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565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一教学论文
登高(人教版高一必修)
 《登高》

一、引入: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重阳佳节。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人们认为,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而且在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人们习惯在这一天携亲朋好友一起登高、赏菊、饮酒,祈求长寿,共度佳节。所以当王维在重阳这一天独在异乡时,有感而发,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表达自己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无独有偶,诗人杜甫在重阳佳节漂泊异乡时,也写下了为人称颂的名篇《登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诗,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

二、教学目标:

1、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鉴赏同类诗歌的能力。

古人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为人,可乎?这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对于诗人杜甫,同学们有哪些方面的了解呢?

三、作者介绍(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继承和发展《诗经》的优良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因此被称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四、诵读作品,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首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诗歌,对诗歌进行初步感知:

1.      请解决问题:A这是属于什么内容的诗歌呢?边塞诗? 怀古咏史诗?写景抒情诗?               明确: 写景抒情诗。首联颔联写景,颈联尾联抒情。

既然是写景抒情类诗歌,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诗歌鉴赏指要:基本方法及步骤:

①朗读吟诵,整体感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②把握意象,探究意境。③披词入情,体会感情。

2,现在就请大家自由朗读,感受诗意,在朗读的时候请注意:

诵读提示: 节拍要清晰,体现诗的韵律。胡应麟曾经说这首《登高》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全诗曲折顿挫,声调和谐,韵律流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语速要缓慢,语气要沉重,要读出情感。

3、检查朗读情况,指定同学朗读。(1、2个同学。教师评价指导。)

这是同学们自己领悟后读出来的效果,下面我们来听听录音泛读的效果。大家对照录音朗读,再次来感受全诗。

4、对照录音,再次感受:

解决: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也就是说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明确: 情感基调:悲(哀愁、苦痛、悲愤)

五、赏析首联和颔联,把握意象,体会意境。 

1、首联和颔联描写了哪些意象? 

明确: 描写了“风、天、猿、 渚、沙、鸟、 落木、长江八种意象。 

2、这八种事物分别有什么特点?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 

3、请对你感受最深的意象进行赏析。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在诗作之首,诗人就以传神之笔渲染出一种寒凉凄苦的氛围。

秋天本来是容易刮风的季节。曹丕在《燕歌行》中也曾写到“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风本来就凉,而江边的风要比其它地区大得多,江边高处的风就更大,所以一个“急”字,很传神地写出了当时的季节特点。这种寒凉,不仅是身体皮肤的感觉,更是诗人内心的感受,这里所写的不仅仅是天凉风凉,更主要的是写诗人的心凉。

诗人站在江边高岸,抬头远望,见到的是高远的天空。本来秋日的天空往往会令人有神清气爽的感觉,但景物给人的感觉是因人的心情而异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对于心情愉快的人来说,秋日的天空是令人神清气爽的,而对于此刻正被愁所困扰的诗人来说,秋日的天空却显得那么高不可及、空空荡荡。

夔州一带多猿,鸣声凄切,曾经有过这样一首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所以诗人在此写到了猿啸,并且用“哀”字来描写,一个“哀”字,不仅写出了猿鸣的特点,而且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心中的浓浓哀愁。

再来看第二句“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一句紧承上句,继续描写诗人站在高处所见到的景象。“渚”是江中的沙洲,站在高处朝下看,水中的沙洲显得既小又空,在萧瑟的秋风中给人一种凄清之感,所以说“渚清”。

接下来诗人由沙洲自然写到了沙子,在描写沙子的色彩时,作者用了一个“白”字。从色彩学角度来看,蓝白黑之类的色彩属于冷色调,这种冷色调的“白”沙,与前面的“清”字一起构成了一幅苍凉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那种沉郁的情感。

然后,诗人又抬起目光,看到了在江上飞动的鸟。由于风大,鸟在风中飞得非常吃力,所以用“回”,回旋地飞。在风中吃力地盘旋的鸟,让诗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处境。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鸟倦飞而知还”,而长年飘泊的诗人却远离家乡,有家难回,这怎能不让人感慨万端呢!在这里,鸟已经不是鸟了,而成了诗人的化身。

下面我们看第三四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两个千古名句,这在这两个诗句中,“无边落木萧萧下”, “无边”写落叶之多,“萧萧”写落叶之声。在秋风中纷纷飘落的黄叶,不能不让人想到一年将尽,时光易逝,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而身心交瘁的诗人更不能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当诗人想到,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自己也将要象这随风飘零的黄叶一样,结束这短暂的一生,这样的联想是多么的悲凉啊。


