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750  
标签:教学论文
培养创新思维,拓宽写作空间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范金元(年龄:39 邮编:2151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学,一些写作差一些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绝大多数写作一般性的同学,也只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长此以往,效果可想而知。

  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础薄弱、缺乏兴趣、见闻不广、缺少生活积累等,而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中学生,处于相同的年龄段,所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大同小异,接触的思想、作品、传媒也大致相同,这些也就构成了中学生相当趋同的思维模式。因此,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无疑是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

  魏书生老师有句口头禅:"对一个问题,有一百种解决的方法。"要寻求这"一百种解决的方法",就要运用发散思维。

  发散型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我们一些学生,长期受定向思维的影响,迷信老师,迷信书本,亦步亦趋,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一步,提不出或不敢提与之不同的新见解、新思路。我们很有必要帮助他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引导他们的思维向四面八方、上下左右辐射,鼓励他们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推陈出新,从不同角度获得解决问题的崭新途径和方法。

  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人后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二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对问题作反方向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三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

  例如,阅读《南郭处士》,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学生通常是从批评南郭处士的角度展开定势思维,命题为"滥竽充数要不得"、"骗子终将露马脚"、"弄虚作假终害已"等。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观察分析,展开发散思维,就会极大地拓宽命题立意的范围。展开侧向思维,可以从竽士们对南郭的"冒充内行"不加揭发命题为"要敢于向不良倾向作斗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应当批判"。展开逆向思维,可从批判齐宣王的角度命题为"大锅饭可以休矣"、"选拔人才者戒"、"用人制度必须改革"等;也可从替南郭处士辩白的角度命题为"人贵有自知之明"、"南郭先生的羞耻之心"、"尸位素餐者不如学南郭先生"等。展开多向思维,还可以命题为"应老老实实做人"、"钻空子之流者戒"等。

  又如写"说冰"这个题目,一般学生很容易受"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句名言的影响,论述学生可以超过老师的观点,或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影响,论述应注重积累,这两种立意,虽不能说错,但给人面目陈旧之感,如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则还可以从冰在不同环境里形状不同引申出人在不同环境中能被塑为不同形象的道理;根据冰与水本为一家可结成冰后高高在上的情况,讽刺那些蜕化变质的"公仆",等等。

  有很多俗话、成语,往往只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我们可以用来作为触发学生发散思维(特别是逆向思维)的材料,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从而写出既异想天开,又合乎情理的文章,如"没有异想,何来天开"、"商界就应见风使舵"、"开卷未必有益"、"班门弄斧赞"、"不在其位,也应谋其政"、"知足常乐戒"、"好酒不怕巷子深吗?""卖瓜就得自卖自夸"等。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挖掘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辨的前提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二、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

  所谓想象,一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人或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想象思维是创新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正因如此,近几年无论是全国高考卷还是上海高考卷,都很注重在作文中考察学生的想象能力。如1999年全国卷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上海卷的"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主题,加以论证,并说说你的设想"、2001年上海春季卷的"如果我主办------专栏"等。

  怎样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呢?

  一是结合有关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训练。仍以《南郭处士》为例,我曾让学生以"南郭先生后传"为题进行续写,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学生写作情绪明显高涨,写作欲望强烈,连一些平日怕写作文、凑满字数了事的学生也洋洋洒洒写了一千五六百字,出现了不少有新意的文章,其中有一篇这样设计情节:南郭下岗后,奋发图强,抱着竽去夜校苦学本领。拿到结业证书后又寻访名师掌握绝技,然后组建乐团,巡回演出,轰动齐国 ,成了再就业明星,齐王在表彰大会上授予他齐国"首席竽师"的荣誉称号。


展开全文阅读
  二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我们不妨多让学生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新世纪畅想》、《三十年后我们再相见》类的作文,并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佳作,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推测、联想、想象,从而有所创造。

  另外,适当鼓励学生写一些文学作品,如小小说、短剧等,也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

  总之,教师要营造特定的情景,通过精心启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

  三、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培养、诱发、捕捉写作灵感

  直觉是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能力,或者说是通过下意识活动而直接把握对象、领悟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它常常表现为对某一问题的突然"顿悟",或者表现为某种创造性的观念和思想突然来临。凯库勒写出苯分子式,居里夫人发现镭和钋,都是直觉思维的生动例子。

  在写作方面,直觉思维就表现为写作灵感。有些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构思、立意、佳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突然迸发。抓住灵感,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在文学史上,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灵感,捕捉灵感,从而激发其创造欲望。

  灵感不能靠消极等待,而要积极培养。正如钱学森教授指出的那样:"灵感是有的,但是你得去追求它,你不追求它,它也绝不会主动找上门来。"从本质上说,直觉思维是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在长期实际基础上认识所产生的质的飞跃。因此,这种表面上看来突如其来的思维结晶,其实是建立在长期的积累上的。因此,灵感的培养离不开积累。

  其一是生活的积累。必须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存储信息,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于眼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是培养灵感的基本条件。

  其二是知识的积累。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开辟第二课堂,拓宽阅读视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满腹诗文,在写作时,就会洋洋洒洒,以至一挥而就。反之,则捉襟见肘,成无米或少米之炊,一脸苦恼,何来灵感。我校多年坚持剪报,把报刊上的精美短文剪贴印发给学生,就是一条拓宽学生阅读面的可贵经验,许多学生也确实从中产生了不少写作灵感。

  灵感需要培养,也需要诱发。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文题命得巧妙灵活些,切忌"大"、"空"、"虚",少些限制,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议,从而拨动学生心弦,诱发其作文灵感,刺激其写作欲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使学生思路畅通,"心骛八极,神与物游"。灵感的出现,往往和丰富的联想、想象密不可分。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是诱发灵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灵感具有敏捷性、非逻辑性的显著特征,所以需要及时捕捉,否则就有可能稍纵即逝。在灵感性作文训练方面,随笔、札记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训练方式。我们语文老师要抓住"随"的特征,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好词佳句"随时"摘抄下来,把脑中闪现的思想火花"随时"形成文字。真正做到了"随"字,随笔本中就会出现为数不少的佳作。本人近几年内指导学生在各级报刊发表习作十余篇,在各级作文竞赛中得奖数次,这些佳作约有半数来自于随笔。

  培养灵感,诱发灵感,捕捉灵感,是直觉思维训练的三部曲,唱好这三部曲,必将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从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三者是相互交叉,不可截然分开的。如此划分,只是为了方便论述。

  马克思说:"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育学生去探索创新。"尤其是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迫切呼唤,国家发展对教育的强烈要求。从这一点说,培养创新思维,其意义就远非开拓写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的问题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语文老师就更需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去开掘学生的创造灵泉,引来学生的思维活水。小而言之,使学生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境界。大而言之,培育时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个极大的宝藏,等待着我们的开发。不要忘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标签:教学论文 培养创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教材怎样处理好
下一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与朱元思书》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