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6668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离骚(节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楚辞”这种诗歌样式及屈原与楚辞的关系。

    2.骚体诗的节奏。

    3.了解《离骚》所体现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精神。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的能力。

    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离骚》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鉴赏《离骚》优美的诗句,运用“移情”的方法,学习屈原追求美政、九死未悔、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认真领会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因此,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的波澜,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反复诵读,体悟情感。

    2.学习鉴赏诗的意象及意境。

    3.学习屈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接受高尚情感的熏陶。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句,反复诵读,熟悉骚体的体例。

    2.第二课时,设置讨论题,分析屈原形象化的比喻以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简介屈原、《离骚》与《楚辞》。

    2.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思路及情感。

    二、整体感知

    1、简介屈原、《离骚》与《楚辞》(见练习册)。

    2、思路。《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表达了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统一中国的进步政治思想,以及献身祖国的爱国感情,体现了决不苟且偷安、同流合污的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全诗共93节,课文节选的是第20节至第32节,共13节,52句。课文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7节)自述遭贬原因,表示决不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污的精神,这就是司马迁所称道的“正道直行”。    

    第二部分(8—13节)表现诗人保持美好品质的愿望。这六节从反省、检查自己的行为,反省明志,以退为进、斗志弥坚,更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理解诗句,借助详细注释,疏通诗句

    (1)补充注释

    ①民生:游国恩《离骚纂义》:“民生即人生。”人生是泛指,应包括屈原自己。

    ②浩荡:原形容水大貌,引申为放纵自恣,反复无常,不知深思熟虑。

    ③民心:人心。楚辞中“民”多指“人”,此处的意思是“别人心情”,也即是诗人屈原的心情。

    ④糅:这里指性质相反的两个事物揉合在一起。

    (2)必须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①替:废弃。(王朝兴替)

    ②申:申斥、申述,加上罪名。(三令五申)

    ③嫉jí:忌妒。(嫉贤妒能)

    ④溘kè:突然,忽然。(溘然长逝)

    ⑤不群:卓尔不群。

    ⑥方圆:方枘圆凿,也说圆凿方枘。

    ⑦相安:相处,相容。(相安无事)

    ⑧尤yóu:罪过,过失。(以儆效尤);责难,怨恨(怨天尤人)

    ⑨岌岌jí:山势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

    ⑩陆离:修长的样子,也形容色彩繁杂的样子。(光怪陆离)

    ⑾昭zhāo:明白(明洁),(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⑿游目:放眼远眺。(游目骋怀)

    ⒀弥彰:更加明显。(欲盖弥彰)

    ⒁惩chéng:挫败。(惩恶扬善)

    2.朗读课文:把握诗的节奏,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理解  

    (1)把握诗的节奏

    骚体诗的节奏要复杂一些,但仍有规律可循,这就是每个诗句都可以分成两半,中间用虚词连接,前一半占两拍,后一半看起来似乎只有一拍,但加上延长音或停顿,其实也是两拍。所以,它的基本句式是:

    X——X X 虚词 X X(空拍或加语尾助词),一般一句是三四个节拍。

    下面试从课文中举几个例子,虚词皆加括号。

    长——太息(以)——掩涕(兮),


展开全文阅读
    哀——民生(之)——多艰。

    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

    《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2)体味诗的情感

    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例如:第一部分第1节主要是说他因进谏而遭贬黜,接着就说到朝中小人如何诬蔑他,而君王却执迷不悟,由此他想到当时政治上的坏风气:投机取巧,不顾公理,造谣中伤,产生了孤独感。但他决不同流合污,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终于得出“伏清白以死直”的结论,这种精神是极为感人的。

    第二部分说既黜之后,该怎么办?反省自己,是否没有看清道路,返回去呢?承着反省的思想,检查自己的进退、制衣,肯定了自己的美好品质及政治主张“苟余情其信芳”,“唯昭质其犹未亏”,信念更加坚定,为了寻求理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自我完善;坚持真理,献身理想;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情感无不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光明自由幸福而斗争。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布置作业

    1.诗人讴歌、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找出诗句,并稍加阐述)

    2.你最喜爱哪些诗句?在这些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对你有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充分体会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2学习比喻、对偶等手法的运用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它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不愧为我国最早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课文比较集中地表现屈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追求、讴歌理想,九死未悔,直抒胸臆;发挥想象,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及对偶,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塑造自己美好的形象。

    《离骚》是因“忧愁幽思”(司马迁语)而作。故以抒情为主,但也不乏生动的叙事,展示了一种“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境界,即使单就课文所节选的章节而言,它的意境也是极其开阔而明朗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讨论题1:  《离骚》虽以抒情为主,也不乏生动的比喻及对偶,从文中找出一二处并谈谈这些诗句对营造意境的作用。

    应该说,本文所用比喻及对偶较多。

    如:“既替余以蕙镶兮,又申之以揽茝”,运用了对偶及比喻,通过这组对偶句描述了政敌对他的诽滂、诬陷,不仅揭示了政敌的卑劣,也表现了自己的坚贞;任凭他们“既替”“又申”;作者还将自己的品德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物化为可见的“蕙、茝”这样香气四溢的植物,让读者了解他的美德,使诗人的形象生动具体,营造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

    又如“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这些比喻及对偶的诗句,意境多么明净、馨香,跟现实的黑暗、污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它使我们看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追求。正是这样的喜爱和追求,使他终生保持了“泥而不滓”的品质,世世代代为人民所景仰。

    本题答案不拘一格,言之成理即可。    

    讨论题2,有人认为直接抒情的诗句,只有“意”而无“境”,你是怎么认为的?请找出一二句直接抒情的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应该说这种认为是不够正确的,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也”等,这些诗句决非有“意”无“境”,因为诗人的情意是在楚国当时的特殊背景下产生出来的,透过它们可以返照出楚国朝政昏暗、群小盘踞要津和人民生活艰难的情状,同时诗人保持高尚节操,献身理想的崇高形象凸现纸面,栩栩如生。意境深邃,撼人心魄。

布置作业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读了课文你能否概括“楚辞”的体裁特点?它与《诗经》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教学信息反馈;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离骚(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湘夫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