其是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情景交融,授课教师妙语连珠,加上多种媒体出奇制胜,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不过,也有一些教师因为过于迷信现代教育技术,没有摆正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呈现出多种错误现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舍本逐末,背离教学基本规律。
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有组织的认识过程,它要求教师遵循以认知教材为基础的规律,通过知识的传递和掌握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知语文教材,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违背学生的发展以认知教材为基础的规律,淡化教材甚至脱离教材,不是解读品析课文而是炫耀电教手段,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它使语文教学的意义丧失殆尽。例如有位教师在讲《听潮》一课时,先是投影大海潮涨潮落时的录像画面,接着播放朗读全文的磁带,然后提示学生随着乐曲展开联想,最后使用投影仪展示板书。《听潮》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是“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是难得的朗读材料。要学好这篇课文,关键在朗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领略大海的美。老师应该反复示范,学生应该反复练习,朗读指导贯穿全程。不读课文如何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如何赏析作品的语言,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像这位教师那样追求多媒体效果,忙于操作各种媒体设备,自己不读课文,学生不读课文,让画面、音乐等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锻炼,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削足适履,无法产生预期效果。
应该看到,虽然市场上有不少教学软件,不少学校的电教设施也很齐全,但软件、硬件不好用的情况依然存在。从软件方面看,目前市场上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绝大多数采用自学辅导、练习检测的模式,只适合学生个别化学习使用,并不适合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合课堂教学模式的商业软件不太可能出现,即使有也只能是别人的,而不会是你自己的。就像教案,书店里有卖的,却并不怎么适合我们,也不适合我们的学生。教案,老师们可以自己写;而多媒体课件语文教师自己能够制作出的却并不多见。这样,一些老师在需要使用多媒体手段时就只得借用现存的多媒体课件,按照别人的设计来讲课,教学过程中自然会捉襟见肘、受制于人,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硬件方面看,硬件环境的不合作也是常有的事情。笔者曾上过一堂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研讨课。课前设备出现故障,技术人员奋战两个多小时也不能很好解决问题,又不能按照常规课来上。这样,投影出来的视频画面模糊不清,声音也是时有时无,不仅不能发挥媒体的应有效果,反而画虎类犬,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无法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所以,要想发挥多媒体手段的效果,语文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参与到课件制作当中,根据自身的特点、自己的构想进行制作,然后在相应的硬件环境里反复调试、修改以及试教,最后定型。
三、饥不择食,随意引用视听材料。
有的老师为了在优质课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有的老师是因为受命使用多媒体手段讲课,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多媒体素材的搜集上。其实,多媒体并不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种不管教学效果,盲目追求视听效果的做法难免让人哭笑不得。有位教师撰文介绍自己讲鲁迅的小说《故乡》,先是播放费翔演唱的歌曲《故乡的云》,然后吟诵李白的绝句《静夜思》,美其名曰唤起学生对故乡的美好感情。《故乡的云》抒发的是浪迹天涯的游子在饱经风霜一无所获的情形下回到故乡的伤感之情。小说《故乡》是要通过“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引起人们对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激发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它们之间除了字面上有“故乡”二字是相同的,思想内容毫无关联。这样使用媒体,必然把学生的思路导向别处,既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故乡》的主题,更不可能提高学生关于小说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如此使用多媒体不如不用!
四、图解诗文,教学思想方法陈旧。
图解诗文指用图形图像表现诗文内容,使人看图知义。比如讲《望天门山》,有位老师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义,根据诗歌内容设计情景图:将两座山绘成门的样子,两山夹缝中滚滚长江水奔腾而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之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还有位老师讲《钱塘湖春行》,先安排学生欣赏春意盎然的录像片,再在此基础上领会诗意,背诵全诗。他认为这种教学方法“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耳到眼到心到,感知深切,避免了“满堂灌”的单调形式对诗歌内容和学生思维的僵化。”我们知道,诗歌的语言精练、准确、形象,它所表现的内容高度集中、概括,并具有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这种画只存在于读者的心中,想象之中。诗配图画、诗配录像的做法,使学生被动接受画面(这些画面往往牵强附会或者粗制滥造),使学生不必想象,刚好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这是一种注入式又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起了一个现成信息的载负者和传送者的作用,而学生则仅仅起了一个记忆器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智力如何得到发展,素质如何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如何能够培养?我们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避免先进的教学手段表现落后的教学思想,从精神上克隆出无数个自己来。
目前,多媒体手段应用于语文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成功的例子也有不少。效果是好是坏,关键是要看它能否协助我们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另外,我们应该看到:人类的知识依赖口耳相传数千年,人类的语言能够“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传统媒体的作用至今无法被其他媒体所取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驾轻就熟的传统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只有它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时,我们才寻求多媒体的力量。有感于此,语文课堂,还是慎用多媒体的好。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多媒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议论文的开头
下一篇:
一日一诗 曲径通之(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