展开全文阅读
在下一句中,诗人由写山景,又转为写江景,“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呼应前面的“无边”,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呼应前面的“萧萧”,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就像长江中的水滴浪花,很快就会消失,而永远流淌不止的整个长江,又多么像永恒的时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短暂的人生,在永恒的时间面前越发显得短暂,两相比较,就更让人感慨万端了。

4、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 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 “苍凉、雄浑、沉郁、悲壮”的意境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下面我们就在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中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六、学生讨论探究,品味颈联和尾联,体会诗人的感情。 

 讨论题: 

1、宋人罗大经说颈联十四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 

明确: “万里”,这两个字写出了距离自己故乡之远,身在万里之外,远隔千山万水,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悲秋”,这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在秋天的悲凉感受。秋天,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往往会有一种悲凉的感觉,所以宋玉在《九辨》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宋代的柳永在《雨霖铃》中也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作客”,诗中的作客,不是到别人家里当客人,诗中的“作客”是寄居他乡,而寄居他乡的人,当然难免会有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在秋天就会更加浓烈。

“常”,在“作客”前,加上这一个“常”字,说明什么?它说明在诗人的一生中,经常要到处飘泊,四处流浪。如果说“作客”他乡,已经让人心怀愁绪的话,那么“常作客”就更令人倍感凄凉。

“百年”,不是说一百年,而是指“暮年”也就是老年。当时作者已经五十五岁了,这么大年纪还在外飘泊,这就不能不让人非常感伤。

 “多病”,在多年的飘泊生活中,诗人身患多种疾病,一个身体多病的人,往往多愁善感,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呢。

 “登台”,诗人登上高台所见到的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种凄苦悲凉的景象,让诗人心中产生了无限感慨,再联想到时局的动荡不安,联想到自己的一生遭遇,心情就会更加沉重。 

“独”,在“登台”前面加一个“独”字,就使“登台”更加悲凉。在传统的重阳节到来之际,诗人既不能会亲访友,而是独自登高,那种孤苦无助之感,可谓是表达得淋漓尽致。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大家看只有十四个字,却能够写出八层意思.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两个诗句中,这八层意思不是并行排列在一起的,而是融合在一起,叠加在一起的。此情此景,多么悲凉。只有一层意思已经十分沉重了,更何况是八层意思呢?所以这两个诗句,就使诗人那种十分复杂而沉重的心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为了使这种复杂而沉重的心情得到更充分的表达,诗人在接下来的两个诗句中,对自己当前的处境又进一步做了具体揭示,我们一起来看: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里的“艰难”不仅指社会动荡,国家艰难,更有个人艰难。安史之乱之后,地方军阀们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能是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晚年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都使他郁闷不堪。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因为这些,心中倍觉苦恨,所以头发才变得花白,才有了“霜鬓”二字,而一个“繁”字,则写出了白发所增之多,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不愧是“诗圣”。

种种愁苦,让诗人才越发觉得潦倒不堪,在这种情况下,正需要借酒浇愁,好来个“一醉解千愁”, 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杜甫喜也喝酒,忧也喝酒。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因病戒了酒。心有万千愁绪,而又无法排解,借酒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而诗歌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诗人似乎还有千言万语要向世人诉说,但却又不说了。人在忧愁苦闷的时候,如果能够向人尽情诉说,或许可以排解一些苦闷,而诗人却不说了。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能说,而是心中的愁苦太多太重,说也说不完,所以索性不再说下去了。这就为读者的进一步体会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浓厚的悲情,请联系这两联及作者的身世谈谈其悲情来自哪些方面。 

明确: 诗人的“悲” 情来自: 

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又孤独无依之悲,战乱未已的国难家愁之恨,白发日多而壮志未酬之痛,潦倒不堪又护病断饮之苦。  

再次吟诵,加深体会。

 

课堂小结:诗歌鉴赏指要:基本方法及步骤:

①朗读吟诵,整体感受。②把握意象,探究意境。③披词入情,体会感情。

牛刀小试: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通过这些意象可看出当时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首诗写的意象有:人家、花朵、蝴蝶、黄莺。(把握意象)诗中用这些意象充分浸润了作者内心的欣喜之情,(体会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生机盎然的春天的喜爱,对现实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分析感情)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一教学论文 登高(人教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老人与海(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